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李岚清教育访谈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李岚清教育访谈录](https://www.shukui.net/cover/73/34324664.jpg)
- 李岚清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ISBN:7107171364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511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550页
- 主题词:教育改革-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李岚清教育访谈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第一部分 我愿意当好全国教育工作的“后勤处长”9
题记9
1.1 分管全国教育工作10
1.2 当“后勤处长”就是要办实事13
1.3 迫切需要解决三大问题:教师工资、教师住房、教育投入14
1.4 对上层多讲增加投入,对基层多讲改革16
1.5 改革在我的脑海里已经打下了深深的烙印17
1.6 科教兴国,一字千金21
1.7 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加快依法治教进程23
1.8 继承发展,与时俱进26
1.9 从心系教育到情系教育27
题记33
第二部分 使教师真正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33
2.1 国家强盛、民族兴旺的希望所在34
2.2 解决不了教师的工资待遇问题,教师队伍就稳定不了35
2.3 《教师法》为解决教师的待遇问题奠定了法律基础36
2.4 民办教师问题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38
2.5 少建一些楼堂馆所,多建一些教师住房40
2.6 决不把“筒子楼”带入21世纪44
2.7 不管多大的官,对老师都应当心怀敬意47
第三部分 落实政府责任 加大教育投入53
题记53
3.1 提高办学效益,办好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55
3.2 努力做到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56
3.3 发展教育主要是政府的责任59
3.4 建立公共财政体制,保证教育投入61
3.5 政府不能以“教育产业化”思想来指导教育发展64
3.6 各级政府要建立教育经费的保障和监督机制65
3.7 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68
3.8 积极鼓励社会和个人捐资助学70
3.9 港澳台同胞、华侨华人爱国重教的义举令人敬佩71
第四部分 把一个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等教育带入21世纪77
题记77
(一)改革管理体制,调整宏观结构79
4.1 又一次高校院系大调整79
4.2 高等教育体制和结构存在的问题80
4.3 “共建、调整、合作、合并”83
4.4 万事开头难86
4.5 拆除森严的壁垒91
4.6 “尚方宝剑”和“借东风”94
4.7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任重道远99
4.8 高等学校不能千校一面100
4.9 师范院校的“帽子”不能随便摘102
4.10 农林院校都要“农转非”不足取104
4.11 促进多学科融合,提高我国医学教育水平106
(二)高校招生、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和高校扩招111
4.12 改革高校招生收费的“双轨制”111
4.13 决不让一个学生因经济困难而上不了大学或辍学114
4.14 要把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做得更好116
4.15 高校扩招是民心所向,势在必行119
4.16 高校扩招与提高就业和创业能力121
4.17 为西部大开发培养更多人才123
(三)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125
4.18 我国高校办学模式的重大转变125
4.19 后勤社会化改革,政府要主导,高校要主动127
4.20 学生公寓要安全适用,不要追求豪华129
4.21 高校后勤服务工作一点也不能松懈130
4.22 高校后勤供应要实行集中配送、连锁经营132
4.23 高校应为发展我国的现代流通产业作贡献133
4.24 高校图书馆不仅要藏书,更要用好书137
4.25 读书、育人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139
4.26 高校体制改革和后勤社会化要与高校区域布局调整相结合141
4.27 不能盲目建“大学城”143
4.28 21世纪中国大学的基本功能147
(四)高校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147
4.29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149
4.30 实施“211工程”,建设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154
4.31 应当提高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的政治待遇和社会地位156
4.32 破除“近亲繁殖”和“论资排辈”159
4.33 努力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164
4.34 积极推动高校教学改革167
4.35 以信息化带动高校教学手段的现代化168
4.36 引进国外最新的优秀原版教材171
4.37 要改变“重理轻文”现象172
4.38 要特别注意农村经济和农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175
4.39 加强公共卫生和医政管理人才的培养178
4.40 中医药教育要有新的突破181
4.41 对艺术教育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184
4.42 研究生教育既要重数量,更要重质量186
4.43 继续坚持留学工作的“十二字方针”187
4.44 从“走出去”到“引进来”190
(五)高校科技工作与产学研结合191
4.45 改革科技体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191
4.46 下决心解决高校科研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194
4.47 高校是科技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198
4.48 高校高科技企业要真正“下海”学会游泳200
4.49 初现“知识经济”曙光的大学科技园201
4.50 杨凌——新型农业科技城204
4.51 高校科技创新的三个比较紧迫的问题211
4.52 高校应在前沿科技的研究与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214
(六)回顾与展望218
4.53 高等教育十年改革与发展回顾218
4.54 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展望220
第五部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奠基工程233
题记233
5.1 切实把基础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235
5.2 优先发展基础教育要认识到位、工作落实236
5.3 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难240
5.4 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非改不可了242
