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养生宝典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华养生宝典
  • 王春涛等编 著
  • 出版社: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420009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853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94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华养生宝典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前言1

第一卷 总 论2

天地万物人最贵2

四大2

五福六极2

名·身·货2

珍惜自己3

贵生4

审为5

养德养生可同得6

养生与事业6

人生四大阶段7

人生三死,皆由自取8

生命全靠自己8

珍惜生命,挽救死亡9

张廷玉谨身节欲见奇效9

效法自然10

养生必须收敛固藏11

惜未危之命,治未病之病12

养寿为先,却病为急13

养慎13

保养14

救疗在后不如摄养在先15

摄养应以守中实内为要16

养有五道17

养生十要17

青牛道士谈养性17

抱朴子谈养生18

彭祖谈养生19

采女养生语19

养生诸忌20

摄生二十八条21

二十八禁21

孙真人卫生歌22

孙真人枕上诀23

真西山先生卫生歌24

摄养25

摄养法26

七养26

医身八法26

养生六慎26

养生五事26

十寿歌27

克服五难27

保三全27

曾国藩养生之道28

贵人十反28

过养损身28

祭祀神灵,不如反躬自养29

颐养之义29

防微杜渐30

孙氏“不死之药”30

保护在先30

惜时31

治目与治心33

第二卷 养 性33

养性·养气·养形33

尽性与养生34

养性之道34

治气养心36

不用智役物,不用欲乱和36

养性和养德37

养性四要37

久生之道39

养性之都契39

养性十三字诀40

百病与百药41

除习气41

十四难44

名利害人,胜于戈矛44

不嫉不求45

崔子玉《座右铭》46

洗心说46

清心寡欲47

五色·五音·五味48

养心在于寡欲48

得情以遵生49

欲可尽,虑当节49

勿以性养物50

祸与福52

养内与养外53

除六害53

物可求,不可贪54

养性在于静心54

全德54

正心55

诚意55

存厚56

仁爱之心57

心欲小,志欲大57

饥来吃饭,困来即睡57

坚刚温润58

致寿四道58

百行周备自长寿60

养静60

心静通神明61

心能静,道自定61

静坐62

夙兴夜寐箴62

沉静63

养静箴言63

天解65

第三卷 情 志67

百病起于情67

九气致病67

七情之伤68

喜与怒69

调节喜怒与刚柔69

喜气致病70

喜病根源70

喜乐与悲哀70

怒71

怒气致病71

戒怒歌71

释憾72

忧气致病72

止忧法72

思气致病73

久虑致病73

不要自我煎熬74

悲哀心动,五脏六腑皆摇74

惊气致病75

悲气致病75

恐气致病75

养生大忌76

治心疗病大法76

行十二少.除十二多77

怒的妙用77

恐胜喜77

喜伤心,恐胜喜解78

喜胜怒79

思伤脾,怒胜思解79

忧伤肺,喜胜忧解80

喜胜忧80

相思之药81

喜胜思81

怒胜郁82

惊的妙用82

惊胜悲83

怒伤肝,悲胜怒解83

喜胜悲84

治惊妙法84

惊者平之84

恐伤肾,思胜恐解85

保养精血88

第四卷 形体88

养身如治国88

人体生理与保养89

形体与寿天90

从面色察健康90

观色大略91

六宜91

六余之养92

调三关92

内外吟92

三种异常的体型93

凋营卫93

修昆仑94

发宜多梳95

升观养发术95

按摩养发95

健脑驱风术96

脸要常洗96

修天庭96

心静养须97

耳97

搓涂美颜术97

聪耳之法98

营治城郭98

击探天鼓98

引导耳窍之气以防耳聋99

眼99

眼睛是养身的枢机100

睡为眼之食100

黑色养目100

明耳目诀100

目忌101

按内眼角101

念眼可视千里101

久视损目102

明目之法102

养目六方102

养目法103

治近视导引法104

神效洗眼方104

盐精除目疾105

