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光以太网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光以太网](https://www.shukui.net/cover/4/34302909.jpg)
- 张民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 ISBN:7563508171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18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329页
- 主题词:以太网络-技术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光以太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光以太网基础1
1.1 以太网演进的历史4
1.1.1 什么是以太网4
1.1.2 以太网的出现与标准化4
1.1.3 传统以太网的发展与提速4
1.1.4 光以太网技术的兴起与发展5
1.1.5 小结6
1.2 传统以太网的关键技术6
1.2.1 网络体系结构6
1.2.2 帧格式7
1.2.3 媒体访问控制9
1.2.4 快速以太网13
1.2.5 VLAN技术19
1.2.6 小结20
1.3 光以太网概述21
1.3.1 什么是光以太网21
1.3.2 分层参考模型22
1.4 光以太网技术及标准24
1.4.1 数据链路层技术24
1.4.2 物理层技术26
1.4.3 技术特点29
1.4.4 相关标准33
1.5 光以太网应用35
1.5.1 光以太网在LAN中的应用35
1.5.2 光以太网在MAN中的应用36
1.5.3 光以太网在WAN中的应用39
1.6 光以太网的演进与前景39
第2章 以太网中的光通信基础43
2.1 光纤的传输原理与分类43
2.1.1 光纤的传输原理43
2.1.2 光纤的主要性参数45
2.1.3 光纤的分类47
2.1.4 各种单模光纤的应用及发展53
2.2 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光源54
2.2.1 光纤通信系统对光源的要求54
2.2.2 半导体光源的发光原理55
2.2.3 LED56
2.2.4 LD57
2.3 光无源器件63
2.3.1 光开关63
2.3.2 光纤连接器67
2.3.3 耦合器70
2.3.4 光隔离器71
2.3.6 光环行器72
2.3.5 光衰减器72
2.4 光放大器73
2.4.1 光放大器的分类74
2.4.2 EDFA74
2.4.3 线性光放大器75
2.4.4 常见光放大器的应用比较77
2.5 光发射机和光接收机78
2.5.1 光发射机78
2.5.2 光调制80
2.5.3 光接收机84
2.5.4 光检测器85
2.6 波分复用技术86
2.6.1 WDM技术概述87
2.6.2 工作波长区的选择90
2.6.3 关键器件91
2.6.4 设计时应该注意的问题94
第3章 光以太网的媒质无关技术96
3.1 简介96
3.2 100BASE-FX技术97
3.2.1 MII接口98
3.2.2 编码方式102
3.3 1000BASE-X104
3.3.1 GMII接口提供的功能105
3.3.2 GMII接口与MII接口的异同105
3.3.3 TBI接口109
3.3.4 MII/GMII管理接口111
3.3.5 1000BASE-X编码方式118
3.3.6 1000BASE-X自协商122
3.4 万兆光以太网124
3.4.1 万兆光以太网协议层次模型125
3.4.2 XGMII接口126
3.4.3 10G附加单元接口(XAUI)130
3.4.4 帧格式的变化132
3.4.5 LAN与WAN的速率适配134
3.4.6 10GBASE-X编码方式134
3.4.7 码元组合和特定码元136
3.4.8 10GBASE-R接口PCS子层和编码方式138
3.4.9 WAN接口子层WIS141
3.4.10 XGMII管理接口146
3.5 VLAN技术148
3.5.1 使用VLAN技术的原因148
3.5.2 虚拟局域网的划分150
3.5.3 虚拟局域网的帧结构152
3.5.4 VLAN的连接方法153
3.5.5 VLAN数据处理和GVRP协议155
3.6 生成树协议及应用156
3.6.1 根桥的选择157
3.6.2 STP网络配置的维护158
3.6.3 网络拓扑的重新配置158
3.6.4 端口状态的变化159
3.6.5 拓扑改变通知160
3.6.6 BPDU数据帧包含的内容160
3.7 VRRP虚拟路由协议161
3.7.1 VRRP产生背景161
3.6.7 快速生成树协议161
3.7.2 VRRP实现原理162
3.7.3 VRRP主要特点163
3.7.4 虚拟路由器的状态164
第4章 光以太网的媒质相关技术166
4.1 概述167
4.2 百兆光以太网的物理层——100BASE-FX169
4.2.1 PMA子层与自动配置机制170
4.2.2 PMD子层与MDI接口171
4.2.3 物理媒质172
4.2.4 中继器172
4.3 千兆光以太网的媒质相关技术175
4.3.1 PMA子层技术177
4.3.2 PMD子层技术180
4.3.3 千兆光以太网的光纤链路187
4.3.4 千兆光以太网的中继器192
4.4 万兆光以太网的物理层技术193
4.4.1 万兆光以太网物理层规范的命名机制194
4.4.2 并行的万兆LAN物理层——10GBASE-LX4196
4.4.3 串行的万兆LAN物理层——10GBASE-R202
4.4.4 串行的万兆WAN物理层——10GBASE-W212
4.4.6 澄清对万兆光以太网的一些误解218
4.4.5 WAN PHY和LAN PHY的速率兼容问题218
4.5 光以太网中的GBIC模块219
4.5.1 内部结构220
4.5.2 接口信号221
4.5.3 工作过程224
第5章 光以太网的应用和组网228
5.1 宽带接入的各种方式228
5.1.1 ADSL接入方式228
5.1.2 以太网接入方式229
5.1.3 CABLE MODEM宽带接入方式230
5.1.4 LMDS宽带接入方式231
5.1.5 宽带接入方式的总结232
5.2 光以太网的拓扑结构233
5.2.1 星型拓扑结构234
5.2.2 环型拓扑结构234
5.2.3 总线型拓扑结构235
5.3 光以太网的设计目标和原则235
5.3.1 光以太网的组成元素236
5.3.2 光以太网设计的目标237
5.3.3 网络设计的分层原则239
5.4 光以太网的应用和组网241
5.4.1 光以太网操作系统的选择241
5.4.2 光以太网硬件设备的选择242
5.4.3 二层交换,三层交换和路由技术243
5.4.4 光以太网中的认证技术246
5.4.5 光以太网在局域网中的应用247
5.4.6 光以太网在城域网中的应用252
5.4.7 光以太网在广域网中的应用255
第6章 弹性分组环技术256
6.1 弹性分组环技术产生的背景256
6.1.1 城域网的需求分析256
6.1.2 现有城域网中SDH技术的优缺点258
6.1.3 以太网技术在城域网中的扩张259
6.1.4 弹性分组环技术260
6.2.1 RPR技术的优势261
6.2 RPR技术的优势及其对城域网发展的意义261
6.2.2 RPR技术对下一代城域网建设的意义262
6.3 RPR的关键技术264
6.3.1 双环结构264
6.3.2 空间重用技术267
6.3.3 RPR MAC层及技术特点271
6.3.4 拓扑发现协议275
6.3.5 RPR保护276
6.3.6 RPR操作管理和维护279
6.4.1 概述281
6.4 RPR标准及其进展281
6.4.2 组织及相关标准草案282
6.4.3 对RPR标准的简介284
6.4.4 小结290
6.5 RPR技术在城域网中的应用290
6.5.1 城域网现状与RPR组网技术的定位290
6.5.2 RPR技术在城域网中的应用292
6.5.3 RPR组网的相关产品简介303
附录 缩略语311
参考文献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