图书介绍
伊通地堑含油气系统与油气成藏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王永春著(吉林油田分公司) 著
- 出版社: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136096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13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21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伊通地堑含油气系统与油气成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含油气系统概念的由来和研究现状1
二、含油气系统概念的内涵2
三、油气成藏研究现状5
四、指导思想与思路9
第一章 区域地质特征及盆地动力学背景10
第一节 区域地质构造特征10
一、区域构造位置10
二、基底性质及深部背景12
三、构造单元的划分14
四、盆地新生代火山活动及其构造信息16
第二节 盖层构造层序的划分与对比18
一、地层划分18
二、地层特征20
三、各断陷地层对比20
四、沉积特征21
第三节 盆地的动力学成因及其演化23
一、盆地成因与动力学背景23
二、盆地演化阶段26
第二章 断裂系统与构造样式31
第一节 边界断裂的性质与展布31
一、西北缘边界断裂特征31
二、东南缘边界断裂特征33
三、边界断裂的展布33
第二节 盖层断裂系统的形成期次及展布规律36
一、断层的性质及展布36
二、断层的形成期次及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40
第三节 构造变形特征及构造样式46
一、重点复杂局部构造的解剖46
二、构造样式的类型50
三、构造样式的展布及油气分布规律50
第三章 含油气系统形成的地质要素56
第一节 烃源岩物征和油气源对比56
一、烃源岩地质与有机地球化学特征56
二、油气地球化学特征65
三、油气源对比70
第二节 储盖层与生储盖特征83
一、沉积体系和沉积特征83
二、储层特征86
三、盖层与生储盖组合92
第三节 输导体系、圈闭和油气运移特征92
一、输导体系92
二、圈闭条件及其特征95
三、油气运移条件和运移特征97
第四章 含油气系统的形成与演化100
第一节 含油气系统划分100
一、含油气系统的概念100
二、伊通地堑含油气系统划分101
三、含油气系统特征103
第二节 含油气系统形成的动态地质过程117
一、含油气系统地层埋藏史117
二、烃源岩热演化史和生排烃作用119
三、圈闭形成与演化作用129
第三节 含油气系统形成条件和演化130
一、含油气系统形成的基本条件130
二、含油气系统油气富集带分布134
三、含油气系统油气藏分布特点135
四、含油气系统的演化136
第四节 含油气系统与运聚单元139
一、运聚单元划分139
二、运聚单元成藏条件分析141
第五章 油气藏形成机制与成藏模式143
第一节 油气藏类型143
一、岩性油藏和复合型油气藏143
二、断块油气藏144
三、构造—岩性油气藏145
四、潜山油气藏145
五、地层超覆油气藏145
六、断层—岩性油气藏146
七、断鼻构造油气藏146
八、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148
第二节 典型油气藏成藏机理148
一、莫里青油田岩性油藏和复合型油藏成藏机制149
二、长春油田断块、构造岩性油气藏和潜山油气藏成藏机制150
三、万昌构造—岩性油气藏和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成藏机制155
第三节 油气藏形成机制159
一、岩性油藏和复合型油气藏形成条件159
二、构造型油气藏形成的条件和机制161
第四节 油气成藏模式162
一、断块油气藏成藏模式162
二、阶梯式断层—岩性油气藏成藏模式163
三、构造高部位的构造—岩性和古潜山型油气藏成藏模式164
四、凹陷内岩性油藏成藏模式164
五、斜坡背景上的地层油气藏成藏模式165
六、近凹断鼻构造和断背斜油气藏成藏模式166
七、西北缘边界断层下的断层—岩性油气藏成藏模式166
第六章 油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168
第一节 温压系统与油气成藏关系168
一、地温—地层压力系统及其模式168
二、伊通地堑地温—温层压力系统特征169
三、伊通地堑温压系统平面分布特征172
四、地温—地层压力系统对油气藏形成的控制作用173
第二节 沉积微相与油气聚集174
一、沉积相类型与特征174
二、沉积微相展布特征183
三、沉积微相与油气富集192
第三节 油气成藏的其他控制因素195
一、断层封闭性与断层控油机制195
二、火山活动对油气形成和聚集的影响197
第四节 含油气系统有利区分析与评价198
一、莫里青—鹿乡断陷E2sE2sh含油气系统198
二、岔路河断陷E2s、E2sh含油气系统E2s、E2sh、E2y—E3w复合油气系统207
参考文献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