鼻105

白开水除目疾105

健鼻除患法106

口腔咽喉106

养口齿妙法107

口干导引法107

治口疮法108

坚齿之法108

漱齿108

叩齿坚牙术109

固齿秘方109

惜唾110

津唾110

舌110

平明咽津术111

咽津助眠法111

和六液111

十二经脉111

奇经八脉114

脏腑论115

十二官不相失者寿116

五脏安和则七窍通利117

五脏所主与所病117

原心118

养五脏118

心118

用心三忌119

养心119

心正则身无病121

心不离田121

心息相依121

养心122

肺123

肺之表相123

养肺124

脾125

脾之表相125

补脾126

养脾126

养脾以养气127

胃127

养胃128

养胃气、守中气128

脾胃论129

论脾胃130

肝132

养肝132

养肝133

养肝切须戒忿133

胆133

肾134

肾为先天之本,134

脾为后天之本134

养肾135

养肾切须戒色137

腰为肾之府137

保身以安心养肾为主137

擦肾俞穴138

肾病导引术138

暖外肾138

命门139

丹田140

性根命蒂141

至气于关141

凝抱丹田术142

灸丹田之效142

却疾秘诀142

养脐强身术143

阴阳144

调摄阴阳145

补阳为先146

水火既济146

养吾身真火147

阴阳脏气盛衰与梦147

气147

元气148

元气论148

宗气150

营气150

元气与谷气150

元气与脾气150

卫气151

营与卫151

惜气151

调气151

养气152

气乱作火153

血154

血难成而易亏154

血气论155

气与血155

气血形神157

形体强健,则元神不离157

保养形体以颐养心神158

闭四关,藏神明158

瞿佑养生法158

清神159

宁神160

惜精神160

顺气·顺情·顺时161

啬神161

养神161

积精162

虚实162

人身三宝162

修真至要163

绝句163

三元全163

三宝归身要诀163

登真之路164

饮食之患,超过声色166

饮食要言166

高子论饮食166

第五卷 饮 食166

调治饮食167

饮食论168

膳食之宜169

五味养五气170

五味之宜170

五味所伤171

调五味安五脏172

孔子论饮食172

菜须洗净173

肉必新鲜173

美饮食173

美食最重火候174

鲜味在于及时175

饭175

粥176

吃面法176

吃鱼法177

吃笋法178

吃菌法179

家味肥,野味香180

吃蟹法180

虾汤181

吃饭不可无羹181

饮食识小录181

饮食当知所损论184

细嚼慢咽186

暖饮食186

饥饱适度186

五福五苦患187

少食少睡187

早饭饱,午后少187

太饱勿饥188

太饥勿饱188

晚饭只吃二三分188

怒时哀时不吃189

倦时闷时不吃189

五味勿相挠189

吃淡论190

淡食补身191

斋戒旨在调中192

饮食宜忌192

厌吃之物不宜食195

喜吃之物不必忌195

饮食禁忌196

禽兽鱼虫禁忌199

菜谷果实禁忌204

酒207

论好酒207

酒能益人,也能损人208

酒损寿208

饮酒宜忌208

酒不可杂210

饭后散步210

食后静坐211

鼓呵消积术211

茶212

善养生者养内212

茶品213

茶叶贮存法214

采茶214

择水214

候汤215

择品215

试茶三要215

茶效216

自制花茶216

饮茶宜忌217

第六卷起居219

安处219

日常起居摄养220

坐要端正222

坐应适时适地222

立223

行要庄重223

行戒冒险223

行止不要骤起骤落224

站立行走应有所忌224

行路难224

笑225

衣着225

五适225

食要称意,衣要适体226

若要安乐,频脱频着226

若要安乐,不脱不着226

湿衣汗衣,不可久着227

衣要勤洗,身要洁静227

鞋要宽紧适当227

沐浴228

洗衣小诀窍228

新浴229

热浴去风寒230

沐浴宜忌230

洗脚民谣231

睡眠与养生231

安寝——人生乐事232

美睡须适时233

美睡须择境233

美睡须心闲233

体稳则睡美234

睡诀234

偃勿如伏,仰勿如尸235

睡不厌蜷,醒不厌舒235

睡如猫狗235

病龙眠,寒猿眠,龟鹤眠236

陈希夷睡诀236

少睡少吃236

早睡早起236

午睡237

老人尤其应该午睡237

速睡法238

