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
  • 河南省计划经济委员会教育处,河南省工业企业管理教育研究会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ISBN:7215001377
  • 出版时间:1987
  • 标注页数:282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24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讲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1

一、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1

目录1

(一)马、恩、列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2

一般特征的论述2

(二)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影响7

(三)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潮流的兴起和初9

步形成的几种基本模式9

(一)建国初期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13

探索13

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和沿革13

(二)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特点及沿革15

(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18

新路子的初步实践18

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21

(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总体构21

想21

(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理论24

依据24

(三)实现目标模式的途径26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内含28

论述28

一、马、恩、列、斯对社会主义社会所有制结构的28

第二讲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28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结构30

二、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所有制结构的沿革33

(一)建国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的演变33

(二)多元化所有制结构的客观必然性35

(三)有中国特色的所有制结构雏型的形成37

三、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与形式的进一步改革38

(一)进一步改革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结38

构38

(二)全民所有制内部结构的改革48

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50

第三讲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50

二、社会主义传统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及其改革53

(一)传统经济体制运行机制的特点及其弊端53

(二)我国经济运行机制改革的方向58

三、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的经济运行机制61

(一)双重体制的并存和经济运行的双轨制62

(二)双重体制并存条件下经济运行过程的摩擦与64

紊乱64

(三)只有大力推进改革才是出路66

职能68

一、领导和组织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基本68

第四讲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管理职能68

(一)社会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客观上要求国家成69

为社会经济的统一组织与指挥中心69

(二)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国家对经济实行70

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提供了必要条件70

(三)社会主义国家组织管理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70

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70

二、按照经济规律管理经济实行政企职责分开72

(一)政企职责不分是我国原有经济管理体制的重72

要弊端72

结构74

(二)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完善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74

三、建立国家对企业以宏观间接控制为主的经济管理76

体系76

(一)国家对企业由直接控制为主向间接控制为主76

转变的客观依据76

(二)国家对企业实行间接控制管理方式的特点77

(三)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建立健全宏观间接控制体79

系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79

第五讲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价格体系86

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86

(一)马克思主义的市场理论87

(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必须进一步完善90

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本内容93

(一)进一步扩大和发展商品市场93

(二)开拓和建立资金市场96

(三)建立和发展技术市场98

(四)逐步开放劳动资源市场促进劳动力合理100

流动100

三、建立合理的社会主义市场价格体系103

(一)完善市场体系同改革价格体系的关系103

(二)我国现行市场价格体系的缺陷及进行改革的104

原则104

(三)价格体系改革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106

第六讲社会主义商业体制及其改革110

一、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110

(一)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性质110

(二)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地位112

(三)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作用113

二、建国以来我国商业体制的演变114

(一)社会主义商业体制的概念、实质和内容114

(二)我国商业体制的演变116

(三)我国原商业管理体制的主要弊端121

三、我国商业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与措施122

(一)商业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122

(二)商业体制进一步改革的措施127

一、社会主义的信用关系132

(一)社会主义信用的本质132

第七讲社会主义金融体制及其改革132

(二)社会主义信用的形式133

(三)社会主义信用的作用135

二、我国金融体制的发展与变革136

(一)我国金融体制的形成与发展137

(二)我国金融体制的初步改革139

三、我国金融体制进一步改革的方向144

(一)进一步改革金融体制的必要性144

向146

(二)进一步改革我国金融体制的指导思想和方146

第八讲社会主义财政体制及其改革154

一、财政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作用154

(一)集中资金保证国家统一计划和重点建设的实154

现154

(二)调节中央与地方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分156

配关系156

(三)促进社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和经济的稳定发158

展158

二、我国财政体制的形成与沿革160

(一)我国财政体制的形成与发展160

(二)我国财政体制进一步改革的必要性162

三、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原则与方向164

(一)我国改革财政体制应遵循的原则164

(二)改革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财力分配关系167

(三)改革国家对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分配关系168

第九讲我国的劳动工资制度及其改革171

一、社会主义劳动制度的性质和特点171

(一)劳动制度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71

(二)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制度173

二、我国劳动制度的演变和改革的必要性175

(一)我国劳动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75

求177

(二)劳动制度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要177

(三)现阶段我国劳动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179

三、我国工资制度的特点及改革的基本方向183

(一)我国工资制度的主要特点和改革原则184

(二)我国工资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186

第十讲发展我国对外贸易改革我国外贸体制190

一、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90

(一)对外开放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191

客观要求191

(二)对外开放是实现我国新时期总任务的迫切需194

要194

主要形式196

(三)发展对外贸易是我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和196

(一)我国对外贸易的历史回顾197

二、我国的对外贸易及其管理体制的沿革197

(二)我国外贸体制的形成及其改革202

三、我国外贸体制进一步改革的方向205

(一)加强统一领导和归口管理206

(二)实行政企分开和简政放权207

(三)走工贸结合和技贸结合的新路子208

(四)进一步发展进出口代理制210

一、马克思主义合作经济理论与实践213

(一)马克思主义的合作经济理论213

第十一讲我国农村合作经济体制及其改革213

(二)农村合作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和作217

用217

二、我国农村合作经济体制及其初步改革220

(一)农村人民公社体制的形成及其弊端220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其优越性223

(三)农村合作经济新体制的框架226

三、我国农村合作经济体制第二步改革的内容与要229

求229

(一)第一步改革对农村改革提出的新要求229

(二)第二步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内容231

(一)马克思主义的“两种生产”理论235

第十二讲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人口问题235

一、社会主义人口规律和我国人口发展概况235

(二)社会主义的人口规律237

(三)解放以来我国人口发展的概况238

二、人口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尖锐问241

题241

(一)作为劳动者的人口对经济建设的制约作用242

(二)作为消费者的人口对经济建设的制约作用243

(三)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努力解决我国人口问244

题244

(一)建国初期我国人口政策的成就与失误246

三、解放以来我国人口政策的沿革246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人口政策的重大转248

变248

(三)我国人口政策的进一步完善250

(四)当前计划生育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解决矛盾252

的原则与途径252

附录:255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比较255

一、苏东各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潮流256

二、苏东各国经济体制基本模式比较261

三、苏东各国经济体制模式利弊分析28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