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数字电视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数字电视原理](https://www.shukui.net/cover/78/34351328.jpg)
- 卢官明,宗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132440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11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322页
- 主题词:数字电视-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数字电视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数字电视和高清晰度电视的概念1
1.2 数字电视的优点2
1.3 数字电视系统的关键技术3
1.3.1 数字电视的信源编解码3
1.3.2 数字电视的传送复用3
1.3.3 信道编解码及调制解调4
1.3.4 软件平台——中间件4
1.3.5 条件接收5
1.3.6 大屏幕显示5
1.4 国外数字电视及其标准化状况5
1.5 我国数字电视及其标准化状况6
1.7 习题11
1.6 小结11
第2章 彩色电视基础知识12
2.1 光的特性与光源12
2.1.1 光的特性12
2.1.2 标准白光源与色温12
2.2 光的度量14
2.2.1 光通量和发光强度14
2.2.2 照度和亮度15
2.3 色度学概要15
2.3.1 光的颜色与彩色三要素15
2.3.2 三基色原理及混色方法17
2.3.3 配色方程与亮度公式18
2.4 人眼的视觉特性19
2.4.1 人眼的光谱响应特性19
2.4.2 人眼的亮度感觉特性19
2.4.3 人眼的分辨力与视觉惰性21
2.5 电视图像的传送及基本参量23
2.5.1 图像分解与顺序传送23
2.5.2 电视扫描与同步23
2.5.3 电视图像的基本参量25
2.6 兼容制彩色电视制式29
2.6.1 实现兼容的基本措施30
2.6.2 NTSC制33
2.6.3 PAL制34
2.6.4 SECAM制35
2.6.5 现行彩色电视制式的缺陷36
2.7 小结36
2.8 习题37
3.1.1 采样38
3.1 信号的数字化38
第3章 数字电视信号的产生与非线性编辑38
3.1.2 量化39
3.1.3 编码40
3.2 音频信号的数字化40
3.3 视频信号的数字化41
3.3.1 电视信号分量编码参数的确定42
3.3.2 ITU-R BT.601建议44
3.4 HDTV节目制作及交换用视频参数标准45
3.4.1 传统隔行扫描HDTV视频格式46
3.4.2 方形像素通用HDTV视频格式46
3.4.3 我国HDTV节目制作及交换用视频参数标准47
3.5 数字电视扫描制式表示方法48
3.6 电影/电视格式转换49
3.7 几种常见数字摄像机和录像机的信号格式50
3.8.1 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54
3.8 非线性编辑54
3.8.2 非线性编辑的工作流程55
3.9 小结55
3.10 习题56
第4章 视频压缩编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57
4.1 视频压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57
4.2 视频压缩编码的发展59
4.3 视频压缩编码方法的分类60
4.4 视频压缩编码方法简介60
4.4.1 熵编码61
4.4.2 预测编码66
4.4.3 运动估值和运动补偿预测编码68
4.4.4 变换编码72
4.6 习题77
4.5 小结77
第5章 音频压缩编码原理及标准78
5.1 音频压缩编码的基本原理78
5.1.1 音频压缩编码的必要性和可能性78
5.1.2 音频压缩编码方法的分类及典型代表79
5.1.3 人耳的听觉感知特性81
5.1.4 心理声学模型在音频编码中的运用83
5.2 MPEG-1音频压缩编码标准83
5.2.1 MPEG-1音频压缩算法的特点83
5.2.2 MPEG-1音频压缩编码的基本原理85
5.3 杜比AC-3音频压缩算法89
5.4 MPEG-2音频压缩编码标准94
5.4.1 MPEG-2 BC94
5.4.2 MPEG-2 AAC94
5.5.1 自然音频编码97
5.5 MPEG-4音频压缩编码标准97
5.5.2 合成音频编码100
5.5.3 合成/自然音频混合编码101
5.6 小结102
5.7 习题102
第6章 图像/视频压缩编码标准103
6.1 JPEG和JPEG2000标准103
6.1.1 JPEG标准简介103
6.1.2 基本编码系统104
6.1.3 JPEG2000标准简介105
6.1.4 JPEG2000的关键技术106
6.1.5 JPEG2000的特点107
6.1.6 运动JPEG2000108
6.2 MPEG-1和MPEG-2标准108
6.2.1 概述108
6.2.2 MPEG-1/-2标准中的三种编码类型图像110
6.2.3 视频码流的分层结构111
6.2.4 MPEG*1/-2视频编码原理及关键技术114
6.2.5 MPEG-2和MPEG-1的区别116
6.2.6 MPEG-2的系统传送层120
6.3 MPEG-4视频编码标准129
6.3.1 MPDG-4视频编码功能与特点129
6.3.2 MPEG-4视频编码“工具箱”方法132
6.3.3 MPEG-4视频编码技术133
6.3.4 MPEG-4在数字电视领域的应用136
6.4 MPEG-7标准简介138
6.4.1 概述138
