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认识台湾本土佛教 解严以来的转型与多元新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认识台湾本土佛教 解严以来的转型与多元新貌
  • 江灿腾著 著
  • 出版社: 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
  • ISBN:9570526936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79页
  • 文件大小:97MB
  • 文件页数:41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认识台湾本土佛教 解严以来的转型与多元新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凝视跨世纪下的在地转型与多元新貌1

第一节 战后佛教发展分期和各阶段转型特色1

一、战后初期的转型问题2

二、各阶段分期与主要特色5

第二节 重返历史现场6

一、初期台湾佛教的「去日本化」运动6

二、「戒严体制」下的开展与变革9

第三节 「解严」后的快速开展与多元变革15

一、多元新组织相继出现15

二、两岸恢复交流16

三、本土新宗教与新宗派频出17

四、藏传佛教在台渐趋流行17

五、泰缅南传禅风开始相继来台17

六、本上佛教史学论述之风勃兴17

七、教界逐渐重视建筑美学18

八、国际交流已大为扩展19

第四节 后遗症:台湾传统斋教日趋式微问题19

第五节 相关的重大思想争辩或佛教艺术创新21

一、禅宗史学术研究的认知分歧与激烈冲突21

二、现代佛教艺术创作的新突破23

三、人间佛教思想诠释的大争辩25

第六节 当代独步东亚的特色:新尼众教育的推行及其杰出表现27

第二章 海峡两岸现代性佛学研究的百年薪火相传:新佛教史的体系性建构与批判性佛教思想诠释的辩证开展31

第一节 前言31

第二节 1949年以前海峡两岸的现代性佛学研究35

一、日治时期(1895~1945)的台湾研究35

二、民国以来(1912~1949)的大陆研究43

第三节 1949年以来台湾本土的现代性佛学研究50

一、戒严时期(1949~1987)的研究50

二、解严迄今(1987~2011)的研究62

第四节 结论78

第三章 战后台湾出家佛教四大事业道场的崛起与转型新论:佛光山、慈济、法鼓山、中台山80

第一节 四大佛教事业道场的崛起和特色80

第二节 释星云与佛光山大事业体经营84

一、「经营大师」星云封山盘整与政商关系84

二、佛光山组织庞大,寺院分布海内外85

三、名门正派纷起,独占地位不再86

四、圣化大本山,截断政治纠葛?87

五、当年封山是逆势操盘,以摆脱各方压力88

六、星云的贵人——李决和与其促成开拓的佛教新事业88

七、小庙留不住大和尚,星云寻求外援90

八、结合高雄主流商贾,人脉深入党政军90

九、经营佛光山开创商业化典范,星云一手拈出无限商机91

十、运用四大理念,奠定事业根基92

十一、方便信徒参与捐献,分期付款积少成多93

十二、佛教道场精致化,挑战佛光山转型94

十三、佛光山谁来接班?96

第三节 释证严与慈济佛教大事业体经营97

一、台湾奇迹造就慈济王国97

二、四大因素辅助,慈济成长神速98

三、盖一座不必缴保证金的医院99

四、帐目绝对清楚,台大医院共襄盛举100

五、媒体资源丰富,慈济效应所向披靡100

六、台湾本土新典范的形成:证严尼师「慈济赈灾团」的救援模式101

七、慈济功德会步入高原期?期待诺贝尔奖的肯定?105

第四节 释圣严与法鼓山佛教大事业体经营107

一、现代禅学与都市企业结合,圣严的法鼓山独树一帜107

二、圣严从小出家,勤於文字弘法108

三、荣列国建会代表,返台接任农禅寺住持108

四、兴建法鼓山基业,肩挑佛学教育重任109

五、讲禅结合都市企业110

