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太平天国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太平天国](https://www.shukui.net/cover/6/34285906.jpg)
- 牟安世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11074·263
- 出版时间:1959
- 标注页数:464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8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太平天国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太平天国1
第一章 革命酝酿时期(1843—1851年)2
第一节 革命的时代背景2
一 革命时期的国际形势2
二 革命前夕国内经济状况与阶级关系7
三 清朝政府统治下的中国政治15
四 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21
第二节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25
一 洪秀全的青少年时代25
二 拜上帝会的建立(1843年6月)28
三 拜上帝会的仪式、教义及其革命作用32
第三节 洪秀全和冯云山的早期革命活动36
一 “出游天下”宣传革命(1843年7月——1844年11月)37
二 分头解决革命实际问题(1844年12月——1847年7月)40
三 发动革命的准备工作(1847年8月——1851年1月)45
第二章 革命爆发并向长江流域进军时期(1851—1853年)56
第一节 从金田起义到永安突围(1851年1月——1852年4月)56
一 金田起义与东乡登极(1851年1—3月)56
二 转战武宣、象州、桂平、平南各地(1851年3—9月)64
(一)武宣三里圩之战(1851年4月3日)65
(二)象州中坪墟之战(1851年6月9日)65
(三)桂平双髻山之战(1851年7月25日——8月11日)65
(四)平南官村之战(1851年9月15日—18日)66
三 太平军在永安(1851年9月——1852年4月)69
第二节 从永安突围到攻克武昌(1852年4月——1853年1月)75
一 桂林之围与蓑衣渡之战(1852年4—6月)76
二 傅檄天下及湘南扩军(1852年6—9月)79
三 围攻长沙与占领益阳、岳州、汉阳、武昌等地(1852年9月——1853年1月)84
第三节 从攻克武昌到占领南京(1853年1—3月)89
一 太平军在武昌(1853年1—2月)89
二 舳舻千里扬帆东下(1853年2—3月)95
三 革命形势飞跃发展的原因100
第三章 为争取革命事业在全国范围内胜利而斗争时期(1853—1856的)108
第一节 太平天国在占领南京以后的战略思想和策略方针109
一 占领南京在全面政治局面上所引起的变化109
二 关于建都问题的争论113
三 论建都天京的错误117
第二节 太平军的北伐、西征与天京外围的战争(1853年3月——1856年8月)122
一 为巩固天京所进行的军事部署(1853年3—5月)123
二 太平军的北伐(1853年5月——1855年5月)129
(一)长驱北上阶段(1853年5—10月)129
(二)静海、独流鏖战阶段(1853年10月——1854年2月)132
(三)坚守待援不果以致失败阶段(1854年2月——1855年5月)134
三 太平军的西征(1853年5月——1856年8月)139
(一)胜利进军阶段(1853年5月——1854年4月)140
(二)失利退守阶段(1854年4月——1855年1月)143
(三)转败为胜阶段(1855年1月——1856年8月)148
四 天京外围的战争与第一次大破江南大营(1856年6月)154
第三节 建都天京以后太平天国的内政与外交161
一 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及其他各项政策161
二 天京的社会组织和生活173
三 太平天国的对外政策179
第四章 领导集团的内讧及其后的困难时期(1856—1858年)187
第一节 领导集团的内讧(1856年9—11月)189
一 革命领导者之间的矛盾189
二 内讧的爆发及其经过197
三 内讧的结果及其影响204
第二节 石达开的辅政与远征(1856年11月——1857年5月)210
一 充满希望的1857年上半年212
二 石达开出京远征(1857年5月底)216
三 革命事业因石达开远征所遭到的损失223
一 亲贵嬖臣蝉联秉政226
第三节 革命的危机(1857年6月——1858年11月)226
二 名城重镇相继沦陷232
(一)镇江的失守(1857年12月)232
(二)九江的沦陷(1858年5月)234
(三)吉安的失守(1858年9月)235
三 艰难的1858年与浦口、三河两大战役的胜利236
第五章 革命由低潮重新转入高涨时期(1858—1861年)245
第一节 洪仁玕的来到天京和他的新政247
一 政治革新249
二 立政方策254
三 对洪仁玕新政的评价258
第二节 太平军势如破竹的军事胜利262
一 第二次大破江南大营(1860年5月)262
二 东征苏、常(1860年5—7月)270
三 第一次进攻上海(1860年7—8月)274
四 第二次西征(1860年9月——1861年7月)280
第三节 革命高涨时期中的困难288
一 洪仁玕新政所遭遇的阻力288
二 土地政策的变化及其在贯彻执行中的困难294
三 外国侵略者的干涉300
四 安庆的失守(1861年9月)308
第六章 为保卫革命事业而与外国侵略者直接战斗时期(1861—1864年)315
第一节 太平天国在安庆失守以后的对策317
一 政局演变与大封诸王317
二 太平军远征西北与陈玉成的英勇牺牲324
三 安徽腹地相继失守(1861年9月——1862年5月)331
第二节 太平军对外国侵略者的武装斗争336
一 对外关系的转变337
二 太平军在东南的胜利(1861年9—12月)342
三 第二次进攻上海(1862年1—6月)346
(一)高桥之战(1862年2月24日)348
(二)第一次七宝之战(1862年4月4日)349
(三)第二次七宝之战(1862年4月17日)351
(四)大仓之战与嘉定之战(1862年5月17—26日)352
(五)青浦之战(1862年6月9日)354
第三节 处于两面作战地位的太平军356
一 天京解围战争(1862年6月——1863年6月)357
二 苏、浙战争(1862年7月——1864年5月)363
(一)苏州战争(1863年6—12月)371
(二)杭州战争(1863年9月——1864年3月)373
(三)常州战争(1863年12月——1864年5月)375
三 洪秀全殉国与天京沦陷(1864年7月)379
第七章 天京沦陷后太平军继续坚持革命斗争时期(1864—1868年)386
第一节 中外反动派镇压革命运动的罪行387
一 李秀成、洪仁玕等相继殉国387
二 中外反动派在苏、浙战场上的屠杀391
三 中外反动派破坏下的中国经济396
第二节 太平军在大江南北继续坚持革命斗争401
一 转战赣、闽、粤边区的太平军(1864年7月——1866年2月)403
二 长江以北太平军在赖文光领导下与捻军并肩作战(1864年7月——1866年10月)407
三 东西捻军的抗清斗争(1866年10月——1868年8月)413
(一)灞桥十里坡之战(1867年1月23日)414
(二)京山尹隆河之战(1867年2月19日)414
(三)运河以东的战斗416
(四)渭北与陕北的战斗417
(五)黄河以北的战斗417
第三节 太平天国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420
一 一个没有工人阶级领导的单纯农民战争420
二 外国侵略者对革命运动的镇压432
三 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435
简短的结论440
附录一 大事年表445
附录二 译名对照表459
附录三 参考书目举要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