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通信网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通信网概论
  • 杨武军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613284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69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381页
  • 主题词:通信网-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通信网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1章绪论1

1.1通信网的基本概念1

1.1.1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1

1.1.2通信网的定义和构成3

1.1.3通信网的类型7

1.1.4通信网的拓扑结构8

1.1.5通信网的业务9

1.2通信网的交换技术11

1.2.1交换技术概述11

1.2.2主要的交换技术12

1.3通信网的体系结构及标准化组织16

1.3.1网络分层的概念16

1.3.2分层结构中的接口和服务19

1.3.3 OSI和TCP/IP20

1.3.4主要标准化组织22

1.4.1服务质量总体要求24

1.4通信网的服务质量24

1.4.2 电话网的服务质量25

1.4.3数据网的服务质量25

1.4.4网络的服务性能保障机制26

1.5通信网的发展史28

思考题31

第2章传送网32

2.1传输介质32

2.1.1基本概念32

2.1.2传输介质33

2.2多路复用36

2.2.1基带传输系统36

2.2.2频分复用传输系统37

2.2.3时分复用传输系统37

2.2.4波分复用传输系统38

2.2.5 PDH系统简介40

2.3 SDH传送网41

2.3.1简介41

2.3.2 帧结构41

2.3.3 SDH传送网的分层模型45

2.3.4基本网络单元46

2.3.5 SDH传送网的结构47

2.4 光传送网48

2.4.1背景48

2.4.2 OTN的分层结构49

2.4.3 OTN的帧结构50

2.4.4 光传送网的结构52

思考题53

第3章No.7信令网54

3.1信令基本概念54

3.1.1信令及作用54

3.1.2信令分类55

3.1.3信令方式56

3.2 No.7信令概述58

3.2.1 No.7信令技术的发展58

3.2.2 No.7信令方式的优点58

3.3.1信号单元的种类和格式59

3.3 No.7信号单元格式和信令系统结构59

3.3.2 No.7功能级结构61

3.3.3 No.7信令系统结构62

3.4 No.7信令网64

3.4.1 No.7信令网的组成64

3.4.2信令工作方式65

3.4.3信令网的结构66

3.5.1 信令网与电话网的对应关系70

3.5.2信令传送举例70

3.5信令网与电话网的关系70

3.6 No.7信令网的管理71

3.6.1信令业务管理71

3.6.2信令路由管理72

3.6.3信令链路管理73

3.6.4信令网管理实例74

思考题75

第4章同步网77

4.1 概述77

4.2.2定时分配78

4.2.1节点时钟设备78

4.2网同步设备和定时分配链路78

4.3网同步技术82

4.3.1准同步82

4.3.2主从同步83

4.3.3相互同步84

4.3.4外时间基准同步84

4.3.5通信楼综合定时供给系统86

4.3.6数字同步网结构88

4.4.1滑动90

4.4同步网的主要技术指标90

4.4.2抖动和漂移93

4.4.3 时间间隔误差93

4.5我国的同步网93

思考题95

第5章 电话通信网96

5.1 电话网的基本概念96

5.1.1 电话网的构成要素96

5.1.2电话网的特点97

5.2.1交换机的硬件基本结构98

5.2电话交换机98

5.2.2交换机的运行软件101

5.2.3交换机的交换原理102

5.3电话网的网络结构103

5.3.1 电话网的等级结构104

5.3.2国内长途电话网105

5.3.3本地电话网107

5.4路由选择111

5.3.4国际电话网111

5.4.1路由的概念及分类112

5.4.2路由选择113

5.4.3固定等级制选路规则113

5.4.4其他选路方法简介115

5.5编号计划117

5.5.1编号原则117

5.5.2编号方案117

5.6.1 电话网的主要业务性能119

5.6 电话网的业务及计费方式119

5.6.2 电话网的计费系统121

5.7 电话网的服务质量122

5.7.1传输质量及指标的分配122

5.7.2接续质量及指标的分配125

5.8智能网127

5.8.1背景127

5.8.2智能网的总体介绍128

5.8.4智能网的概念模型130

5.8.3智能网的国际标准130

5.8.5我国智能网的结构135

思考题138

第6章移动通信网140

6.1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历史140

6.1.1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140

6.1.2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141

6.2基本技术和网络结构142

6.2.1移动通信网的系统构成142

6.2.2移动通信网的覆盖方式143

6.2.3移动通信网中的基本技术144

6.2.4移动通信网网络结构149

6.3 GSM系统149

6.3.1 系统网络结构及接口150

6.3.2移动通信网中的几种号码152

6.3.3信道类型及时隙结构154

6.3.4 呼叫接续与移动性管理155

6.4 CDMA系统160

6.4.1 CDMA系统概述160

6.4.2 CDMA网络结构及信道类型161

6.4.3 CDMA系统的关键技术162

6.4.4 呼叫处理及移动性管理164

6.5卫星移动通信系统167

6.5.1卫星移动通信概述167

6.5.2典型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169