6.4.2 MPEG-7的目标138
6.4.3 MPEG-7的应用140
6.5 MPEG-21标准简介142
6.6 小结143
6.7 习题144
第7章 数字电视传输标准145
7.1 DVB传输标准146
7.1.1 DVB传输系统146
7.1.2 DVB-S传输标准150
7.1.3 DVB-C传输标准156
7.1.4 DVB-T传输标准158
7.2 DVB-T与ATSC、ISDB-T的比较167
7.3 我国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方案167
7.3.1 概述167
7.3.2 地面数字多媒体/电视广播传输系统(DMB-T)168
7.4 小结172
7.5 习题173
8.1 实施条件接收的必要性174
第8章 数字电视的条件接收174
8.2 CA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系统特点175
8.3 MPEG-2以及DVB标准中有关CA的规定176
8.3.1 MPEG-2中与CA有关的规定176
8.3.2 DVB中与CA有关的规定176
8.4 CA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177
8.4.1 加密/解密算法177
8.4.2 加扰、解扰和控制字的概念180
8.4.3 控制字加密与传输控制181
8.4.4 智能卡183
8.4.5 用户管理系统183
8.4.6 节目信息管理系统183
8.5 同密和多密模式183
8.5.1 同密模式184
8.5.2 多密模式185
8.6 中视联条件接收系统简介186
8.7 小结189
8.8 习题190
第9章 数字电视机顶盒及中间件191
9.1 机顶盒的分类及功能191
9.2 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发展过程193
9.3 数字电视机顶盒的组成及关键技术193
9.3.1 数字电视机顶盒的组成193
9.3.2 数字电视机顶盒关键技术195
9.4 中间件197
9.4.1 HTML虚拟机198
9.4.2 JavaScript虚拟机199
9.4.3 Java虚拟机199
9.4.4 Java TV API201
9.5 中间件标准——DVB-MHP206
9.5.1 MHP的提出及所包含的内容207
9.5.2 MHP的结构208
9.5.3 MHP解决方案210
9.6 小结217
9.7 习题217
第10章 交互电视与视频点播218
10.1 交互电视的概念与主要功能218
10.2 交互电视的主要实现方式220
10.3 交互电视的业务类型221
10.4 交互电视系统平台的构成221
10.5 视频点播的概念222
10.6 视频点播系统的组成224
10.6.1 前端处理系统224
10.6.2 传输网络226
10.6.3 用户端系统226
10.7.1 基于双绞线的xDSL技术227
10.7 宽带接入技术227
10.7.2 以太网接入技术231
10.7.3 光纤接入技术232
10.7.4 基于VDSL的以太网接入技术(EoVDSL)233
10.7.5 混合光纤/同轴电缆接入与Cable Modem234
10.7.6 LMDS接入技术238
10.8 视频点播/交互电视系统的通信协议——DSM-CC协议239
10.9 小结242
10.10 习题242
第11章 数据广播243
11.1 数据广播概述243
11.2 MPEG-2对数据广播的支持244
11.3 DVB数据广播标准244
11.4 DVB数据广播协议的具体实现247
11.5 IP over DVB数据广播系统251
11.6 中国数据广播平台254
11.6.1 中国数据广播技术的发展过程254
11.6.2 中国数据广播平台的总体构想254
11.6.3 中国数据广播平台的设计原则255
11.6.4 中国数据广播硬件平台与软件平台255
11.6.5 数据广播平台系统可提供的业务257
11.6.6 用户收费管理系统258
11.7 小结258
11.8 习题259
第12章 大屏幕显示技术260
12.1 CRT显示器260
12.1.1 CRT显示器工作原理260
12.1.2 CRT显示器的主要技术指标261
12.2.1 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262
12.2 液晶显示器262
12.2.2 液晶显示器的技术指标263
12.2.3 液晶显示器的新技术265
12.2.4 国际技术水平和现状266
12.2.5 TFT-LCD的主要特点267
12.3 等离子体显示器268
12.3.1 三电极表面放电型彩色AC-PDP的结构及工作原理269
12.3.2 多灰度级显示的实现方法269
12.3.3 驱动方法270
12.3.4 动态假轮廓及其形成机理271
12.3.5 抑制动态假轮廓的措施272
12.3.6 PDP技术的发展方向273
12.4 投影式显示274
12.4.1 数字式光处理(DLP)显示技术274
12.4.2 硅基液晶(LCDS)显示技术275
12.4.3 D-ILA显示技术276
12.5 小结277
12.6 习题278
附录A 《数字电视广播业务信息(SI)规范》简介279
A.1 数字电视广播业务传送模式279
A.2 业务信息(SI)的描述280
A.3 业务信息(SI)表的结构282
A.4 业务信息(SI)表的定义285
A.5 描述符定义及位置294
A.6 几种主要的描述符简介295
附录B 电子节目指南(EPG)300
B.1 原则300
B.2 EPG的功能300
B.3 利用SI实现EPG的途径300
附录C 缩略语英汉对照302
参考文献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