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态学与人类生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窦伯菊,盛和林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ISBN:13089·47
- 出版时间:1983
- 标注页数:329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4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生态学与人类生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生态学的含义及其研究范围2
(一)生态学的含义2
(二)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3
(三)生态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5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9
(一)温度与生物9
(二)光与生物15
(三)水与生物19
(四)气候与生物23
(五)土壤性质对生物的影响25
三、营养和动物的关系27
(一)食物和营养的意义及食物联系27
(二)营养方式和食性的类型29
(三)动物食性的改变33
(四)食物数量对动物的影响35
(五)食物营养质量对动物的影响38
四、种间的相互关系42
(一)种间关系的主要类型42
(二)生物间的有利关系42
(三)生物间的利害关系44
五、动物种群增长与数量调节56
(一)种群的特征56
(二)种群的增长67
(三)种群数量变动与数量调节70
六、生物群落的结构与演替79
(一)生物群落的结构79
(二)生物群落的演替83
七、大自然的物质循环87
(一)碳素循环87
(二)氧循环90
(三)水循环91
(四)氮循环91
(五)硫循环97
(六)磷循环98
(七)其它无机物的循环100
八、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功102
(一)什么叫做生态系统102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103
(三)物质、能量流动的途径、营养层次105
(四)生态锥体110
(五)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111
(六)生态效率115
九、维持自然的生态平衡120
(一)维持生态平衡的动态过程120
(二)生态失调和重建平衡122
(三)维持农业生态平衡以促进稳产高产128
十、森林生态系统131
(一)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特点131
(二)森林生态系统的能流和物质循环133
(三)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平衡能力138
(四)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与作用139
(五)破坏森林受到大自然的惩罚144
(一)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150
十一、草原生态系统150
(二)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152
(三)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157
十二、农田生态系统165
(一)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165
(二)农田生态系统的功能168
(三)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170
(四)应用生态学原理,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173
十三、水域生态系统181
(一)水域生态系统的类型181
(二)水域生态系统的特点187
(三)水域生态系统与人类的关系193
(四)生态平衡遭受破坏的原因及其对策201
(二)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207
十四、城市生态系统207
(一)什么是城市生态系统207
(三)当前世界城市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问题210
(四)科学地规划现代化城市215
十五、岛屿生态系统220
(一)岛屿生态系统的特点220
(二)岛屿生物地理学的平衡理论222
(三)实际调查的例证226
(四)岛屿人工放养动物的试验和开发利用的前景227
十六、水、土和大气的污染及植物的净化作用230
(一)水污染对植物的影响230
(二)土壤污染对植物的影响232
(三)某些植物对污水及有害物质的净化作用238
(四)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影响241
(五)植物对有害气体的抗性和净化作用244
十七、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251
(一)野生动植物资源与人类的关系251
(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现状254
(三)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265
(四)为濒危动植物呼救269
十八、自然保护区的作用和深远意义273
(一)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意义273
(二)自然保护区的类型274
(三)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276
(四)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276
(一)有害昆虫的控制279
十九、有害动物的控制279
(二)啮齿动物的控制287
二十、控制人口的战略意义293
(一)防止人口膨胀293
(二)控制人口是当务之急299
二十一、工农业开发与生态平衡306
(一)兴建水库306
(二)湖泊海涂和沼泽的开发利用308
(三)在水利建设中要维护水域生态平衡310
(四)工业布局313
(五)工农业大中型建设工程必须作出环境影响的评价317
(六)防止环境污染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