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畲族医药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畲族医药学
  • 陈泽远,关祥祖主编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 ISBN:7536711964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447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50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畲族医药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畲族概况1

第一节 族称与分布1

十四、虎耳草科 (213

十三、远志科 (213

第二节 畲族的生活习俗3

第三节 畲族人民的反抗斗争7

第二章 畲族医药现状与特点11

第一节 畲族医药的现状11

第二节 畲族医药的特点15

(二)眩晕17

第三章 畲医临床简介22

第一节 内科23

第二节 外科24

第三节 妇产科27

第四节 儿科31

第五节 喉科32

第六节 瘰疬34

第一节 畲医诊治痧症技术36

第四章 畲医特殊疗法36

(二)麻疹(4方) (151

(一)小儿惊风(5方) (152

(四)小儿消化不良(2方) (153

(五)小儿泄泻 (153

(三)小儿疳积(2方) (153

(三)马牙珠(3方) (155

(四)急性荨麻疹(3方) (155

第二节 畲医正骨与治伤技术65

第三节 畲医食物疗法80

第四节 畲医治疗“小儿风症”84

第五章 畲族的预防医学和流行病学89

第六章 畲族的盘瓠信仰和民族养生93

第七章 畲族单验方选辑97

一、传染性疾病(36方)98

(一)感冒(6)98

第一节 内科疾病(123方)98

(二)急性腮腺炎(2方)99

(三)病毒性肝炎(12方)100

(五)痢疾(12方)103

(四)水痘103

(六)白喉(3方)105

(一)咳嗽106

二、呼吸系统疾病(11方)106

(二)急性肺炎106

(三)哮喘(6方)106

(四)肺痈(2方)107

三、消化系统疾病(25方)108

(一)急性胃肠炎(4方)108

(五)肺气肿108

(二)肠炎(6方)109

(三)吐酸110

(四)反胃110

(五)胃脘痛(9方)110

(七)便秘112

(一)高血压112

(八)急性胆囊炎112

(九)胆道蛔虫112

四、心血管系统疾病(2方)112

(六)消化不良112

(二)低血压113

五、泌尿系统疾病(9方)113

(一)水肿(6方)113

(二)尿血(2方)114

(三)癃闭114

六、糖尿病115

七、风湿性关节炎(6方)115

八、神经精神系统疾病(11方)116

(一)头痛(2方)116

(三)三叉神经麻痹117

(四)中风(3方)117

(五)癫痫118

(六)失眠118

(七)癔病118

(八)神经衰弱119

九、杂病(22方)119

(一)痧症(7方)119

(二)误补食物(5方)120

(三)蚕豆病(4方)121

(四)脱发122

(五)自汗122

(六)盗汗(2方)122

(七)遗尿123

(八)阳萎123

一、疮疡(22方)123

(一)疔(6方)123

第二节 外科疾病(80方)123

(二)疖(2方)124

(三)脓肿125

(四)脓疱疮125

(五)痈疽(5方)125

(六)无名肿毒126

(七)丹毒(4方)126

(八)瘰疬(2方)127

(一)烧伤(3方)129

二、外伤(5方)129

(二)蛇咬伤130

(三)马蜂蜇伤130

三、腹部疾病(8方)131

(一)阑尾炎(4方)131

(二)疝气(4方)132

(一)痔疮(2方)133

四、肛肠外阴疾病(11方)133

(二)肛裂(4方)133

(三)脱肛(2方)134

(四)睾丸肿大(3方)134

五、皮肤病(12方)134

(一)风疹(2方)134

(三)漆疮135

(二)湿疹135

(六)狐臭136

(七)鸡眼(2方)136

(四)水泡136

(五)带状疱疹(4方)136

六、骨伤科疾病(22方)137

(一)跌打损伤(11方)137

(二)扭挫伤(6方)139

(四)外伤出血(3方)140

(三)腰肌劳损140

(五)骨折141

(一)月经不调(3方)141

第三节 妇产科疾病(52方)141

一、月经病(15方)141

(三)闭经(2方)142

(四)倒经(2方)142

(二)痛经(2方)142

(五)崩漏(6方)143

二、带下病(3方)144

白带(3方)144

三、乳腺炎(6方)144

(一)胎气上逆146

(二)胎动腹痛146