失眠238

清心239

夜坐239

操纵二法239

睡的方向240

睡觉诸宜诸忌240

枕应高低适宜242

制枕的要点243

菊枕、柳絮枕243

藤枕243

温壶244

药枕244

睡得安稳被褥要厚245

毡不收湿会致疾245

被褥卧席应常晒245

不忍不努245

大便不宜强忍246

慎汗247

起居安乐247

八戒248

五可五不可248

事不可过250

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250

第七卷 劳 逸250

六久之害251

五劳所伤252

五劳六极七伤252

心躁伤阴253

烦则有损253

虚劳有损254

动静节制,思虑费心254

炷小而暗能长久255

守中255

谈笑须惜精气256

火不动则水能养256

息力以生气256

治虚劳妙法257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257

形要小劳258

散步258

散步须闲暇自如259

勤惰辨259

动静说261

早婚不宜263

结婚不宜过早过晚263

第八卷房室263

不可绝欲264

男女交合应有法度265

戒色延年十效265

舜谈接阴治气之道265

房中节度266

孙思邈论房中节度266

八益七损267

欲不可强268

房中之术勿滥用268

纵欲损身269

不可纵欲269

情欲之毒,甚于剑芒269

绝欲保精271

长生之道警惕房中急271

绝欲戒虑272

生尔处也是杀尔处272

淫欲是恶之首272

警世诗273

先贤勇绝淫欲273

中年绝欲274

独睡丸274

司空见惯使心不乱275

养生未必须独睡275

不见不乱276

行房禁忌277

年少年老都应节欲278

节快乐过情之欲280

饥寒醉饱应节欲280

忧患伤情时应节欲281

新婚燕尔应节欲281

劳累之后应节欲282

日常避忌282

产后百日才能交合282

隆冬盛暑应节欲283

欲有所避283

黄帝杂禁忌法284

素女七忌284

顺应自然规律固守285

精频用则真元疲286

寡欲286

养精三术289

导引治遗精法289

房中药物的危害290

经期卫生292

婚育的年龄294

婚育乃人伦之本294

第九卷 生 育294

先天禀赋295

褚澄求子论296

阴阳交畅296

男贵寡欲养精,297

女贵平心养血297

男须聚精养气297

女必和性调经298

配合箴298

协期箴298

不孕诸因299

使子孙身材高大之法299

男病301

男子不育的征象301

不孕之方,因人而异301

妇人孕脉302

养胎302

万全养胎论303

朱震亨养胎论304

虞抟养胎论304

郭子章养胎论305

徐之才逐月养胎方306

胎气禀受不同论308

温养胎气309

孕妇慎酒309

孕妇药忌歌309

难产七因310

避免堕胎311

妊娠应寡欲312

产要312

产后谨防虚损314

无患歌314

初生说315

慈幼论316

防病于先317

谨养防病317

乳哺320

乳儿法321

乳儿诸忌322

得病之源324

断乳法326

小儿饮食宜忌326

初生婴儿之调理326

初生护持327

婴幼儿调护歌诀328

洗浴法329

浴儿法330

晒婴儿衣330

婴儿弟头331

婴儿日杂护理331

养子十法332

婴儿所忌334

过爱小儿,反害小儿335

贫家育子暗合育子四理335

治小儿病当察其环境336

西江月336

婴儿慎用药物337

小孩不宜妄针灸337

婴儿用药337

教养小孩338

教养小孩须顺自然之理338

第十卷 天人340

天·地·人340

地食人以五味341

天地以气生人341

天食人以五气,341

阴阳化生341

人在气中342

人与天地相参,342

与日月相应342

得天地之气有长短343

喜怒伤气,寒暑伤形343

天行有常,应之则吉343

应阴阳之化,存八动之变344

因时之序344

日月精光,四时六气345

去害345

容成养生术346

四时与养生347

四季摄生大要348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349

四时宜忌349

春月歌350

夏月歌350

秋月歌350

冬月歌350

春三月摄生法350

夏三月摄生法351

秋三月摄生法352

冬三月摄生法352

春季摄生消息论353

夏季摄生消息论353

秋季摄生消息论354

冬季摄生消息论354

衣食寝处皆要顺时气355