六、特工、博士、大法师111

第五节 释惟觉与中台山佛教大事业体经营112

一、剃度风波吓坏信众的惟觉老和尚与中台山112

二、「一代宗师」黄袍加身,媒体制造惟觉声势113

三、忽略戒律引发争议,扩张教势操之过急113

四、利用道场感化学生,投机政客见风转舵114

五、中台禅寺基业处在剃刀边绿?115

第六节 最新的发展:释证严与慈济宗的建立116

一、相关问题的提出116

二、新出现的「法鼓宗」与「慈济宗」之宗派性质异同问题119

三、溯源性的相关解说122

四、释证严与庭野日敬的《新译法华三部经》127

五、「慈济宗」与「法鼓宗」在宗派性异同与当代人间佛教128

六、确立主体性与印顺圆寂后的「去印顺化」行动133

七、结论138

第四章 解严以来现代佛教艺术创作的在地转型新貌140

第一节 现代台湾佛教艺术创作的突破展出140

第二节 现代台湾佛教艺术创作本土化概念的发展145

第五章 解严后两岸恢复交流的新现象152

第一节 解岩后的历史环境变化152

第二节 两岸佛教交流的新开展154

第六章 佛教界的特殊习俗和人物素描161

第一节 特殊习俗161

一、火烧菩萨头:受戒僧尼的图腾161

二、肉身菩萨的迷思164

三、闭关的真谛165

四、大仙寺的传戒166

第二节 人物素描167

一、释印顺:台湾第一位和尚博士167

二、李添春:和尚出身的台大教授168

三、林德林:台湾佛教的马丁·路德169

四、释慧岳:推广近代大陆天台宗的本土典范僧侣170

五、张曼涛:佛教界首位十大杰出青年172

六、张清扬:战后台湾佛教大护法173

七、释如学:台湾尼姑王174

八、林语堂:因《思凡》翻译起风波的大文学家175

九、南怀瑾:在家居士的著名修行者兼指导者178

十、释晓云:首位在台创办佛教大学事业的比丘尼182

第七章 新佛教多元组织侧写和历史新论概述186

第一节 新佛教多元组织侧写186

一、财团法人觉风佛教艺术文化基金会186

二、现代比丘尼的教育摇篮:佛教弘誓学院187

三、当代在家教团的先驱者:维鬘传道协会189

四、当代佛寺权益的捍卫者:中华佛寺协会193

五、佛教现代禅菩萨僧团196

第二节 相关历史新论概述202

一、当代台湾的人间佛教思潮202

二、书介《二十世纪台湾佛教文化史研究》203

三、新探《辟胡说集》206

四、战后由《文素臣》「辱佛电影」激起的大抗议风波208

五、再议二部《释迦传》情欲影片的抗议与禁映真相212

六、香港邵氏影片《新火烧红莲寺》在台禁映始末215

七、《战后台湾汉传佛教史:从双源汇流到逆中心互动传播的开展历程》217

第八章 二十世纪第一本新女性主义的现代台湾佛教小说222

第一节 《慧心莲》的写作缘起222

第二节 《慧心莲》能在文学艺术有高度成就的原因226

第九章 二十世纪台湾本土佛教的史料与研究:以近百年来(1895~1995)的发展为视角230

第一节 关於台湾佛教史料的解说:种类与收集方法230

第二节 关於台湾佛教史的诠释角度和问题意识241

第三节 问题与解答269

第十章 台湾本土宗教研究百年经验的反思与商榷:人类学与宗教历史社会学的方法学跨学科的对话281

第一节 小序281

第二节 台湾本土佛教研究百年经验的专题报告281

一、批评的切入点283

二、有关战后台湾本土宗教的研究反思290

第三节 质疑和答辩292

附录313

之一 台湾近现代佛教史的研究经验与批判意识答问313

之二 关於「印顺学派」与「人间佛教思想」的答问录327

之三 当代大陆佛教畸形发展的反思与商榷:来自台湾佛教学者的观察和批评336

一、当代神州高僧何处寻?336

二、少林寺与大悲寺,何者为何佛门正宗?340

之四 佛教传媒的台湾生存文:答大陆《南风窗》杂志记者的访问提纲345

一、前言345

二、当代台湾佛教发展与大众传媒运用的相关影响问题346

参考书目358

一、专书358

二、论文37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