5.5 从“农村教育农民办”转变到“义务教育政府办”244
5.6 县级政府对发展农村义务教育要承担主要责任246
5.7 乡政府并非无所作为247
5.8 地方各级政府各负其责,中央政府也责无旁贷249
5.9 积极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251
5.10 决心解决农村中小学危房问题252
5.11 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254
5.12 确保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255
5.13 靠没有文化的农民搞农业现代化是根本不可能的258
5.14 开展对口支援,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261
5.15 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262
5.16 必须规范义务教育学制268
5.17 加快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269
5.18 城市基础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272
5.19 治理择校高收费的根本出路273
5.20 努力办好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所学校276
5.21 加快高中的发展279
5.22 坚决治理中小学乱收费281
5.23 义务教育不能有“被遗忘的角落”283
5.24 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285
5.25 全社会都来关心帮助残疾少年儿童接受教育289
5.26 我经常担当“国家总督学”的角色291
第六部分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297
题记297
(一)素质教育的理念298
6.1 素质教育是怎样提出来的298
6.2 为什么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300
6.3 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303
6.4 克服“应试教育”的倾向307
6.5 素质教育与全脑开发308
6.6 实施素质教育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313
(二)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314
6.7 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314
6.8 让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316
6.9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320
6.10 注意学习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322
6.11 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是健康积极向上的324
6.12 政治课要联系实际与时俱进327
6.13 国情教育要常抓不懈329
6.14 提倡“团队精神”和“文人相亲”331
(三)课程、教材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334
6.15 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334
6.16 解决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根本出路335
6.17 消除教材的“繁难偏旧错”338
6.18 课程改革,时不我待343
6.19 推动外语教学改革345
6.20 学外语要注意的六个要点347
6.21 不能丢掉汉字这个国宝351
6.22 现行简体字应保持稳定,再学一点繁体字有益无害353
6.23 加快推广普通话的步伐354
6.24 改革考试与评价制度355
(四)提高学生身心素质357
6.25 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357
6.26 凡是涉及学校安全的问题,我必问必管359
(五)美育和艺术教育362
6.27 为什么党的教育方针要加上美育362
6.28 艺术和科学是相通的365
6.29 恢复和加强中小学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368
6.30 要让青少年了解艺术歌曲369
6.31 不要让艺术歌曲成为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371
6.32 发展民族音乐教育,提高民族音乐素养374
6.33 《一曲难忘》轰动校园379
6.34 怎样补上交响乐这一课382
(六)营造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社会环境389
6.35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校长、教师的素质389
6.36 采取多种措施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390
6.37 引导中小学生开展积极健康的校外活动392
6.38 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396
题记405
第七部分 开创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新局面405
7.1 职业教育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406
7.2 发展职业教育就是发展现实的先进生产力409
7.3 把职业教育纳入依法治教的轨道413
7.4 建立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相互连接的“立交桥”415
7.5 中等职业学校亟须深化改革、规范名称416
7.6 可以把大专和成人高校转制成高等职业学校418
7.7 要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420
7.8 要特别关注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和使用422
7.9 借鉴发达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424
7.10 重视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426
7.11 把学校办到农民的家门口428
7.12 职业教育重点推进五项改革430
7.13 适应社会和个人的需要,大力开展继续教育435
7.14 成人教育推动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437
7.15 我建立了一个“小课堂”439
7.16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441
访谈散记453
引子453
“洋学堂”与私塾454
十五岁考入医学院455
临时主编《新江苏报》456
求学复旦457
与汽车工业结下不解之缘458
客串翻译459
党委书记练“基本功”461
学而不倦462
兴趣广泛464
带队申奥467
健身健脑468
力戒空谈,多干实事470
牢牢抓住“尚方宝剑”470
“借东风”,抓机遇471
向前看,不争论,少宣扬,多实干472
只抓政策,不批条子473
既然看到了,就不能视若无睹474
锲而不舍,一抓到底475
让每一个愿意学习的人都有机会学习479
十年教育大事记(1993年1月至2003年3月)481
后记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