二六功课356

百病始生358

虚实之要358

伤风简易治法359

祛风寒法359

湿气四种360

外湿与内湿360

论泉水361

石流361

清寒之泉362

甘泉363

江南泉品364

温泉浴364

井水365

灵水365

多阴多阳勿居366

择居处366

宅有五虚五实367

房舍之宜367

房舍方向368

居室宜高朗干燥368

居室须通彻阳光368

择坐处368

坐向369

书几之设369

庭院369

冷而流动的空气有益健康370

日光370

庭院种树有益健康370

第十一卷乐观与达观372

悦其志意372

自乐其身372

人生三福372

智慧是人生莫大之福373

数种快乐373

人生三乐373

肉体之乐与精神之乐374

安乐的关键375

高子漫谈375

悦者不怕穷,逸者不经商376

乐者昌强376

乐观的人长寿377

莫作薄福人377

莫坠活地狱377

郁结生百病377

心情愉悦可消除疾病378

常乐者长寿378

邵康节著《击壤》言乐379

曾参之乐379

孔子谈乐379

颜回贫穷不忘乐379

顺境快乐,逆境也快乐380

穷也乐,通达也乐381

有物乐,无物也乐381

意行似天382

随时而乐天382

清闲安静,意常欣欣382

内有自得,外有所适383

中心融融,自有真乐383

顺自然之性,法自然之理383

寻找快乐的妙法384

寻找快乐的方法384

找乐三种386

超越事物,寻求快乐386

随时即景就事行乐386

为乐当及时387

咏怀387

咏所乐388

对酒388

不识如何唤作愁389

追欢389

笑一笑,少一少390

忧患如山一笑空390

安乐吟390

老要豪畅391

十乐391

一生只欢喜,从不知忧恼393

知足常乐393

快活歌393

天伦之乐394

让老人常快乐394

兄弟情融394

宴集的乐趣395

至乐无乐396

谈论的快乐396

欢乐不要过度396

缺陷世界397

人生百年397

生计何多398

众生心相398

三在四少399

心有广狭399

外物不可恃399

平为福400

遇而应迹,不遇不愠400

勿怨尤400

高子自足论401

身外之物403

至贵403

破幻404

清净明了404

真心安和405

即境修行405

不适人所共适405

逍遥说406

心动就快乐408

第十二卷 雅兴408

美使人解脱408

情有所寄409

美是人类生活第一要素409

美育陶养性灵409

艺术能陶养情感411

情趣难得412

趣味——人生根柢413

趣味——活动的源泉413

趣味——生活的原动力413

趣味的源泉414

六一居士415

天地乐事416

齐斋十乐416

经锄堂五事417

四癖417

六爱四爱418

书室修行法418

声音动耳,诗歌感心418

书卷是养心第一妙物419

琴医心,泉医肺419

水声养耳,草色养目419

看花解闷,听曲消愁419

读书可以陶冶性情420

读书看诗导闲适之怀421

读书养气421

读书改变气质421

诗文之趣422

读书之乐422

读书是福事422

寂寞读书423

读书遣闷423

作文不忘养性424

文章妙在有灵气424

诗歌养寿425

吟诗宜畅精神425

读诗法425

诗的四高妙426

诗的四格426

作诗法426

读词法427

元曲佳处在自然427

小说是娱乐工具428

文学的本质是趣味428

舒郁解愠填词之乐428

小说导人性情429

小说的四种力量430

美术给我们趣味432

艺术美使人超出利害433

艺术美使人忘却物我433

笔墨之道,本乎性情434

写字作画可长寿434

书法435

书法之道435

书法可陶情调性436

挥洒笔墨,抒发灵性436

学书法得静中至乐436

书道八法437

颜真卿《八法颂》437

柳宗元《八法颂》437

字法要活438

打通极困难这一关438

快乐身心,不受外物拖累438

画和山水439

高尚之士怡情之物439

观画方法439

绘画六要441

名手古画441

学画有天然之趣441

画的六法三品442

画的缺憾442

画有十二忌443

精神统一,恪勤周到443

山川画法444

高濂论画448

高濂论藏画449

虚实相生450

人生不能无音乐450

音乐的力量451

声音动人心,移人情452

音乐:合生气,导五常452

音乐:培养礼义的工具453

音乐:天地阴阳的产物453

音乐:调性情,和民风453

乐有性情454

礼乐治心454

乐以适心455

以乐和性456

乐致无忧456

