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物农药检测及其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生物农药检测及其原理
  • 陈涛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024318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427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43页
  • 主题词:生物杀虫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物农药检测及其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总论1

第一章 生物农药概论1

一、生物农药与植物保护1

二、生物农药与生态平衡2

第二章 生物农药的测定原理4

一、生物农药的活性成分4

(一)生物杀虫剂4

(三)生物除草剂9

(二)农用抗生素9

二、生物测定10

(一)生物测定的含义10

(二)生物测定的观测指标11

(三)标准样品13

(四)田间药效试验13

三、剂量与效应14

(一)剂量-死亡率效应15

(三)半致死剂量17

(二)时间-死亡率的分析17

(四)测定条件与方法的标准化20

第三章 生物农药的作用机理21

一、生物杀虫剂21

(一)昆虫病毒21

(二)昆虫病原细菌25

(三)虫生真菌28

(四)杀虫素34

(五)微孢子虫34

(六)线虫35

二、生物杀菌剂35

(一)氨基糖甙类抗生素36

(二)多烯类和四环簇类抗生素36

(三)多肽类抗生素36

三、生物除草剂的作用机制36

(一)玻璃仪器38

第四章 测定仪器的选择与使用38

一、实验室常用仪器及其操作38

(二)普通仪器及其使用40

二、分析仪器及其使用方法49

(一)计量仪器49

(二)分析测试仪器及其使用51

第五章 测定结果的统计分析72

一、几个基本概念72

(一)样本和总体72

(二)抽样及其误差72

(三)概率72

(四)自由度73

(五)回归分析73

(六)显著性检验74

二、度量的表示法74

(一)数和平均数75

(二)率77

(三)中剂量79

(四)比值79

三、中剂量的演算及其分析79

(一)目测图解法80

(二)加权回归法82

第六章 目标生物对生物农药可能产生的抗性85

一、目标生物的抗药性85

二、目标生物对生物农药的免疫能力和防御反应86

(一)目标昆虫的防御体系87

(二)植物病原菌赖以生存的特性92

(三)杂草的防卫能力95

三、目标生物抗药性的检测96

(一)昆虫抗药性的检测97

(二)植物病原菌抗药性的检测102

(三)杂草对病原菌的抗性105

一、安全性试验的基本原理106

第七章 生物农药的安全性106

(一)毒物与损害作用107

(二)病原体与致病性109

(三)过敏反应111

(四)对环境生物圈的影响113

二、安全性实验内容与类型114

(一)基本内容与实验程序114

(二)普通毒理实验115

(三)遗传毒理研究134

(四)组织培养细胞的染毒试验139

三、实验动物的染毒方法143

(一)实验动物的编号与捕捉方法143

(二)吸入染毒法144

(三)消化道染毒145

(四)皮肤染毒146

(五)注射染毒147

(一)鞭毛染色149

一、细菌染色及鉴别149

第二部分 各论149

第八章 细菌杀虫剂149

(二)革兰氏染色法150

(三)芽孢和伴孢晶体染色及镜检151

二、昆虫病原细菌的分类鉴定153

(一)采样分离153

(二)毒力测定154

(三)分类鉴定154

三、营养体和芽孢的计数163

四、生物测定163

(一)样品准备163

(二)昆虫饲养166

(三)预测166

(四)生物测定法166

(二)发酵中的显微镜观察168

五、生产中的检测168

(一)菌种168

(三)发酵液的酸碱度(pH值)169

(四)发酵中的营养分析169

(五)噬菌体的检测169

(六)制剂质量检测171

六、田间使用及其结果分析171

(一)小区对比试验171

(二)示范试验175

第九章 真菌杀虫剂176

一、昆虫病原真菌的种类和鉴定176

(一)藻菌纲176

(二)子囊菌纲181

(三)担子菌纲182

(四)半知菌类182

(一)固体发酵生产190

二、真菌杀虫剂的生产及其检测190

(二)液体发酵生产193

(三)白僵菌含高孢子量粉剂的制备193

(四)其它真菌杀虫剂的生产193

(五)产品质量检测194

三、生物测定195

(一)试虫196

(二)白僵菌制剂(ABG-6112)196

(三)生物检测程序196

(四)结果197

四、田间防治效果的评价197

