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农民工中党的工作的困境与出路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农民工中党的工作的困境与出路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12/30352877.jpg)
- 杨东广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20262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19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330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民工-党的建设-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农民工中党的工作的困境与出路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1
前言1
第一篇 理论基础23
第一章 农民工的概念内涵和主要特征23
一 政策演变视野中农民工发展轨迹23
二 农民工概念的界定29
三 农民工群体的主要特征34
第二章 农民工是党的执政基础44
一 中国工人阶级是党执政的阶级基础44
二 农民工是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49
三 农民工党员是农民工中的骨干53
四 农民工党员所在的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战斗堡垒62
第三章 农民工在发挥作用中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66
一 促进经济发展,夯实党执政的经济基础66
二 推动政治建设,夯实党执政的政治基础72
三 提升文化建设,夯实党执政的文化基础75
四 加强社会建设,夯实党执政的社会基础79
第二篇 困境分析85
第四章 党员管理工作困境85
一 入党难实现86
二 去向难把握89
三 教育难实施90
四 管理难到位92
五 作用难发挥95
六 领导不重视97
第五章 党组织建立运行困境99
一 党组织组建率低的困境99
二 党组织队伍主体意识不强的困境101
三 党组织领导班子后继无人的困境106
四 党组织设置方式不适应的困境108
五 城乡统筹党建新格局没有建立的困境110
六 党组织功能发挥不够的困境113
第六章 农民工中党的政策落实困境115
一 经济政策落实的困境116
二 政治政策落实的困境119
三 文化政策落实的困境125
四 社会政策落实的困境130
第七章 困境原因分析136
一 思想认识不高136
二 理论研究滞后140
三 城乡二元体制束缚143
四 动力机制不足145
五 制度建设缺失147
第三篇 路径选择153
第八章 乡村人、城市人与政治人:构建农民工党员主体意识激活机制153
一 农民工党员主体意识的基本内涵153
二 主体意识是农民工党员成为主体的前提158
三 构建意识激活机制,引导农民工党员政治参与160
第九章 社会化、世俗化与实践化:构建农民工党员素质提升机制168
一 农民工党员素质的基本内涵和构成要素169
二 素质因素是农民工党员发挥作用的基础172
三 构建素质提升机制,促使农民工党员成为政治人176
第十章 需求性、回应性与动力性:构建农民工党员激励、关怀、帮扶机制183
一 农民工党员激励、关怀、帮扶的含义和本质184
二 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是农民工党员成为主体的重要条件187
三 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增强农民工党员政治归属感190
第十一章 信息化、动态化与规范化:构建农民工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198
一 农民工流动党员动态管理的现实意义199
二 农民工流动党员动态管理的基本原则202
三 农民工流动党员动态管理的路径选择205
第十二章 适应、建构与覆盖: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215
一 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的现实意义216
二 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的基本原则219
三 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的路径选择222
第十三章 补给、互动与联结: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230
一 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的现实意义231
二 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的基本原则233
三 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的路径选择236
第十四章 生成、输出与转换:落实党对农民工的各项政策247
一 落实党对农民工群体的经济政策248
二 落实党对农民工群体的政治政策252
三 落实党对农民工群体的文化政策259
四 落实党对农民工群体的社会政策264
附录一 以农民工群体为对象的调查问卷270
附录二 以党务工作者为对象的调查问卷276
附录三 以农民工党员为对象的调查问卷280
参考文献286
全书索引302
后记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