情不同歌相异457

编舞宣导筋骨457

五弦琴定群生457

琴道458

琴诀459

琴韵460

琴室461

琴境462

高子事琴462

临水弹琴463

操琴养心463

琴声能和心中不平463

观剧的快乐464

听琴忘形骸464

听琴观棋464

鉴赏的快乐465

卧游465

避免排偶466

书斋摆设贵在变467

瓶花应相称468

开窗借景468

弈棋忘怒471

围棋十诀471

博弈的乐趣471

四忌472

不要迷恋玩物472

垂钓之乐473

看花听鸟473

养猫474

养鸟474

观鱼的快乐475

养鱼可养童心475

菊花475

虎刺476

玫瑰477

水仙477

蔷薇478

山茶478

课花479

花木要四时不绝480

室中盆花可供赏玩480

种果的乐趣481

庭多花卉享真乐481

灌园481

赏花也分时间地点482

植赏花木482

草木各有所长483

第十三卷游览485

游历之道485

高子说游485

刘歊爱山水486

羊祜常登岘山486

韩持国游西湖487

置身画中487

天下四妙景487

目有六清享487

四时幽赏488

看山乐488

山川之美488

春时幽赏489

在孤山月下看梅花489

八卦田看菜花489

虎跑泉试新茶489

保俶塔看晓山490

西溪楼吃煨笋490

登东城望桑麦490

三塔基看毒草490

初阳台望春树490

苏堤看桃花491

山满楼观柳491

西泠桥玩落花492

天然阁上看雨492

临水观鱼492

夏时幽赏493

苏堤看新绿493

东郊玩蚕山493

三生石谈月493

飞来洞避暑494

湖心亭采菁494

乘露剖莲雪藕495

湖晴观水面流虹495

山晚听轻雷断雨495

空亭坐月鸣琴496

观湖上风雨欲来496

步山径野花幽鸟496

秋时幽赏497

西泠桥畔醉红树497

宝石山下看塔灯497

满家巷赏桂花498

三塔基听落雁498

胜果寺月岩望月498

资岩山下看石笋499

水乐洞雨后听泉499

北高峰顶观海云500

策杖林园访菊500

风雨乘舟听芦500

保俶塔顶观海日501

六和塔夜玩风潮501

冬时幽赏502

湖冻初晴远泛502

雪霁策蹇寻梅502

山头玩赏茗花503

三茅顶望江天雪霁503

西溪道中玩雪503

登眺天目绝顶504

山居听人说书504

扫雪烹茶玩画504

雪夜煨芋谈禅505

山窗听雪敲竹505

除夕登吴山看松盆506

雪后镇海楼观晚炊506

听泉506

观瀑507

郊野之观,养神胜地508

春探梅,秋访菊508

第十四卷 按 摩510

按摩是养生之一法510

导引乃养生大律510

导其血脉,强其筋骨511

导引所宜511

内壮511

老子按摩法49式512

天竺国按摩法18势514

孙思邈按摩法515

起居法516

长生导引歌517

太上混元按摩法517

延年九转法518

导引保真法519

干浴520

养五脏坐功法520

养心坐功法520

养肝坐功法520

常摩鼻边521

养肾坐功法521

养肺坐功法521

养脾坐功法521

常摩面部522

擦肾俞穴522

吕洞宾兜肾功522

兜囊去疾术523

金丹秘诀523

擦涌泉穴524

按摩去痛法524

真人起居法525

高子怡养立成525

左洞真经按摩导引诀527

按摩导引宜忌529

华佗五禽戏530

婆罗门导引十二法530

玄鉴导引法531

搬运捷法532

灵剑子导引法533

治万病坐功诀533

许真君导引诀537

吕真人安乐歌537

八段锦歌537

钟离八段锦537

十六段锦542

开关法544

起脾法544

开郁法545

四时摄养阴阳法545

卧功、立功、坐功546

洗髓与易筋548

易筋经十二势549

寿世外功550

分行外功诀551

合行外功诀554

导引坐功图势562

陈希夷二十四节气562

第十五卷吐纳573

吐纳导引573

《周易参同契》要旨573

六气574

六气疗五脏疾病575

六字诀575

曾慥六字诀576

胡愔六字诀576

六气歌诀578

五运吐纳功579

六字诀四季却病歌579

六字行功效验歌582

打坐583

打坐要领583

关炼585

降心585

存想586

内思脏象法587

内视脏腑法587

内守三田法587

服三气法588

守三一法588

存白气法588

守五神,从四正589

含影纳魄法589

拘魂制魄法589

拘三魂法590

制七魄法590

守玄白法590

太虚赤君内法591

存思日月法591

服日月光芒法591

