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律师刑事责任比较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律师刑事责任比较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71/34284668.jpg)
- 王丽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7503637323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81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29页
- 主题词:暂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律师刑事责任比较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摘要1
上篇 理念构架3
第一章 律师职业责任3
第一节 律师之职业特色3
一、专业性4
(一)专业知识5
(二)专业能力6
(一)律师独立于官方职业7
(二)律师独立于当事人7
二、独立性7
三、服务性8
(一)律师服务对象是大众8
(二)律师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是契约关系8
(三)律师工作是有偿的8
四、自律性9
第二节 律师职业责任类型9
一、伦理责任9
(一)专业水平之适应性9
(二)勤勉尽责之努力性10
(三)完成委托工作之风险精神10
(一)对管理机构之责任11
二、行业或行政责任11
(二)对当事人之责任12
(三)对法律机构之责任12
(四)对同行之责任12
三、民事责任13
(一)违约责任13
(二)侵权责任13
四、刑事责任14
第三节 律师职业责任基础15
一、价值基础15
(一)追求公正与公平的人权理念16
(二)保护公共利益,维护社会主义17
(三)维护律师社会名誉和职业信誉18
(四)坚持自律、自治的职业责任理念19
二、制度基础19
(一)社会经济制度要求律师承担民事责任主体之义务与责任19
(二)社会政治制度要求律师承担保障公民权利的义务与责任21
(三)司法制度要求律师承担职业法律义务与责任22
三、法律基础24
(一)律师专门法24
(二)一般法律中涉及律师责任之条款25
(三)律师之行业规范25
(二)职业行为触犯了相应之刑事法律规范26
(一)责任主体是律师26
一、律师刑事责任之属性26
第一节 律师刑事责任之概念与范围26
第二章 律师刑事责任分析26
(三)刑事责任产生于执业活动之中或与执业活动直接相关27
二、律师刑事责任之类型27
(一)司法程序中的刑事责任27
(二)对司法人员之犯罪31
(三)对当事人之犯罪31
(四)妨害经济秩序之罪32
(五)违反保密义务之犯罪33
第二节 律师刑事责任之构成特征34
(一)行为发生在执业活动中35
二、行为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35
一、所侵犯的客体通常是复杂客体35
(二)利用职业方便36
(三)与当事人相关36
三、在主观方面基本都是故意,鲜有过失36
第三节 律师刑事责任之法律误区37
一、罪名误区38
(一)受贿罪38
(二)贪污罪40
(三)玩忽职守罪54
(四)徇私舞弊罪56
(五)伪证罪66
(六)包庇罪72
二、程序误区86
第三章 律师刑事责任理论分析88
第一节 律师刑事责任之基础88
一、合法性理论88
(一)律师职业之合法性基础88
(二)律师刑事责任必须具有刑事违法性89
二、平等性理论91
三、诉讼价值理论92
四、职业纯洁理论94
第二节 中国律师刑事责任质疑95
(一)背离刑事立法之理念97
一、第306条之规定有失公正,构成对律师的职业歧视97
(二)违背刑事立法之特殊主体特征与公正性原则99
二、与刑法其他条文重叠,内容重复100
(一)第306条与第307条系重复设置100
(二)一个泛刑罚化的立法例100
三、破坏司法平衡,影响司法公正102
(一)加剧控辩双方的诉讼地位失衡102
(二)导致律师冤狱横生102
(三)放纵司法人员简单、粗糙办案103
四、助长职业报复,恶化控辩双方正常关系103
五、阻碍律师事业发展及民主法制建设105
(一)履行律师职责之需要106
第三节 律师刑事责任之豁免106
一、律师刑事责任豁免之必要性106
(二)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之需要107
(三)改善律师执业现状之需要108
二、律师刑事责任豁免之法律依据109
(一)外国及我国香港之立法情况109
(二)中国之相关立法110
三、律师刑事责任豁免之内容111
(一)律师刑事责任豁免之前提111
(二)律师刑事责任豁免之内容112
(三)律师刑事责任豁免之限制113
第四章 妨害司法活动之犯罪117
中篇 实证比较117
第一节 妨害证据之犯罪118
一、立法比较118
