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常州清代文化研究丛书 赵翼评传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赵兴勤著;茅嘉琦主编;陈吉龙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ISBN:7214046598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06页
- 文件大小:70MB
- 文件页数:417页
- 主题词:段玉裁(1735~1815)-评传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常州清代文化研究丛书 赵翼评传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少年苦读与艰于一第1
第一节 困境中的不甘沉沦5
第二节 冒籍应考的尴尬10
第三节 师生“情同骨肉亲”12
第四节“蜚语中伤”的前前后后15
第二章“大魁佹失”后的外放19
第一节 状元与探花的换置19
第二节 初至镇安试身手22
第三节“滇南佐用兵”27
第四节 复回镇安“修循良”31
第三章 由广州而移官贵西35
第一节 任职广州与据情断狱35
第二节 耐人寻味的大吏举荐39
第三节 稍露锋芒又告归42
第四章 居乡教读与应征入幕46
第一节 读书乡里与补官未成46
第二节 掌教扬州吟“豳风”49
第三节 应约赴军门55
第四节“识字耕夫”的军幕建言58
第五节 归途的遭遇63
第五章 身在江乡尚忧国67
第一节 身闲心难闲67
第二节“力不从心欲挽天”70
第三节 风气关乎盛衰73
第四节 和珅势败与嘉庆朝政局77
第六章 为苍生而歌哭82
第一节 抢米风潮过后82
第二节 乡间悲吟86
第三节 黄花晚节90
第七章 瓯北交游与处世之道94
第一节“平生数交契,张蒋最绸缪”94
第二节 与袁枚等人的交往98
第三节 瓯北与洪亮吉107
第四节 白首诗翁与“女中青莲”114
第八章 清代学风与瓯北著述118
第一节 学术现状的反思与为学重心的转移118
第二节 称盛一时的苏、常学风125
第三节 多元聚合的扬州文化131
第四节 地域风尚与瓯北著述136
第九章 瓯北的史学研究之——治史特征论141
第一节 治史不傍门户141
第二节 于实践中涵养史识145
第三节 博采众家之长154
第四节 持论斟酌时事159
第十章 瓯北的史学研究之二——政治主张论169
第一节 开放文禁170
第二节 废止株连174
第三节 澄清吏治176
第四节 荐贤以公179
第五节 广开言路184
第六节 抑制豪绅188
第十一章 瓯北的史学研究之三——编撰原则论192
第一节 严格体例 谨慎去取192
第二节 下语斟酌 切于时势195
第三节 悉心核订 推敲事理198
第四节 善于位置 繁简得当202
第十二章 瓯北的史学研究之四——叙事策略论206
第一节 直叙法206
第二节 类叙法210
第三节 带叙法212
第四节 附传法214
第五节 家传法215
第六节 回护法218
第七节 春秋法221
第十三章 瓯北的史学研究之五——治史方法论226
第一节 枚举法227
第二节 比较法229
第三节 归纳法231
第四节 推理法234
第十四章 瓯北“综贯异说”的考据241
第一节“书难尽信常疑孟”243
第二节 宏阔的文化视野248
第三节 不拘成格的考证方法254
第十五章 瓯北关乎“才识”的哲学思辨260
第一节“向来嫌理学”的内在意蕴260
第二节 尚实求真的人品期待270
第三节 世事评判的多元去取276
第四节“仁义”的诠释与所悟之“变”284
第五节 依违于“命定”与“自为”之间294
第十六章 瓯北诗学理论与诗歌创作研究之——创新主张301
第一节 博览名家诗与“探孤诣”之酝酿301
第二节 执意求新与创作实践307
第三节 创新意识的深化与自然淳真之美的追求313
第十七章 瓯北诗学理论与诗歌创作研究之二——诗学理论318
第一节“爱古仍须不薄今”319
第二节“人品”与“诗品”并重的批评模式321
第三节 诗歌功用的多层面思考327
第四节“性灵”须学力涵养334
第十八章 瓯北诗学理论与诗歌创作研究之三——诗歌艺术342
第一节 激情迸射 雄丽豪壮343
第二节“好论驳”“涉乎趣”350
第三节 清峭奇崛 跌宕多致357
第十九章 瓯北诗学理论与诗歌创作研究之四——风格追求365
第一节 面对诗家流派的纷争365
第二节“不立门户揽众长”369
第三节“吾自为赵诗”379
赵翼年表383
主要参考文献395
后记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