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资本论》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何炼成等编写 著
- 出版社: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401848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577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59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资本论》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 宋涛1
前言 何炼成1
《资本论》的研究对象与方法(代绪论)1
第一篇 商品价值论10
第一章 商品价值理论10
第一节 马克思商品价值理论的形成10
一 资产阶级古典学派的价值理论10
二 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价值理论13
三 马克思商品价值理论的形成过程18
第二节 《资本论》中的商品价值理论22
一 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22
二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24
三 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27
四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28
五 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30
六 导致李嘉图学派解体的两个难题33
第三节 恩格斯对马克思商品价值理论的捍卫与发展36
一 恩格斯的早期价值思想36
二 恩格斯对劳动价值论的捍卫与发展40
第二章 社会主义商品价值理论51
第一节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商品经济的客观必然性51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51
二 我党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过程和巨大突破55
三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56
四 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57
第二节 商品经济的共性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经济的特性59
一 商品经济的共性59
二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经济的特性6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和价格67
一 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的作用67
二 利用价值规律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74
三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格决定78
四 我国的价格体系及其改革85
第三章 货币理论90
第一节 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及其本质90
一 简单的价值形式91
二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100
三 一般价值形式103
四 货币形式106
五 商品的交换过程与货币的产生107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110
一 价值尺度110
二 流通手段113
三 货币122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127
一 社会主义制度下货币的本质127
二 社会主义制度下货币的职能130
一 斯图亚特、重农学派、古典学派对剩余价值的探索136
第一节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形成136
第四章 货币变为资本136
第二篇 价值增殖论136
二 马克思是怎样发现剩余价值的152
第二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160
一 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160
二 劳动力的买和卖169
三 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是不是商品的辨析173
第五章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185
第一节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185
一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185
二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193
三 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198
四 工作日209
第二节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212
一 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213
二 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三个阶段217
三 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235
四 关于机械化、自动化以及机器人等劳动手段是否参加剩余价值的创造问题的辨析238
第六章 工资241
第一节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241
一 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241
二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怎样表现为它的转化形式——工资244
第二节 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246
一 计时工资的概念及其一般规律246
二 计时工资的一般规律对工人所产生的结果248
三 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250
第三节 工资的国民差异253
一 工资对不同国家表现为国民工资的同时存在的差异253
二 对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攻击马克思工资理论的批评256
第四节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工资的性质问题260
一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工资的性质260
二 按劳分配还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261
三 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消除分配不公现象262
第一节 流通的概念266
一 狭义流通与广义流通266
第七章 流通导论266
第三篇 流通论266
二 几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流通概念269
第二节 《资本论》第二卷头两篇的研究对象273
一 社会再生产的四要素论和两过程论273
二 《资本论》第二卷的对象和头两篇的科学体系276
三 学习《资本论》第二卷头两篇的意义278
第三节 流通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280
一 流通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280
二 流通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281
第八章 资本循环288
第一节 资本与资金的共同点与区别288
一 从两个方面对资本进行考察288
二 资金和资本在社会属性上的本质区别和在运动形式特征上的共同点289
一 货币资本循环是产业资本循环的一般形态291
第二节 货币资本的循环291
二 货币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293
第三节 生产资本的循环309
一 《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篇第二章的基本内容309
二 生产资本循环理论对社会主义企业生产资金循环的启示313
第四节 商品资本的循环315
一 《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篇第三章的基本内容315
二 商品资本循环理论对社会主义企业商品资金循环的启示318
第五节 产业资本循环过程的三个公式319
一 产业资本的循环是所有三个循环的统一319
二 这一论断对社会主义资金运动的启示321
一 对周转时间的考察325
第九章 资本周转325
第一节 周转时间与周转次数325
二 对周转次数的考察326
第二节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327
一 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根据和意义327
二 固定资本的磨损和更新330
三 固定资本的维持、修理及其费用的补偿332
四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理论对社会主义资金管理的启示334
五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340
第三节 劳动期间、生产时间、流通时间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342
一 劳动期间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343
二 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的差别及其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344
三 流通时间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346
第四节 周转时间对预付资本量的影响350
一 流动资本周转时间对预付资本量的影响351
二 几点启示352
第五节 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和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353
第四篇 再生产论359
第十章 积累和扩大再生产359
第一节 资本积累理论的基本内容359
一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特征361
二 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本质和特征363
三 决定资本积累量的诸因素371
四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375
五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385
第二节 马克思积累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390
一 社会主义积累的性质及其重要性390
二 社会主义企业资金来源及其特点394
三 怎样确定适度的社会主义积累率396
四 社会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398
第十一章 社会再生产和流通402
第一节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内容402
一 魁奈《经济表》的启示402
二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流通公式及其核心内容411
三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交换关系及其实现条件416
四 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429
第二节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435
一 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是社会主义再生产的根本特征和优势436
二 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与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439
三 以扩大和增加消费资料生产为目的的社会主义再生产模式442
四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义443
第五篇 分配论449
第十二章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449
第一节 成本价格和利润449
一 所费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449
二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455
三 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457
四 社会主义企业利润461
一 资本有机构成上的差别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率差别462
第二节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462
二 各不同生产部门资本的周转时间不同而引起利润率的不等467
三 平均利润的形成468
第三节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475
一 生产价格的形成475
二 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477
三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价格也要以生产价格为基础478
第十三章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481
第一节 商业资本的性质和作用481
一 商业资本是商品资本的转化形式481
二 商业资本的性质484
三 商业资本的作用486
一 商业利润的实质和实现形式489
第二节 商业利润489
二 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492
三 商业资本周转对价格的影响494
第十四章 生息资本和银行资本498
第一节 生息资本和利息的本质498
一 生息资本和职能资本498
二 生息资本的特别的流通500
三 利息和利息率505
四 利息和企业利润511
五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信用关系和利息513
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信用形式和银行资本517
一 资本主义的信用形式517
二 信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522
三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信用的形式和作用526
四 银行资本构成和来源529
五 银行资本的性质534
六 我国社会主义银行的地位与作用538
第十五章 地租论542
第一节 导论542
一 经济学的土地概念543
二 前资本主义地租546
第二节 资本主义地租553
一 资本主义农业的产生553
二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555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地租问题572
后记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