(一)中国古代及近代的妨害证据犯罪118
(二)中国现代关于律师妨害证据犯罪的规定118
(三)香港关于律师妨害证据犯罪的规定124
(四)国外关于律师妨害证据犯罪的规定125
二、构成要件及特征分析129
(一)犯罪主体必须是辩护人或者诉讼代理人129
(二)犯罪客体133
(三)犯罪之客观方面135
(四)伪证罪之客观行为样态139
(五)犯罪之主观方面162
三、认定与处罚166
(一)定罪166
(二)处罚167
(三)定罪之考量169
(四)本罪和伪证罪的区别173
(五)本罪和包庇罪的区别175
(六)本罪与妨害作证罪、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区别176
第二节 妨害法庭秩序之犯罪177
一、立法比较177
(一)犯罪类型177
(二)犯罪性质与处罚180
二、构成要件分析186
(一)客体特征186
(二)客观方面特征187
(三)主体特征190
(四)主观方面特征190
三、认定和处罚190
(一)罪和非罪的界限191
(二)扰乱法庭秩序罪与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界限191
(三)扰乱法庭秩序罪同妨害公务罪的界限191
(一)中国192
一、立法比较192
第三节 行贿罪及介绍贿赂罪192
(四)扰乱法庭秩序罪同故意伤害罪等之间的界限192
(二)日本193
(三)法国193
(四)德国、瑞士、意大利194
(五)美国、英国195
二、构成要件分析195
(一)犯罪主体195
(二)犯罪主观方面196
(三)犯罪客体特征196
(四)犯罪客观方面特征197
(二)介绍行贿罪199
(一)行贿罪199
三、认定和处罚199
第五章 侵害当事人利益之犯罪200
第一节 欺诈201
一、对委托人之欺诈202
(一)夸大业务能力,骗取代理费202
(二)虚构工作时间骗取代理费203
(三)隐瞒事实欺诈委托人203
二、对其他当事人之欺诈205
(一)抵押欺诈205
(二)合同欺诈205
(四)一个 合谋诈骗 的例证分析206
(三)律师对其他当事人欺诈之特点206
第二节 侵占212
一、侵占犯罪之特征212
二、中国关于侵占罪之规定212
三、关于律师侵占罪的比较213
第三节 背信215
一、一般背信216
(一)违背信任关系216
(二)损害委托人利益218
(三)主观过错218
(一)各国的法律规定219
二、利益冲突之背信219
(二)利益冲突背信之特点220
第四节 敲诈勒索罪221
第六章 妨害经济秩序之犯罪222
第一节 内幕交易、非法泄露内幕信息罪223
一、概念分析223
二、犯罪构成特点223
三、比较研究224
第二节 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或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225
一、概念分析225
(一)犯罪主体是中介组织的人员227
二、犯罪构成特点227
(二)律师从事虚假证明行为228
(三)律师主观上存在故意或过失229
(四)行为之后果230
第三节 洗钱罪230
一、概念分析230
(一)罪名由来230
(二)基本概念231
二、犯罪构成特点231
(一)主观过错231
(二)共同犯罪属性232
第七章 泄露秘密之罪234
第一节 法律模式235
一、普通法模式235
二、特别法模式236
(一)司法活动特别法形式236
(二)职务活动特别法形式237
三、判例法模式239
第二节 构成要件分析240
一、秘密的含义及分类240
(一)国家秘密240
(二)商业秘密240
(四)职业秘密241
(三)司法秘密241
(一)保密义务是绝对的、普遍的243
(二)保密义务所产生之特权243
二、保密义务243
三、泄密行为244
(一)非法性244
(二)披露性245
(三)自愿性245
(二)与保密义务人相关之继承人等246
(一)故意246
五、主观过错246
(一)与律师从业相关之保密义务人246
四、主体范围246
(二)过失247
(三)泄密动机247
六、追究刑事责任的方式248
第三节 排除刑事责任的条件248
一、保密义务与披露责任之冲突248
(一)保密与披露248
(二)一个典型的案例249
二、泄密刑事责任豁免之法律规范250
(一)法律允许并明确规定豁免刑事责任的条件250
(三)律师自由裁断253
(二)法律规定豁免刑事责任的一般条件253
下篇 制度分析259
第八章 律师惩戒制度概观259
第一节 高度自治的律师惩戒制度260
一、律师惩戒之行业自律260
(一)惩戒之法律依据260
(二)惩戒之权力机构261
二、律师惩戒之法律基础263
(一)庞大而严密的英国律师惩戒法律体系263
(二)体现改革新思维的法国律师惩戒法律体系264
(三)德国律师惩戒制度之法律构成265
(四)富于创新的美国律师惩戒制度之法律基础266
(五)日本等国家的律师惩戒制度之法律基础267
(六)香港特别行政区律师惩戒制度之法律依据268
三、中国律师惩戒之法律规范269
(一)近代中国律师法律法规269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规270
