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课程:语文教育怎样改革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课程:语文教育怎样改革
  • 王晓辉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426941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74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86页
  • 主题词:语文课-教学改革-研究-中小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课程:语文教育怎样改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我国语文教育的回顾与展望1

一、源远流长的语文教育传统1

(一)传统语文教育检视1

(二)在探索中前进的新中国语文教育7

二、世界各国母语教育比较13

(一)高度重视母语教育对于价值观、道德观的塑造作用14

(二)高度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语文能力的养成15

(一)阅读教学改革的方向19

三、当代语文教育改革的走向19

(二)写作教学改革的方向20

(三)口语交际——听说教学的新理念21

(四)语文教学技术手段的现代化22

第二章 我国语文课程改革的全景透视23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23

(一)“语文”是什么24

(二)语文课程有何特点25

(三)怎样认识语文课程的地位31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32

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32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5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0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44

三、语文课程目标47

(一)确定语文课程目标的出发点47

(二)语文课程目标的具体内容48

(三)语文课程目标体现的指导思想52

(一)新课程对教学设计的要求55

一、教学设计概述55

第三章 语文教学设计55

(二)新课程教学设计的操作要义57

二、语文教学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59

(一)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60

(二)认真贯彻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61

(三)充分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状况61

(四)周密组织语文课堂教学活动62

(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63

(一)创设语文学习情境,促进学生感受体验64

三、语文教学设计的几条思路64

(二)通过问题解决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70

(三)采用合作学习形式,提高交往互动水平75

(四)潜心组织语文实践,发展学生创新能力80

(五)开展语文主题活动,拓展语文践履范围85

第四章 识字与写字教学研究93

一、识字写字的课程目标总览93

(一)清晰勾画“总”“分”要求94

(二)全面落实“三维目标”96

(三)合理调整“课程基准”97

二、我国识字写字教学的基本经验100

(一)我国识字写字教学研究的实践探索100

(二)异彩纷呈的识字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102

(三)我国识字写字教学的基本经验105

三、新课程视野中的识字写字教学改革115

(一)关于汉语拼音教学115

(二)关于汉字教学119

(三)关于写字教学127

(一)具有独立阅读能力——阅读教学的显性目标129

第五章 阅读教学研究129

一、阅读教学目标总览129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阅读教学的隐性目标132

(三)全面更新阅读教学观念133

二、我国阅读教学的基本经验135

(一)我国古代阅读教学经验135

(二)现代阅读教学经验138

(三)当代阅读教学经验139

三、新课程视野中的阅读教学143

(一)化繁为简,让学生在集中性学习中养成整体把握的能力143

(二)变“讲堂”为“学堂”,把学习的主动权和活动空间还给学生147

(三)变接受者为发现者,给学生以个性化阅读和探究阅读的空间150

第六章 写作教学研究154

一、写作教学目标总览154

二、我国写作教学的基本经验160

(一)生活是源,阅读是流,激励学生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是传统作文教学的重要途径160

(二)授之以法,强化写作技能训练,是传统作文教学的主要手段162

(三)作文批改是传统作文教学强调的一个必要环节163

(一)写作教学要教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诱发他们的写作兴趣164

三、新课程视野中的写作教学164

(二)写作教学要教学生说真话,抒真情,珍视个性品格,鼓励创新精神168

(三)作文教学要教学生能写会写,培养写作的良好习惯171

第七章 口语交际教学研究175

一、口语交际教学目标总览175

(一)前瞻性177

(二)全面性177

(三)发展性177

(一)说话178

二、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经验178

(二)对话179

(三)演讲、辩论181

三、新课程视野中的口语交际教学181

(一)紧扣“交际”组织教学,努力实现双向互动182

(二)联系现实生活,激活学生经验,唤起交际需求183

(三)全面筹划,相机引导,在整体推进中逐步达标184

(四)广辟渠道,多方实践,在运用中增长才干185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目标197

第八章 语文课程中的综合性学习197

(一)突出综合199

(二)强调实践200

(三)强化“自主”200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201

(一)发现身边的乐趣——开发校园幽默201

(二)拓展阅读的天地——课外阅读交流203

(三)触摸时代的脉搏——社会名人访谈206

(四)感受大自然的真谛——广游博览212

(五)走进社会去磨砺——捉掌错别字213

(六)跨越学科去翱翔——综合性学习的新视角215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组织216

(一)针对学段特点,提供不同的帮助——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216

(二)倡导自主、合作——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调节者217

(三)组织交流、展示——当学生学习的激励者、鉴赏者217

第九章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20

一、语文课程资源的特点220

(二)具体形象的可参与性221

(一)丰富多样的开放性221

(四)间接、潜在的可开发性222

(三)客观存在的差异性222

(五)共享互惠的多质性223

二、语文“校本”课程建设223

(一)“校本”课程建设的目标定位224

(二)“校本”课程建设遵循的原则224

(三)语文“校本”课程建设的思路225

三、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27

(三)电影、电视、网络等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228

(一)教科书、教学挂图等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利用228

(二)报告会、演讲会等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利用228

(四)图书馆、博物馆等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利用229

(五)自然风光、文物古迹等自然人文资源的开发利用229

(六)社区、家庭等社会生活资源的开发利用229

第十章 语文教学评价的改革231

一、语文教学评价的观念更新231

(一)评价功能人本化231

(二)评价形式多样化232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233

二、语文教学评价的具体要求237

(一)突出语文教学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237

(二)注重语文教学评价的导向性和激励性238

(三)凸显语文教学评价的过程性和指导性238

(四)加强语文教学评价的针对性和建构性238

(五)体现语文教学评价的差异性和创造性239

三、语文教学评价的方法变革241

(一)日常的情境性评价242

(二)档案袋评价243

(三)表现性评价248

(四)纸笔测验250

(五)其他方法250

四、语文教学评价的各个领域252

(一)语文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评价实施253

(二)语文课程内容“五个领域”的评价实施256

参考文献27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