服雾法592

服日气法592

服月精法592

老君内观法593

涓子内想法593

华阳子内观法594

心斋594

坐忘595

重阳祖师坐忘铭596

气是神的命根596

呼吸是人身的机枢597

呼吸在心肾之间598

玄牝598

气机顺畅则百病不生599

呼吸深深则能固精599

养气须先调息600

蒋氏调气法600

凋气601

关息法602

凋气法602

调息吟603

调息法604

真人调气法605

纳息下气法606

苏氏养生诀606

李真人长生十六字妙诀608

汪氏调息法609

胎息经610

胎息铭611

胎息口诀612

修养杂诀气铭614

玄葫真人胎息诀615

肤息功616

李真人胎息诀616

达摩禅师胎息诀616

葫芦功617

茅山贤者服内气诀617

服元气法619

申天师服气要诀620

玄素真人服气诀621

内炼三宝诀622

灵剑子引气法623

陈朴升丹诀624

二关法625

过三关625

自周天626

小周天626

通关法627

秘精法628

子午运火术628

立禅法629

行禅法629

坐禅法630

卧禅法631

立禅图634

行禅图635

坐禅图636

卧禅图637

陈希夷睡功诀638

京黑先生睡功行气法639

因是子静坐法640

因是子静坐体验647

金丹术648

真铅真汞648

玄牝649

最上一乘妙道652

火候652

最上一乘丹道诀653

百字碑654

外三要657

内三要657

有药方能生造化658

守窍658

审天地盈虚之机659

迎气血朝颅之候660

一日十二时,意到皆可为660

道贵实悟661

治气勿过662

谨慎元阳662

六根不漏662

虚心实腹662

慎守歌诀663

房室宜忌663

饮食宜忌664

服气饮食所宜歌诀664

服气饮食杂忌歌诀664

练功先治病665

心有五时,身有七候665

四象和合666

服气疗病666

一阳来复666

嗽津除疴术667

存想去疾术667

除病四法668

合气治病真诀668

第十六卷 食 补670

至补莫过馔食670

食药之性须知670

粳米670

面粉671

绿豆672

花生672

大麦672

黑大豆673

服大豆法673

赤小豆674

米醋674

葱675

蒜675

藕675

萝卜676

韭菜676

笋676

菠菜677

苋菜677

豇豆677

芫荽677

山药678

服山药法678

生姜678

服生姜法678

鸡679

猪肉679

牛肉680

牛乳膏681

牛骨髓膏682

狗肉682

鲫鱼682

鳗鱼683

黄鳝683

泥鳅683

虾683

鳖684

龟684

蟹684

服人乳致高年685

饮人乳去痼疾685

饮乳汁法685

牛奶686

蜂蜜686

葡萄687

龙眼688

荔枝688

枇杷689

山楂690

大枣690

槟榔691

槟榔之害691

柑桔贮藏法692

服芝麻法692

核桃693

服胡桃法693

老年常服精力不衰方694

栗694

冬瓜子694

食茨法695

服松子法695

莲子695

青脆梅汤696

黄梅汤696

橘汤697

杏汤697

茴香汤697

梅苏汤697

黄芪汤698

食粥益人698

五更粥699

粥尤宜老人699

晨起食粥699

病中宜淡粥700

补肾鹿角粥700

莲薏粥700

慈心粥谱701

上品三十六701

中品二十七706

下品三十七711

所嗜之物可节不可绝716

莫为科条所拘717

脾虚不化719

乳酪不消719

肉食不消719

第十七卷 食 疗719

脾胃弱乏719

虚赢719

噎食倒食720

饱胀欲卧720

腹中痞积720

痢疾初起720

风热攻心721

猝然烦热721

治肝胆病721

烦渴721

感冒722

咳嗽722

多年久咳723

生姜丸723

风髓汤723

治喘方724

咳喘724

痰喘724

风狂积郁725

便秘725

失眠725

心志错乱726

惊怖死726

疟疾726

寒热疟727

伤寒727

伤寒狂躁727

霍乱吐泄728

水肿728

伤寒头痛728

妊娠伤寒728

骨蒸729

滑泄729

难产730

胎动不安730

漏胎下血730

产后虚赢730

小肠疝气731

失血症731

精清不孕731

生乳731

石灰酒除宿疾732

蛴螬明目732

鼻血不止732

牙齿肿痛733

腮肿733

癫风733

肿毒初起733

中风734

失音不语734

无名肿毒734

痈疽734