第二节 律师职业纪律之惩戒271
一、律师纪律惩戒之立法依据271
(一)违反独立执业义务之纪律惩戒271
(二)违反代理义务之纪律惩戒272
(三)违反保密义务之纪律惩戒273
(五)违反法院义务之纪律惩戒274
(四)违反职业诚信义务之纪律惩戒274
(六)违反律师管理义务之纪律惩戒275
二、律师纪律惩戒之实施276
(一)律师纪律惩戒之组织机构276
(二)律师纪律惩戒之程序283
(三)律师纪律惩戒之方式289
三、律师纪律惩戒之法律权力291
四、律师纪律惩戒之法律效力292
(一)纪律惩戒具有法律依据292
(二)纪律惩戒由具有法定权力之机构作出292
(四)司法程序赋予纪律惩戒之强制执行效力293
(三)律师纪律法庭具有相关司法职能293
第三节 律师执业违法的司法惩戒294
一、司法惩戒的特征295
(一)司法惩戒机构295
(二)司法惩戒的法律适用296
(三)司法惩戒之后果297
二、司法惩戒之程序意义298
(一)刑事司法程序之优先性298
(二)刑事辩护律师的民事责任追究程序之滞后性300
第四节 对伪律师之刑事惩戒301
一、对冒充律师执业之伪律师追究刑事责任302
(一)英国302
(四)瑞典、加拿大、美国、泰国303
(三)日本303
(二)法国303
(五)中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304
(六)中国305
二、对曾受刑事处罚者之律师资格严格限制305
三、对在申请律师资格中弄虚作假者进行刑事处罚307
第九章 中国律师惩戒制度之构想308
第一节 律师惩戒制度之原则310
一、忠于委托人,保卫社会的专业性原则310
(一)在事实层面,它体现为服务于委托人310
(三)在制度层面,它体现为保护律师之职业热忱311
(二)在价值层面,它体现为保卫社会311
二、律师自治,适应市场开放的国际性原则312
(一)强化律师协会的惩戒管理职能312
(二)强调律师惩戒中的制度关怀313
(三)注意中外律师惩戒的制度公平313
三、实事求是,坚持制度建设的连续性原则314
(一)机构与制度体系314
(二)律师惩戒管理经验314
(三)管理者与被管理者315
四、尊崇公信力,坚持三位一体的平衡性原则315
(一)律师自治组织的惩戒315
(三)三位一体的律师纪律惩戒316
(二)司法行政机关对律师的惩戒316
第二节 律师惩戒体系架构317
一、惩戒体系之构成317
(一)律师协会为律师惩戒的主体,负责实施行业包括行政性惩戒317
(二)司法行政机关为律师惩戒的指导机关,不再实施行政惩戒317
(三)人民法院实施律师司法惩戒时应吸收律师、法学专家参加317
(四)人民检察院可将相关案件移送至纪律惩戒318
(五)公安机关侦查或接受移送的案件的处理318
二、惩戒机构的组成及其职能318
(一)惩戒组织结构关系及功能318
(二)惩戒机构的组成与权限319
三、执业保险基金320
第三节 律师纪律法庭321
一、自律性职业法制要求建立纪律法庭322
(一)自律的忏悔之地322
(二)自治的保护之地322
(三)自治的监督之地323
二、纪律法庭的构成与功能324
(一)律师纪律法庭之层级设置324
(二)律师纪律法庭之管辖324
(三)律师纪律法庭之组成325
(七)纪律惩戒案件的职业秘密326
(六)纪律惩戒案件之时效326
(五)纪律法庭之审限326
(四)纪律法庭之功能326
第四节 惩戒程序之完善327
一、惩戒程序之多重复合性327
(一)纪律、行政和刑事及刑事附带民事多重惩戒327
(二)纪律与行政双重惩戒328
(三)纪律惩戒328
二、惩戒案件的提起329
(一)举报、立案329
(二)回避329
三、惩戒案件的审理330
(三)移送330
(一)行业纪律惩戒案件331
(二)行政惩戒案件331
(三)上诉、申诉332
第五节 法院涉及律师职业行为案件的审理组织332
第十章 律师刑事责任法制之完善334
第一节 律师刑事责任之比较认识334
一、律师的基本责任是客户责任335
二、以客户责任为基础构筑律师责任体系336
三、鼓励律师积极作为,维护客户利益336
四、职业责任为核心与轻刑化的律师责任体系337
五、加重对伪律师的处罚338
(三)全面理解西方国家之刑事责任政策339
(二)减少或避免刑事责任339
第二节 中国律师刑事责任法制之完善339
(一)以强化律师职业责任为主旨339
二、完善律师责任惩戒体系340
(一)惩戒体系应具有内在逻辑联系340
(二)行业责任与行政责任一元化341
(三)行业(行政)惩戒措施之多样化342
三、改善律师刑事责任追诉制度343
(一)建立立案通报制度343
(二)增加律师纪律法庭对律师刑事责任的评判343
(四)提高管辖级别344
(三)严格执行刑事诉讼法关于管辖的规定344
附录:主要参考文献345
一、英文参考文献345
二、中文参考文献348
(一)律师法部分348
(二)刑事诉讼法部分349
(三)刑法部分351
(四)法哲学部分353
英文目录356
英文摘要371
后记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