6.6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172

6.6.1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概述172

6.6.2 3G的标准化173

6.6.3 3G的应用及关键技术175

思考题176

第7章分组交换网177

7.1 分组交换的基本概念和网络结构177

7.1.1分组交换原理177

7.1.2虚电路与数据报179

7.1.3分组交换网182

7.2 X.25协议185

7.2.1协议分层结构185

7.2.2物理层186

7.2.3数据链路层186

7.2.4分组层192

7.3路由选择196

7.3.1路由选择概述196

7.3.2路由选择方法197

7.4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199

7.4.1 流量控制的作用199

7.4.2流量控制的层次200

7.4.4拥塞控制方法201

7.4.3流量控制方法201

7.5 ChinaPAC网202

7.5.1 ChinaPAC网简介202

7.5.2 ChinaPAC网与PSTN的互连204

思考题205

第8章 帧中继与DDN206

8.1帧中继技术206

8.1.1 帧中继技术的发展背景206

8.1.2 帧中继的参考模型206

8.1.3 帧中继技术的特点207

8.2帧中继协议208

8.2.1 帧结构208

8.2.2帧中继相关协议209

8.3帧中继网络210

8.3.1网络组成210

8.3.2帧中继的网络管理211

8.4数字数据网215

8.4.1 DDN网络组成结构216

8.4.2 DDN的复用技术218

8.4.3 DDN的业务功能219

8.5 DDN网络及应用220

8.5.1 DDN的网络结构221

8.5.2DDN的应用实例221

思考题223

第9章ATM网络224

9.1 ATM产生背景和协议结构224

9.1.1 ATM生背景224

9.1.2 ATM基本概念225

9.1.3 ATM协议参考模型226

9.2 ATM网络229

9.2.1 ATM网络组成和接口229

9.2.2 ATM的逻辑连接231

9.2.3 VP交换和VC交换233

9.3 ATM信元234

9.4 AAL236

9.4.1 AAL1237

9.4.2 AAL2239

9.4.3 AAL3/4241

9.4.4 AAL5243

9.5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244

9.5.1 ATM层业务分类244

9.5.2流量控制245

9.5.3拥塞控制247

思考题249

10.1计算机网络概述250

10.1.1计算机网络发展250

第10章计算机网络及internet250

10.1.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和分类252

10.2计算机局域网253

10.2.1计算机局域网体系结构253

10.2.2以太网Ethernet256

10.2.3网络互连设备260

10.3 Internet基本概念264

10.3.1 联网结构及协议模型264

10.3.2 IP编址方式266

10.3.3域名系统270

10.4.1 IP分组格式271

10.4 IP协议271

10.4.2 IP的分片与重装273

10.5运输层协议274

10.5.1运输层端口274

10.5.2用户数据报协议UDP274

10.5.3运输控制协议TCP275

10.6互联网工作过程278

10.6.1路由协议278

10.6.2分组在路由器上的转发281

10.7Internet基本业务282

10.7.1 电子邮件283

10.7.2远程文件传输284

11.7.3万维网WWW285

思考题286

第11章宽带接入网288

11.1接入网的基本概念288

11.1.1接入网的发展背景288

11.1.2接入网的定义和定界289

11.1.3主要功能和协议参考模型290

11.1.4接入网的主要接口292

11.1.5接入网的分类292

11.2 V5接口293

11.2.1 V5接口概述293

11.2.2 V5接口支持的业务293

11.2.3 V5接口的功能描述295

11.3宽带有线接入网技术297

11.3.1 ADSL接入网297

11.3.2光纤接入网299

11.3.3 HFC接入网303

11.4宽带无线接入网技术305

11.4.1 3.5 GHz固定无线接入305

11.4.2 LMDS接入技术307

思考题308

第12章宽带综合IP网309

12.1背景介绍309

12.1.1传统Internet的主要问题309

12.1.2实现宽带综合IP网的主要方案310

12.2 IP over ATM311

12.2.1重叠模式和集成模式312

12.2.2 IP交换313

12.2.3Tag交换315

12.3多协议标记交换318

12.3.1 背景318

12.3.2 MPLS的总体结构319

12.3.3标记的封装323

12.3.4 MPLS的信令机制325

12.3.5 QoS与流量工程334

12.4 IP over SDH/SONet338

12.4.1 背景338

12.4.2基本原理338

12.4.3优缺点340

12.5 IP over WDM341

12.5.1 背景341

12.5.2 工作原理341

12.5.3优缺点342

12.5.4 三种宽带IP技术的比较342

思考题343

13.1电信管理网344

13.1.1 TMN的产生背景344

第13章管理网344

13.1.2 TMN的总体介绍345

13.1.3 TMN的功能结构347

13.1.4 TMN的信息结构348

13.1.5 TMN的物理结构351

13.1.6 TMN的网络结构和设备配置352

13.2.1 SNMP的网管模型353

13.2简单网络管理协议353

13.2.2 SNMP协议结构354

13.2.3 SNMP管理消息354

13.2.4 SMI356

13.2.5 MIB356

13.2.6 SNMP v2与SNMP v3357

思考题358

附录英文编写词汇表359

参考文献36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