(三)悬胎(2方)146

四、妊娠病(8方)146

(一)产后胞衣不下(3方)147

(五)临产阴门不开147

(六)难产147

(四)横胎(2方)147

五、产后病(1 2方)147

(二)产后血晕(3方)148

(三)产后瘀血不清(2方)148

(四)产后漏血不止(2方)148

(五)产后癫狂(2方)149

六、杂病(8方)149

(一)子宫脱垂(5方)149

(四)肥胖症150

(二)不孕症150

(三)避孕150

(一)百日咳151

第四节 小儿科疾病(32方)151

一、小儿传染病(5方)151

二、小儿内科病(1 5方)152

(二)小儿哮喘153

三、小儿外科病(9方)154

(二)鹅口疮154

(一)头面疖肿154

(六)小儿急性肾炎(4方)154

(五)新生儿脐带炎156

四、杂病(3方)156

(一)肛痒(2方)156

(二)夜啼156

第五节 五官科疾病(27方)157

一、眼科(7方)157

(一)目赤肿痛(4方)157

(二)暴发火眼158

(三)眼翳158

(四)吊眉风158

二、耳鼻咽喉科(14方)158

(一)中耳炎(4方)158

(二)鼻炎159

(三)鼻渊159

(四)鼻衄(2方)159

(五)咽喉炎(2方)160

(六)扁桃体炎(3方)160

(七)喉闭161

三、口腔科(6方)161

(一)牙痛(4方)161

(二)牙漏162

(三)重舌162

第八章 畲族常用中草药163

第一节 苔藓类(蛇苔)163

第二节 蕨类164

一、石松科164

石松164

蛇足石松165

二、卷柏科165

江南卷柏165

卷柏166

三、木贼科167

犬问荆167

四、阴地蕨科168

阴地蕨168

五、海金沙科168

海金沙168

六、蚌壳蕨科170

金毛狗脊170

七、鳞如蕨科170

乌蕨170

八、骨碎补科171

肾蕨171

九、凤尾蕨科172

凤尾草172

蜈蚣草173

十、中国蕨科174

银粉背蕨174

金粉蕨174

十一、铁线蕨科175

扇叶铁线蕨175

十二、水龙骨科175

石苇175

抱石莲176

金鸡脚177

石蕨178

槲蕨178

十三、萍科179

萍179

第三节 裸子植物180

一、粗榧科180

三尖杉180

二、松科181

马尾松181

三、柏科182

侧柏182

四、买麻藤科183

小叶买麻藤183

第四节 双子叶植物184

一、木兰科184

绯红南五味184

辛夷185

南五味子185

二、樟科186

无根藤186

樟树187

山鸡椒188

天竹桂189

乌药189

三、毛莨科190

短萼黄连190

山木通191

威灵仙192

单叶铁线莲192

打破碗花花193

四、睡莲科194

芡实194

莲194

五、小檗科196

狭叶十大功劳196

八角莲197

南天竹198

阔叶十大功劳198

六、大血藤科200

大血藤200

七、防已科200

木防已200

青牛胆201

古山龙202

千金藤202

粉防已203

八、马兜铃科204

土细辛204

马兜铃204

九、三白草科205

蕺菜205

三白草206

十、金粟兰科207

草珊瑚207

丝穗金粟兰208

银线草208

十一、十字花科209

白花碎米荠209

蔊菜210

荠菜211

十二、堇菜科211

紫花地丁211

黄常山213

瓜子金213

虎耳草214

景天215

十五、景天科215

昨叶何草216

指甲草216

费菜217

茅膏菜218

十六、茅膏菜科218

马齿苋219

十七、马齿苋科219

土高丽参220

金线草221

荭草221

十八、蓼科221

辣蓼222

虎杖222

贯叶蓼223

火炭母224

羊蹄225

青葙226

十九、菁苋科226

鸡冠花227

刺苋228

土牛膝229

酢浆草230

二十、酢浆草科230

凤仙花231

二十一、凤仙花科231

丁香蓼232

二十二、柳叶菜科232

南岭荛花233

二十三、瑞香科233

紫茉莉234

二十四、紫茉莉科234

茅瓜235

二十五、葫芦科235

栝楼236

王瓜237

仙人掌238

二十六、仙人掌科238

猕猴桃239

二十七、猕猴桃科239

大叶桉240

二十八、桃金娘科240

桃金娘241

地芩242

二十九、野牡丹科242

肖野牡丹243

金锦香244

三十、金葵科244

野牡丹245

朝天罐245

地耳草246

三十一、金丝桃科246

元宝草247

梧桐248

三十二、梧桐科248

红旱莲248

木芙蓉249

三十三、锦葵科249

黄蜀葵250

木槿251

梵天花252

黄花稔253

油桐254

地锦草254

三十四、大戟科254

白背叶255

叶下珠256

铁苋菜257

乌桕257

算盘子258

毛果算盘子259

