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植物病理学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植物病理学原理](https://www.shukui.net/cover/1/34353444.jpg)
- 宗兆锋,康振生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075354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92页
- 文件大小:79MB
- 文件页数:30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植物病理学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前言1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植物病理学与植物病害1
一、植物病理学1
二、植物病理学简史1
三、植物病害的概念3
四、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4
五、植物病害的症状6
第二节植物病理学一般概念9
一、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9
二、病害循环和侵染过程11
本章提要12
复习思考题12
第二章植物非侵染性病害13
第一节物理因素所致的非侵染性病害13
一、温度13
二、水分和湿度14
四、风15
第二节化学因素所致的非侵染性病害15
一、营养失调15
三、光照15
二、环境污染17
三、农药、激素使用不当18
本章提要19
复习思考题19
第一节真菌在生物界的地位20
第三章植物病原真菌——概述20
第二节真菌的一般性状22
一、真菌的营养体22
二、细胞结构23
三、菌丝的变态24
四、菌丝组织体25
第三节真菌的繁殖27
一、真菌的无性繁殖27
二、真菌的有性生殖28
三、准性生殖31
第四节真菌的生活史32
一、真菌生活史的概念32
二、真菌生活史的类型32
第五节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33
一、真菌的命名33
二、真菌的分类34
本章提要35
复习思考题36
第四章植物病原真菌——鞭毛菌亚门37
第一节鞭毛菌的一般性状37
一、形态结构37
二、分类39
第二节根肿菌纲39
一、形态特征39
二、重要属种40
二、重要类群41
一、形态特征41
第三节壶菌纲41
第四节卵菌纲43
一、形态特征43
二、卵菌的分类44
三、重要类群45
本章提要52
复习思考题52
一、形态结构54
第一节接合菌的一般性状54
第五章植物病原真菌——接合菌亚门54
二、分类55
第二节接合菌纲56
一、形态结构56
二、重要类群56
本章提要59
复习思考题59
一、营养体与无性繁殖60
二、有性繁殖60
第一节子囊菌的一般性状60
第六章植物病原真菌——子囊菌亚门60
三、分类64
第二节半子囊菌纲和不整囊菌纲64
一、半子囊菌纲64
二、不整囊菌纲66
第三节核菌纲66
一、一般性状66
二、白粉菌目67
三、小煤炱目70
四、球壳目71
第四节腔菌纲76
一、一般形态76
二、重要类群77
第五节盘菌纲80
一、一般性状80
二、重要类群81
本章提要84
复习思考题85
第七章植物病原真菌——担子菌亚门86
第一节担子菌的一般性状86
一、营养体86
二、无性繁殖87
三、有性繁殖87
四、分类89
一、锈菌目的一般性状90
第二节冬孢菌纲90
二、锈菌目的重要类群93
三、黑粉菌目的一般特征97
四、黑粉菌重要科、属和代表种98
第三节层菌纲101
一、有隔担子菌亚纲(Phragmobasidiomycetidae)102
二、无隔担子菌亚纲(Homobasidiomycetidae)103
本章提要104
复习思考题105
二、无性繁殖106
一、半知菌的含义106
第一节半知菌的一般性状106
第八章植物病原真菌——半知菌亚门106
三、半知菌的分类110
第二节丝孢纲111
一、无孢目111
二、丝孢目112
三、瘤座孢目118
第三节腔孢纲120
一、黑盘孢目121
二、球壳孢目122
本章提要126
复习思考题127
第九章植物病原原核生物128
第一节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一般性状128
一、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形态和结构128
二、植物病原细菌的生长繁殖及群体性状131
第二节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分类132
一、原核生物分类概述132
二、原核生物的分类133
第三节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136
一、薄壁菌门的重要属和代表种136
二、厚壁菌门的重要属和代表种140
三、无壁菌门的重要属和代表种141
本章提要143
复习思考题143
第十章植物病毒144
第一节植物病毒的一般性状145
一、植物病毒的形态145
二、病毒组分及其生物学功能146
第二节植物病毒的侵染和传播147
一、植物病毒的侵染和复制147
二、病毒在植物体内的运转148
三、植物病毒的传播149
