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五大理论假设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五大理论假设
  • 程恩富,方兴起,郑志国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11254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05页
  • 文件大小:75MB
  • 文件页数:314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五大理论假设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导论: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五大理论假设1

1.1假设的内涵和分类1

1.2新的活劳动创造价值假设6

1.2.1新的活劳动创造价值假设的要义6

1.2.2“全要素财富说”和“按贡分配形质说”8

1.3利己和利他经济人假设12

1.3.1完全自私经济人假设的误点12

1.3.2利己和利他经济人假设的基本命题16

1.4资源和需要双约束假设20

1.5公平与效率互促同向变动假设23

1.5.1经济公平的理论与现实23

1.5.2经济效率的理论和现实25

1.5.3公平与效率的关联26

1.6公有制高绩效假设28

2新的活劳动创造价值假设34

2.1把劳动价值论当做科学假说来研究的依据和意义34

2.1.1古典经济学家提出劳动决定价值论断带有假设性质35

2.1.2马克思阐述的劳动价值论包含多种假设36

2.1.3把劳动价值论当做科学假说来研究的意义41

2.2新的活劳动创造价值假设的两个基本命题42

2.2.1活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43

2.2.2一切为市场交换而生产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的有效劳动大都创造价值49

2.3劳动力价值的形成和转移53

2.3.1马克思对劳动力价值分析中的几个问题53

2.3.2劳动力生产全过程中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消耗56

2.3.3劳动力价值的两个构成因素及其测算方法60

2.3.4劳动力价值向产品的转移63

2.3.5劳动力价值向后代的转移66

2.4科技和管理劳动在创造价值中的作用69

2.4.1科技劳动在创造价值中的作用69

2.4.2经营管理在创造价值中的作用77

2.5运输、信息和文化服务劳动的价值80

2.5.1交通运输服务劳动的价值81

2.5.2信息服务劳动的价值82

2.5.3文化服务劳动的价值83

2.6社会范围内活劳动与价值总量变化的一致性问题84

2.6.1国内生产总值与劳动时间总量变化的不一致问题84

2.6.2劳动质量折算问题85

2.6.3国民经济核算对劳动质量变化结果的默认86

2.6.4关于同一时空范围内活劳动和价值总量变化一致性的推论87

3利己和利他经济人假设89

3.1利己经济人假设的内容和局限89

3.1.1利己经济人假设的内容和争论90

3.1.2利己经济人假设的局限94

3.2己他双性经济人假设的基本内容101

3.2.1经济人的利己和利他二重性及其关系101

3.2.2经济主体的理性与非理性两种状态及其关系106

3.2.3合理制度条件下的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最大化107

3.3己他双性经济人假设的理论依据108

3.3.1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108

3.3.2生物学和生态学依据111

3.3.3伦理学和行为科学依据118

3.3.4可持续发展理论依据119

3.4己他双性经济人假设的现实依据121

3.4.1现代市场经济对己他双性经济人的需要121

3.4.2科教文卫体和各种公益事业对利他行为的需要122

3.4.3人类追求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必然发生利他行为124

3.4.4国内外企业经营理念与行为中的利己和利他倾向125

3.5基于己他双性经济人假设的若干经济问题分析128

3.5.1对劳动决定价值的利益机制的分析128

3.5.2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经济功能和激励机制的分析132

3.5.3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分析135

4资源与需要双约束假说138

4.1引言138

4.2资源与需要的概念及其辩证关系139

4.2.1需要的概念140

4.2.2需要与生产的辩证关系145

4.2.3资源的概念147

4.2.4资源与生产的辩证关系150

4.2.5评西方经济学的“资源有限与需要无限”假说151

4.2.6资源与需要的辨证关系154

4.3人的需要对经济活动的约束155

4.3.1生产与需要——制度考察156

4.3.2需要对资源配置的约束158

4.3.3需要对经济活动总量的约束161

4.4资源对经济活动的约束164

4.4.1人类使用自然资源的简单历史165

4.4.2工业化社会与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165

4.4.3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关键167

4.4.4公有制成为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制度安排168

4.5调节资源与需要关系的若干措施170

4.5.1创新以不断突破资源和需要对经济的约束171

4.5.2调节分配以促进合理需要和有效需求173

4.5.3加强基础设施的平衡建设,健全社会保障制度173

4.5.4调节生产与消费以促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174

5公平与效率互促同向变动假设176

5.1当代有关公平与效率的基本思想176

5.1.1当代西方经济理论中有关公平与效率的基本思想176

5.1.2改革以来中国理论界有关公平与效率的基本思想185

5.1.3简要评论188

5.2公平与效率互促同向变动内在关联性的理论分析191

5.2.1公平与效率互促同向变动关联性的基本逻辑191

5.2.2公平与效率互促同向变动关联性的模型论证194

5.3公平与效率互促同向变动内在关联性的历史考察(一)——基于资本主义社会分配模式演变的视角201

5.3.1资本主义社会分配模式的演变201

5.3.2互促同向变动关联性在分配模式演变中的体现208

5.4公平与效率互促同向变动内在关联性的历史考察(二)——基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视角213

5.4.1在苏联建设实践中互促同向变动的内在关联性213

5.4.2在中国建设实践中互促同向变动的内在关联性218

5.5关于中国当前实现公平与效率良性互促的初步思考226

5.5.1改革以来中国社会公平与效率的基本现状226

5.5.2实现公平与效率良性互促应把握好的几个问题235

6公有制高绩效假设239

6.1计划经济条件下公有制高绩效假设239

6.1.1社会主义公有制脱胎于私有制239

6.1.2公有制高绩效的理论240

6.1.3计划经济时期社会主义国家中的公有制实践245

6.2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高绩效假设247

6.2.1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的高绩效247

6.2.2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的主要成就250

6.3影响公有制性质企业创造高绩效的因素分析256

6.3.1当前影响国有企业创造高绩效的因素分析257

6.3.2影响集体经济创造高绩效的因素分析260

6.4进一步提升公有制绩效的思路263

6.4.1提升国有经济绩效的思路263

6.4.2提升集体经济绩效的思路267

附录一 理论假设: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探讨——兼与陈文通教授商榷278

附录二 公平与效率互促同向变动假设中的包容性理念290

主要参考文献299

后记30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