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微动磨损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微动磨损](https://www.shukui.net/cover/77/34299761.jpg)
- 周仲荣,LeoVincent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098854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27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23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微动磨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微动摩擦学的基本概念和实例1
1.1.1 基本概念1
1.1.2 常见微动实例3
1.2 微动摩擦学发展概况7
1.2.1 历史回顾7
1.2.2 发展现状和最新进展9
1.3 微动摩擦学的弹性接触力学分析11
1.3.1 静止接触状态—Hertz弹性接触理论11
1.3.2 完全滑移状态14
1.3.3 部分滑移状态17
1.3.4 部分滑移与完全滑移的相互转化26
1.4 微动磨损机理28
1.4.1 早期理论28
1.4.2 微动磨损理论的新进展30
1.5 微动疲劳失效的评估33
1.5.1 微动疲劳强度评估-经验公式34
1.5.2 裂纹萌生34
1.5.3 裂纹扩展36
1.6 小结37
第2章 实验研究方法38
2.1 微动试验系统38
2.1.1 试验装置现状38
2.1.2 微动磨损试验装置39
2.1.3 微动疲劳试验装置41
2.1.4 预应力下微动磨损试验装置42
2.2 试验材料42
2.2.1 铝合金42
2.2.2 工业用合金钢44
2.2.3 钛合金45
2.2.4 聚合物46
2.3 微动试验工况47
2.3.1 载荷47
2.3.2 位移振幅47
2.3.3 频率47
2.3.4 表面粗糙度47
2.3.5 接触形式47
2.3.6 微动循环次数47
2.4 微动现象分析方法48
第3章 微动图理论49
3.1 摩擦力变化过程49
3.1.1 初始过程49
3.1.2 Ft-D曲线51
3.1.3 Ft-D曲线的变化模式54
3.2.1 滑移区58
3.2 微动区域58
3.2.2 部分滑移区59
3.2.3 混合区62
3.3 影响微动区域的因素64
3.3.1 机械参量64
3.3.2 材料性质76
3.4 微动图79
3.4.1 运行工况微动图79
3.4.2 材料响应微动图80
3.5 小结82
第4章 微动损伤机理83
4.1 微动裂纹83
4.1.1 概述83
4.1.2 裂纹萌生和扩展方式与微动区域的关系88
4.1.3 裂纹长度93
4.1.4 材料对微动裂纹的影响98
4.2 表面磨损104
4.2.1 一般过程104
4.2.2 第三体的演变106
4.2.3 颗粒剥离机理108
4.2.4 小结109
4.3 摩擦学白层109
4.3.1 微动白层的起源和演变111
4.3.2 微动白层的形成条件及其演变的预测114
4.3.3 白层的形成机制118
4.3.4 白层对磨损过程的影响121
4.3.5 小结122
第5章 微动磨损与微动疲劳124
5.1 预应力下的微动磨损124
5.1.1 微动图特性124
5.1.2 裂纹扩展特性125
5.1.3 应力-破坏分布图127
5.2 微动疲劳129
5.3 微动磨损与微动疲劳的关系134
5.3.1 接触磨损与局部接触疲劳134
5.3.2 局部接触疲劳与整体疲劳137
5.4 小结140
第6章 微动磨损的防护141
6.1 防护措施概述141
6.1.1 消除微动的滑移区和混合区141
6.1.2 增加接触表面强度142
6.1.3 降低摩擦系数142
6.1.4 材料的选用和匹配143
6.2 表面工程在微动摩擦学中的应用143
6.2.1 表面机械强化143
6.2.2 表面热处理与热化学处理144
6.2.3 电镀与电沉积145
6.2.4 热喷涂146
6.2.5 气相沉积147
6.2.6 高能密度处理148
6.3 润滑对微动损伤的减缓作用149
6.3.1 固体润滑及固体润滑涂层149
6.3.2 半固体润滑162
6.3.3 液体润滑170
6.3.4 小结179
第7章 工业微动实例—高空电缆失效的研究183
7.1 试验方法概述183
7.1.1 试验系统184
7.1.2 电缆线及其夹紧机构185
7.1.3 电缆及其夹持系统的载荷条件188
7.2.1 接触方式和微动斑189
7.2 接触分析189
7.2.2 微动损伤区域图190
7.2.3 微动区域和微动裂纹195
7.2.4 铝导线断裂分析197
7.3 单根导线的微动疲劳试验200
7.3.1 试验装置200
7.3.2 表面损伤201
7.3.3 微动裂纹203
7.4 润滑脂对电缆线微动疲劳性能的影响206
7.4.1 微动斑206
7.4.2 微动裂纹208
7.4.3 微动损伤区域图209
7.5 小结211
参考文献212
作者发表的主要相关文献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