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隋唐官制 公元581-907年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隋唐官制 公元581-907年
  • 王颖楼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412231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383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9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隋唐官制 公元581-907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隋唐官制概述1

第一章 中央决策机构:宰相、中书省、门下省7

附:翰林院、枢密使7

第一节 宰相7

一、宰相制度概述7

二、宰相的职能及办事机构:政事堂、中书门下12

三、隋唐宰相班子建设及施政之得失15

第二节 中书省26

一、中书令、中书侍郎27

二、中书舍人28

三、谒者台、通事舍人及其他32

第三节 门下省33

一、侍中、门下侍郎34

二、给事中36

三、侍从官、谏官及其他38

附:翰林院与枢密使44

第二章 行政中枢:尚书都省(司)51

第一节 都省(司)机构设置52

第二节 职掌53

一、尚书令53

二、尚书左右仆射53

三、尚书左右丞、左右司郎中、员外郎56

四、都事、主事及令史59

第一节 机构设置61

第三章 人事机构:吏部61

第二节 隋唐铨政63

一、概述63

二、铨选制度67

三、其他铨选78

四、隋唐铨选利弊86

第三节 文散官阶、勋官与封爵93

一、文散官阶品94

二、勋官99

三、封爵及府、国官103

一、隋代考课情况简述110

第四节 职官考课与致仕休假110

二、唐代考课111

三、官吏致仕制度117

四、休假制度119

第五节 隋唐职官俸禄制度120

附:百官俸禄表121

第四章 民政财政机构:户部及太府寺、司农寺、两税、转运、盐铁、铸钱等使128

第一节 户部本司及户口、租庸、两税等使129

一、户籍及户口使129

二、租庸使131

三、两税使131

一、度支司及度支使132

第二节 度支司及度支、盐铁转运等使132

二、盐铁转运使及运使134

第三节 金部司及太府寺、铸钱等使监、互市监145

一、金部145

二、太府寺及出纳使、延资库使146

三、左藏署、右藏署、常平署及常平使149

四、两京诸市署、平准署、四方馆、互市监及官市使152

五、铸钱监与铸钱使155

第四节 仓部司与司农寺、太仓等使157

一、仓部司157

二、司农寺及太仓使、木炭使158

三、出纳使163

第五章 礼仪教育机构:礼部及太常寺、鸿胪寺、光禄寺、国子监、祠祭使、礼仪使164

第一节 礼部本司及国子监、礼仪使165

一、礼部本司及礼仪使165

二、国子监及学校、弘文馆生、崇文馆生、地方学校168

三、唐代教育简论176

第二节 隋唐贡举180

一、隋唐贡举概述180

二、贡举科目183

三、略论科举制的利弊191

第三节 祠部司及太常寺、太常礼院199

一、祠部司199

二、太常寺与太常礼院200

三、东西京郊社署203

四、太乐署、鼓吹署204

五、太医署206

六、太卜署,廪牺署,汾祠署,三皇五帝以前帝王庙,三皇五帝庙,周文王、周武王、汉高祖、两京武成王庙207

第四节 膳部司及光禄寺209

一、膳部司209

二、光禄寺209

第五节 主客司及鸿胪寺、礼宾院212

一、主客司212

二、鸿胪寺与礼宾院213

附:四方馆(属中书省)215

三、典客署、司仪署215

第六章 军事机构:兵部及太仆寺、卫尉寺、军器监、军器使、内外军官217

第一节 兵部本司218

一、武选218

二、武铨220

三、武散官阶220

四、命将222

五、军籍管理223

第二节 职方司223

第三节 驾部司及太仆寺、群牧使、诸牧监224

一、贺部司224

二、太仆寺及群牧使、牧监226

二、卫尉寺231

第四节 库部司与军器监、卫尉寺、军监使231

一、库部司231

三、军器监与军器使233

第五节 内外军官235

一、隋唐军制概述235

二、京城诸卫及三卫五府239

三、禁军十军: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左右神武军、左右神策军、左右神威军245

附:神策军沿革248

四、折冲府兵251

五、元师、副元师、都统、副都统、招讨使、行军总管252

六、大总管、大都督、都督及节度使、方镇兵255

第一节 刑部260

第七章 司法监察机构:刑部、大理寺、御史台(司隶、谒者台)及诸关260

一、刑部本司261

二、都官司265

三、比部司266

四、司门司及诸关267

第二节 大理寺269

一、寺官269

二、审讯和判决271

三、死刑之处决272

四、赦宥及赎罪272

五、守正及峻酷274

一、隋御史台276

第三节 御史台、司隶台、谒者台及诸使276

二、隋司隶台277

三、隋谒者台278

四、唐御史台279

五、隋唐监察制度、措施得失述略292

第八章 实业管理机构:工部及将作监、少府监、都水监299

第一节 工部299

一、工部本司300

二、屯田司300

三、虞部司及长春宫使301

四、水部司及都水监302

第二节 将作监(寺)305

第三节 少府监307

一、中尚署308

二、左尚署309

三、右尚署309

四、织染署309

五、掌治署309

六、诸冶监310

七、铸钱使及诸铸钱监310

八、互市监及四方馆310

第九章 学术科技机构:秘书省、宏文馆、集贤殿书院、崇文馆、史馆、司经局、司天台311

第一节 秘书省311

一、省(监)官312

二、图书的收藏313

三、著作局、太史局313

第二节 宏文馆(隶门下省)314

第三节 集贤殿书院(隶中书省)316

第四节 史馆(隶中书省)317

第五节 崇文馆、司经局(隶东宫)318

一、崇文馆318

二、司经局319

第六节 司天台320

第一节 宗正寺323

第十章 皇族及宫廷机构:宗正寺、殿中省、内侍省、东宫官323

第二节 殿中省324

第三节 内侍省327

一、隋内侍省327

二、唐内侍省328

第四节 东宫官330

一、辅导官:三师、三少、宾客、侍读331

二、左、右春坊(典书、门下坊)332

三、詹事府、三寺及卫兵十率334

第十一章 地方政权:行台、道、府、州、县、县以下组织、少数民族地区都护、都督、羁縻州341

第一节 隋唐地方官制概述341

一、行台尚书省344

第二节 行台尚书省、道344

二、道345

第三节 三都牧、尹346

一、西京(雍州、京兆郡)346

二、东都(洛州、河南府)349

三、北都(太原府)350

第四节 诸都督府350

一、大、上都督府351

三、下都督府352

四、都督府职责考353

第五节 府、州、县及县以下行政组织354

二、中都督府354

一、诸府355

二、诸州、郡355

三、诸县359

四、县以下行政组织364

第六节 沿边及少数民族聚居区:都护、都督府、羁縻州366

一、都护府(兼述羁縻州)366

二、沿边诸都督府372

第十二章 三师、三公加衔及其他374

第一节 三师374

第二节 三公375

第三节 尚文、摄冢宰375

结束语37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