风瘫重症735

刀棍伤735

扑打损伤735

疯狗咬伤736

脚转筋736

误吞铜铁之物736

蜈蚣入腹737

水解乌喙毒737

蒜解蟹毒737

豆浆解卤毒738

萝卜解烟熏738

葱白解金银毒738

冬瓜解鱼毒738

藕解蟹毒738

香油解虎毒739

麻油解河豚砒毒739

香油解一切饮食毒739

甘草解一切毒739

解一切药毒740

蜂蜜人药五功用740

酒驱寒湿740

鹅血治噎741

药饵扶护,以培后天743

服饵743

第十八卷药补743

五味补养五脏744

去病的关键是补虚744

补药可通融论745

食品药物应常备746

温中747

平补748

滋阴降火论748

滋阴药剂不可多用750

气血阴阳虚症的冶法751

坚固的方法752

滋补的利与害752

对症下补755

清养与峻补756

补虚重在扶胃气756

补剂不可滥用757

极亏不宜峻补758

人参759

黄芪760

服白术法761

五味子汤761

服黄精法761

黄精761

何首乌762

服枸杞法763

服菟丝法764

服天门冬法764

石菖蒲765

服蒺藜法765

服茯苓法765

黄连766

服槐实法766

麻子767

服麋角法767

容颜不老方767

延生药767

不怕冷的药方768

神仙不老丸768

何首乌丸769

菟丝子丸769

人参固本丸770

延年益寿不老丹770

回春乌龙丸771

益气固精丸771

斑龙丸772

加味安神丸772

松梅丸773

萃仙丸773

十全大补丸774

漆叶青粘散774

北平太守八味散774

党参膏775

琼玉膏775

加味枇杷膏776

延年益寿膏776

八仙糕777

遐龄万寿丹777

四圣不老丹777

延龄固本丹778

长春至宝丹778

不老丹779

补阳固蒂长生延寿丹779

却老乌须健阳丹780

长春益寿丹781

延寿丹781

接命丹781

五芝地仙金髓丹782

避暑丹782

避寒丹782

须问汤783

水芝汤783

麦门冬煎783

苏合香酒784

固本酒784

百岁酒784

药既能补人也能误事785

千口一杯酒785

不需药补的不必药补786

顺其自然,勿轻服药786

误服人参损人787

丹药之害787

养生金丹诀789

第十九卷美容792

体肤识小录792

令发易长方792

香发散793

髭发黑美须养气血793

令发易长方793

令发不落方793

生眉乌须794

眉发再生795

乌须明目方797

乌须方797

乌须核桃油798

乌头麝香油798

生秃乌云油799

秘传乌发方799

金主绿云油799

外染乌云膏800

乌发800

黄发变黑801

黑发乌须方801

乌须黑发返老还童八方801

脂桃膏804

去雀斑804

去雀斑粉刺方804

去粉刺妙方805

治面疮粉刺方805

美容十九妙方806

冶女人面部黑斑806

桃花白雪洗面810

狐臭811

根除狐臭811

秘传奇方812

十香丸812

五香丸812

狐臭食忌813

治白屑风813

减肥813

遍体作痒814

慎疾慎医816

第二十卷慎疾816

病可治,人不可治817

致病有天人之分817

疾病之由818

嗜欲太多则疾生818

病皆自取818

虚证六因819

重视疾病,可以防病821

病未至而防之821

病已至而退之822

病必自先体察822

病将至而止之822

治病须坚心定志823

却病要在和心823

却病十法824

八字金丹824

药取和平之品826

慎隐微之忧826

轻病不须深治827

病家十要828

慎择医药828

医家病家通病829

妄速效治病829

服药除病831

医有八要832

用药法832

用药如用刑833

用药如用兵833

治水先治气834

治疾须护胃气835

方药须因人而取836

高年疾患不可攻治太急836

服药忌例838

服饵宜忌838

谨守禁忌838

十八反839

药食反839

疾病识小录840

药品小识录840

切莫以身试方841

五味不可太过841

服药不宜频换842

养病宜宽心定性842

第二十一卷 养老844

论养老844

养老之宜846

养老之道847

老人日常养生848

养老的方法849

养老大要849

老人心理850

老人饮食850

老人十反851

老人六戒851

愈老愈知生有涯852

寄语衰年人,寒暑宜周防852

附:古今医学常用度量衡对照表85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