第三节植物病毒的命名和分类151
一、植物病毒的分类151
二、植物病毒的命名153
第四节植物病毒检测与病毒病害154
一、植物病毒的检测154
二、植物病毒病害156
一、类病毒160
第五节亚病毒160
二、拟病毒与卫星RNA161
三、卫星病毒161
本章提要161
复习思考题162
第一节植物寄生线虫的形态与结构163
一、形态结构163
第十一章植物寄生线虫及原生动物163
二、消化系统164
三、生殖系统165
四、神经系统和排泄系统167
第二节植物寄生线虫的生态学和病理学167
一、植物寄生线虫的生态习性167
二、植物寄生线虫的致病性168
第三节植物寄生线虫的主要类群169
一、植物寄生线虫的分类169
二、植物寄生线虫的主要类群170
第四节植物病原原生动物174
本章提要175
复习思考题176
第十二章寄生性植物177
第一节寄生性植物的一般性状177
一、寄生性植物的寄生性177
一、菟丝子属(Cuscuta)178
第二节重要的寄生性植物178
三、寄生性植物的繁殖与传播178
二、寄生性植物的致病性178
二、列当属(Orobanche)180
三、桑寄生属(Loramthus)和槲寄生属(Viscum)181
四、独脚金属(Stniga)183
五、无根藤属(Cassytha)183
六、寄生性藻类(Parasitic algae)184
本章提要184
复习思考题185
第十三章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186
第一节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187
一、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场所188
二、病原物越冬、越夏方式及影响因素190
第二节病原物接种体的传播191
一、接种体的释放191
二、接种体的传播方式192
三、接种体的寿命194
四、病原物的接种195
第三节侵染过程196
一、病程的概念196
二、侵入前期196
三、侵入期199
四、潜育期203
五、显症期206
第四节初侵染和再侵染208
一、初侵染和再侵染208
二、潜育侵染和复合侵染209
复习思考题210
本章提要210
第十四章寄主—病原物的相互作用211
第一节寄主与病原物的识别211
一、识别的概念211
二、识别的方式211
第二节植物病原物的致病作用213
一、与寄主植物争夺营养物质和水分213
二、酶的作用213
三、毒素的作用215
四、生长调节物质的作用218
五、多糖类物质的作用220
第三节患病植物的生理学220
一、呼吸作用220
二、光合作用221
三、核酸和蛋白质代谢222
四、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运转223
五、酶活性224
第四节植物的抗病机制225
一、抗病性的概念和类别225
二、植物被动抗病性226
三、植物主动抗病性229
第五节寄主—病原物相互作用的遗传学234
一、基因对基因概念235
二、病原物致病性的变异235
三、植物抗病性的遗传变异236
本章提要238
复习思考题239
一、植物病害的田间观察记载240
第一节植物病害的常规诊断240
第十五章植物病害的诊断240
二、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242
三、植物侵染性病害的诊断242
四、植物病害常规诊断的注意事项244
第二节柯赫氏法则244
第三节植物病害诊断技术245
一、理化方法245
二、噬菌体方法245
三、血清学技术246
四、核酸杂交及PCR诊断技术247
本章提要248
复习思考题248
第十六章植物病害的流行和预测249
第一节植物病害的流行249
一、病害流行的基本因素249
二、病害流行主导因素的分析252
三、病害流行的类型和变化252
四、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254
五、病害流行的空间动态257
第二节植物病害的预测258
一、病害预测的类型258
二、病害预测的依据259
三、病害预测的方法260
第三节病害损失估计263
一、病害调查与记载263
二、病情与损失的关系265
三、损失估计方法266
本章提要267
复习思考题268
第十七章植物病害防治269
第一节植物病害防治的原理269
第二节植物检疫271
一、植物检疫的重要性271
二、植物检疫的任务272
三、进出境检疫272
四、境内检疫274
一、植物抗病性鉴定276
第三节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276
二、抗病育种277
三、抗病品种的合理利用279
第四节农业防治280
一、选用无病种子、秧苗和无性繁殖材料280
二、合理轮作倒茬281
三、适期播种281
四、加强水肥管理281
一、农药的作用原理282
五、搞好田间卫生282
第五节化学防治282
二、化学防治的方法283
三、病菌抗药性的预防285
第六节生物防治285
一、生物防治的机制285
二、生物防治的应用287
第七节物理防治287
三、辐射处理288
四、嫌气处理288
二、土壤热力处理288
一、种苗热力处理288
五、外科手术289
六、汰除289
第八节植物病害综合治理289
本章提要290
复习思考题291
主要参考文献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