飞杨草260

金樱子261

月季花261

三十五、蔷薇科261

龙芽草262

草本水杨梅262

茅莓263

桃264

蛇莓265

苞蔷薇266

石楠266

蓬蔂267

悬钩子267

蛇含268

苦参269

三十六、豆科269

锦鸡儿270

小槐花270

龙须藤271

含羞草决明272

合欢272

截叶铁扫帚273

绿叶胡枝子274

胡枝子275

刀豆276

枫香树277

三十七、梅金缕科277

葫芦茶277

继木279

杨梅280

三十八、杨梅科280

薜荔281

三十九、桑科281

佛掌榕282

构树283

榕树283

柘树284

葎草285

构棘286

天仙果286

糯米团287

四十、荨麻科287

苎麻288

铁冬青289

四十一、冬青科289

哥兰叶290

四十二、卫茅科290

梅叶冬青290

雷公藤292

熊柳293

多花勾儿茶293

四十三、鼠李科293

胡颓子294

四十四、胡颓子科294

白蔹295

四十五、葡萄科295

蛇葡萄296

扁担藤296

乌蔹莓297

三叶崖爬藤298

山桔299

四十六、芸香科299

光叶花椒两面针300

楝树301

四十七、楝科301

野鸦椿302

四十八、省沽油科302

盐肤木303

野漆树303

四十九、漆树科303

瓜木304

五十、八角枫科304

唿木305

五十一、五加科305

鹅掌藤306

五加307

柴胡308

天胡荽308

五十二、伞形科308

芫荽309

毛独活310

异叶茴芹310

藁本311

积雪草311

羊踯躅312

五十三、杜鹃花科312

沿海紫金牛313

斑叶紫金牛313

五十四、紫金牛科313

山矾314

五十五、山矾科314

胡蔓藤315

五十六、马钱科315

醉鱼草316

狭叶醉鱼草317

链珠藤318

络石藤318

五十七、夹竹桃科318

球兰319

五十八、萝摩科319

柳叶白前320

老君须321

徐长卿322

栀子323

五十九、茜草科323

白花蛇舌草324

虎刺325

猪殃殃326

黄毛耳草327

四叶葎327

鸡矢藤328

茜草329

白马骨330

玉叶金花331

钩藤331

穿根藤332

忍冬333

六十、忍冬科333

白花败酱334

六十一、败酱科334

荚迷334

羊耳菊335

六十二、菊科335

抱茎苦荬菜336

艾蒿337

羽叶马兰337

石胡荽338

青蒿339

野菊340

向日葵340

奇蒿341

六棱菊342

细叶鼠曲草343

苍耳344

牡蒿345

小蓟346

鳢肠347

豨莶348

地胆草348

一枝黄花349

大蓟350

菊叶三七351

蟛蜞菊352

千里光352

毛大丁草353

刺针草354

红根排草355

六十四、报春花科355

六十三、龙胆科355

簇花龙胆355

车前356

六十五、车前科356

蓝花参357

六十六、桔梗科357

半边莲358

线萼山梗菜359

苦枳360

六十七、茄科360

白英361

枸杞362

烟草362

酸浆363

六十八、旋花科364

阴行草365

六十九、玄参科365

马蹄金365

嚼床366

七十、嚼床科366

大叶紫珠367

七十一、马鞭草科367

牡荆368

马鞭草368

臭牡丹370

大青370

单叶蔓荆372

赪桐372

山藿香373

七十二、唇形科373

紫苏374

连钱草375

地笋376

夏枯草376

香茶菜377

薄荷378

土香薷378

益母草379

白苏380

筋骨草381

谷精珠草382

七十三、谷精草科382

芒萁383

七十四、里白科383

仙茅384

七十五、仙茅科384

鸭跖草385

一、鸭跖草科385

第五节 单子叶植物385

山姜386

姜386

二、姜科386

山黄姜387

黄精388

三、百合科388

华重楼389

萱草389

天门冬390

百合391

菝葜392

石菖蒲393

四、天南星科393

沿阶草393

滴水珠394

天南星395

水烛396

五、香蒲科396

石蒜397

六、石蒜科397

射干398

七、鸢尾科398

百部399

八、百部科399

薯蓣400

九、薯蓣科400

薯莨401

黄独401

棕?402

十、棕榈科402

钗子股403

十一、兰科403

金线兰404

竹叶兰404

绶草405

石橄榄406

麦斛406

灯芯草407

十二、灯芯草科407

牛筋草409

十四、禾本科409

十三、莎草科409

水蜈蚣409

野燕麦410

白茅411

芦竹411

金丝草412

狗尾草413

铺地黍414

淡竹叶415

中草药中文索引41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