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防灾工程学中的地震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防灾工程学中的地震学
  • (日)笠原庆一著;郑斯华,庄灿涛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震出版社
  • ISBN:7502805966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198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0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防灾工程学中的地震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地震灾害1

1.1 地震的理学和地震的工学1

1.2 从统计上看地震灾害2

1.3 地震与震灾(地震灾害的比较论)6

1.3.1 国土情况和灾害的类型7

1.3.2 震灾与震源的关系7

1.3.3 灾害环境8

1.3.4 防灾效果10

1.3.5 灾害的进化——都市灾害12

1.4 作为灾害源的地震13

1.4.1 破坏性13

1.4.2 范围的宽广性14

1.4.3 复合性14

1.4.4 突发性14

1.5 地震灾害的流程图14

1.6 墨西哥地震(1985年)15

第二章 地震观测19

2.1 地震的频带19

2.2 地震波的信息19

2.3 地震仪和观测系统21

2.3.1 地震观测21

2.3.2 摆的振动特性22

2.3.3 摆的周期特性23

2.3.4 强震仪和强震台网24

2.3.5 地震观测系统26

2.4 震源位置的确定27

2.5 地震的度量30

2.5.1 烈度30

2.5.2 震级31

2.5.3 地震释放的能量34

2.5.4 地震矩35

2.6.1 地震记录的数据量36

2.6 波形数据的处理36

2.6.2 波形和频谱37

2.6.3 滤波和频谱分析40

2.6.4 反应谱42

2.6.5 各种频谱的表示45

2.6.6 频谱分析仪45

第三章 地震波动48

3.1 波与波形48

3.1.1 行进的正弦波48

3.1.2 波形与波谱49

3.1.3 波动的频散50

3.2 弹性形变及其传播52

3.2.1 平面应变53

3.2.2 应变与应力55

3.2.3 弹性波57

3.2.4 地震波的几何光学58

3.3.1 S波的垂直入射59

3.3 基底与表层59

3.3.2 波在表层中的多次反射62

3.4 面波与地下构造64

3.4.1 勒夫波的性质65

3.4.2 勒夫波的频散67

3.4.3 瑞利波68

3.4.4 地表振动与地下构造71

3.5 地基调查75

3.5.1 地震勘探75

3.5.2 脉动76

3.5.3 钻探与速度测井78

3.5.4 浅层反射法80

3.5.5 其他方法81

第四章 地震震源83

4.1 点震源和发震机制83

4.2.1 弹性体的位错理论(位错弹性论)85

4.2 地震的断层模型85

4.2.2 三维断层模型86

4.3 震源过程和破裂的传播91

4.3.1 破裂传播速度92

4.3.2 地震矩94

4.3.3 震源时间函数95

4.3.4 尺度关系98

4.4 断层面的摩擦和应力99

4.4.1 岩石破裂的力学99

4.4.2 粘滑和凹凸体101

4.4.3 凹凸体模型和障碍体模型103

4.5 第二代断层模型106

第五章 地震动的预测108

5.1 断层周围的地震动108

5.1.1 烈度分布108

5.1.2 地动加速度的最大值109

5.2 断层附近的地震动111

5.3 强震频谱的合成115

5.4 短周期地震动的合成117

5.4.1 短周期地震动的产生117

5.4.2 动力学断层模型118

5.4.3 强震动波形(速度响应)的包络线120

5.4.4 小地震记录的叠加124

5.4.5 弹性论模型129

5.4.6 附带的问题132

5.5.1 地震基底133

5.5 从地震基底到地表133

5.5.2 地基的分类134

5.5.3 不规则的地基构造137

5.6 地震海啸139

5.6.1 地震海啸的发生和传播139

5.6.2 数值模型143

5.6.3 海啸警报143

6.1 日本列岛的地学环境145

第六章 地震的地球科学145

6.2.1 地震的轮回149

6.2 地震的重复149

6.2.2 板间地震和板内地震150

6.3 活断层的评价152

6.3.1 活断层的形态和活动史152

6.3.2 活断层156

6.3.3 活断层一览表157

6.3.4 活断层的探槽调查159

6.3.5 活断层的地下探测160

6.4 历史地震学161

6.5 地震危险度图163

6.5.1 活断层群的处理163

6.5.2 地震危险度图的制作164

7.1 地震防灾计划的基础167

7.1.1 大范围防灾与建筑物的抗震167

第七章 地震防灾与地震学167

7.1.2 地震危险度的评价(由大尺度到小尺度)168

7.1.3 区域地震危险度评价168

7.2 抗震设计中的地震动预测175

7.2.1 抗震规定的地震荷载176

7.2.2 高层建筑技术指南的底面剪切系数176

7.2.3 观测记录信息177

7.2.4 地震动强度预测的经验公式177

7.2.5 模拟地震动180

7.2.6 根据断层模型计算的理论地震图182

7.3 地震预知182

7.3.1 地震是可以预知的吗182

7.3.2 地震预知的实践186

7.3.3 灾害预知与社会反应之间的差距189

7.3.4 双刃的剑190

7.4 综合防灾中的地震预知192

结束语19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