(一)使用方法197

(二)防治效果的评价198

第十章 病毒杀虫剂200

一、昆虫病毒的分类与鉴定200

(一)昆虫病毒分类200

(二)昆虫病毒的染色与鉴别205

二、昆虫病毒杀虫剂的质量技术指标206

三、包涵体病毒的计数207

四、产品的生物测定208

(一)标准样品208

(二)生物测定方法209

五、昆虫病毒的空斑测定210

(一)单层细胞的空斑测定210

(二)琼脂细胞悬浮液的空斑测定211

六、血清学检测212

(一)免疫扩散212

(二)酶联免疫检测213

七、产品质量监测216

(一)生产杆状病毒毒种的质量217

(二)微生物学试验的方法217

(三)酶切图谱分析224

(五)产品活性测定227

(四)产品光稳定性测定227

八、田间药效试验228

(一)小区药效试验229

(二)多点药效试验229

第十一章 农用抗生素230

一、概述230

(一)抗生素的一般概念230

(二)抗生素的种类231

二、农用抗生素的筛选及鉴定233

(一)筛选模型的建立233

(二)新抗生素及其产生菌的鉴定236

三、检测原理241

(一)显色反应241

(二)层析法242

(三)光谱分析242

(一)效价的含义243

四、效价测定243

(四)生物活性测定243

(二)效价测定的方法244

五、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260

(一)原材料的选择及检测260

(二)生产发酵过程中的检验269

(三)成品检验270

第十二章 原生动物杀虫剂271

一、微孢子虫纲的鉴定271

(一)光学显微镜法271

(二)透射电子显微镜法273

(三)生物化学分析法274

(四)微孢子虫纲的分类276

二、微孢子虫的孢子提纯278

(一)分步离心法278

(二)密度梯度离心法278

(三)沉淀法279

三、制剂的生产和贮藏280

四、制剂的质量检查281

五、田间应用技术282

(一)寄主范围282

(二)田间应用282

(三)影响防治效果的因素283

第十三章 线虫杀虫剂284

一、昆虫线虫的采集分离与鉴别284

(一)采集284

(二)分离285

(三)鉴别287

二、昆虫线虫的大量培养293

(一)共生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别294

(二)用人工培养基的大量培养296

(三)用狗食料的大量培养297

(四)用匀浆-海绵培养基大量培养297

(五)用昆虫寄主大量培养298

(六)线虫制剂的计数保存及毒力测定300

三、昆虫线虫的应用301

(一)寄主范围301

(二)使用方法302

(三)对昆虫线虫的评价303

第十四章 微生物防治杂草305

一、杂草病原微生物的种类306

二、致病性和致病力309

(一)粉苞苣柄锈菌致病性的测定309

(二)粉苞苣柄锈菌致病专化性311

三、粉苞苣柄锈菌的生物学特性311

四、病原体与寄主的关系314

(一)感染潜伏期314

(二)锈菌的单种培养314

五、生产和剂型315

(三)检查病原体——寄主相互关系的叶片染色法315

六、生物除草剂的应用316

第十五章 杀虫毒素318

一、细菌杀虫素318

(一)伴孢晶体及其毒素318

(二)苏云金素336

(三)球形芽孢杆菌的杀蚊毒素341

(一)白僵菌的毒素346

二、真菌杀虫毒素346

(二)绿僵菌素348

(三)棕曲霉的杀虫毒素349

(四)黄曲霉素351

三、放线菌杀虫素351

(一)采样分离351

(二)毒力测定及性能初测351

(三)杀虫素的提取和理化性质352

(一)质粒355

一、质粒与毒素基因355

第十六章 基因工程在生物农药中的应用355

(二)质粒检测和提纯357

(三)毒素基因361

二、基因文库的建立与克隆369

(一)基因文库的建立370

(二)双功能菌的建立373

三、毒素基因向高等植物转移377

(一)T-DNA377

(二)Ti质粒的改造379

(三)毒素基因向高等植物转移的方法379

(四)从烟草植株获得原生质体382

(五)向高等植物转移384

第十七章 安全性检测387

一、昆虫病毒387

(一)检测项目与规则387

(二)毒理学试验389

(三)遗传毒理试验391

(四)残留量分析392

(五)流行病学调查394

二、苏云金杆菌的安全性检测395

(一)对脊椎动物的安全性检测395

(二)对益虫的安全性398

(三)苏云金素的安全性398

三、莫瑞塔芽孢杆菌(Racillus morital)安全性试验399

四、线虫的安全性测试400

附录402

一、t值402

二、F值404

三、x2表412

四、百分比与机率值对照表414

五、常用昆虫饲养417

主要参考文献424

编后记4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