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韵文通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韵文通论
  • 陈钟凡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中华书局
  • ISBN:7805692998
  • 出版时间:1936
  • 标注页数:418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3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韵文通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诗经略论1

一 引言1

二 诗之义界1

三 诗之起原2

四 三百篇之体制3

(1)赋比兴4

(2)风雅颂5

五 风诗背景6

(1)河西文学6

(2)河东文学7

(3)中部文学7

(4)海滨文学8

六 三百篇之作风8

(1)民众文学9

(2)朝廷文学9

(3)庙堂文学10

七 三百篇之艺术及其修词10

(1)描写——写人,写山水,田园,风雨气候,鸟兽草木,10

(2)修词——顺叙,对叙,叠叙,叠名,叠调,铺叙,排偶,10

(3)抒情——感慨,想像,呼告,诘质,设譬,拟人,夸饰,11

八 用韵18

(1)起韵——连句韵,间句韵,18

(2)中韵——同句及连句韵隔句韵,18

(3)收韵——连句韵,隔句韵,首句不韵,第三句不韵,19

(4)转韵——二句转韵,末二句转韵,三次转韵,四次转韵,20

(5)错韵——两韵互协,两韵隔协,三韵以上隔协,21

(6)空韵——二句空韵,三句空韵,22

(7)间韵——二句间韵三句以上间韵,23

九 余论23

第二章 论楚辞26

一 引言26

二 楚辞背景27

三 屈原生世28

四 屈原思想及其特性37

五 楚辞篇目40

(1)离骚41

(2)九歌42

(3)天问43

(4)九章43

(5)远游44

(6)招魂45

(7)卜居45

(8)渔父45

(9)九辨46

(10)大招46

六 楚辞艺术及其修词47

(1)描写——状人,状物,47

(2)想像50

(3)抒情——愤激语,委婉语,壮烈语,反复语,回族语,层叠语,反语,希冀语,反诘语,呼问语,相形语,夸饰语,53

第三章 诗骚之比较59

一 引言59

二 诗骚之渊源59

三 诗骚之背景61

四 诗骚之体制62

五 章句之比较64

六 音律之比较67

七 思想之比较70

八 情感之比较72

九 宗教之比较74

十 结论75

第四章 论汉魏六代赋76

一 赋之义界76

二 赋之原流77

三 赋之修词及其技术79

(1)描写80

(2)抒情83

(3)想像84

四 赋之派别及其流变85

第五章 论乐府诗89

一 引言89

二 乐府原流90

三 乐府之流变95

四 乐府之体制97

(1)郊庙歌辞98

(2)燕射歌辞99

(3)鼓吹歌辞101

(4)横吹歌辞103

(5)相和歌辞104

(6)清商曲辞106

(7)舞曲歌辞107

(8)琴曲歌辞109

(9)杂曲歌辞111

(10)近代曲辞113

(11)杂歌谣辞114

(12)新乐府辞116

五 乐府与古诗119

六 乐府诗之字句及命题123

(1)歌124

(2)行124

(3)歌行124

(4)引124

(5)曲124

(6)吟124

(7)辞125

(8)篇125

(9)唱125

(10)调125

(11)怨125

(12)叹125

七 乐府诗之歌法125

(1)散声126

(2)和曲126

(3)送声127

八 乐府之派别131

(1)典正派132

(2)绮丽派133

(3)悲慨派134

(4)劲健派135

(5)奥?派136

(6)俚质派137

九 余论138

第六章 论汉魏讫隋唐古诗140

一 引言140

二 古诗体制140

(1)楚辞体141

(2)前期古诗141

(3)後期古诗141

三 五古起原142

四 七古起原145

五 古诗之流变147

六 古诗之修词152

(1)起句152

(2)偶句153

(3)对照句154

(4)排句154

(5)反复句155

(6)叠句156

(7)练字157

七 古诗之艺术158

(1)描写—写人,写景,状物158

(3)记事——悲愤派,问题派,162

(3)抒情——哀伤,愁怨,惭感,愤激,壮烈,委婉,希骥,168

(4)想情171

第七章 论唐人近体诗174

一 近体诗之起原174

(1)五七律175

(2)五七绝176

(3)排律178

二 近体诗之声律178

(1)五言正格180

(2)五言偏格181

(3)七言正格182

(4)七言偏格183

(5)折腰体184

(6)?体185

(7)五绝——平起顺黏格,仄起顺黏格,平起偏格,仄起偏格185

(8)七绝——平起顺黏格,仄起顺黏格,平起偏格,仄起偏格186

三 近体诗之修词及其艺术186

(1)字法187

(2)句法189

(3)隶事191

(4)章法192

(5)绝句诗之章法194

(a)关於设譬者——直喻例,隐喻例,194

(b)关於空间者——遥忆例,特著例195

(c)关於时间者——推进例,重提例,追忆例196

(d)对照——时间对照,空间对照197

(e)问答——唤起例,余韵例,答问例198

(f)句调——对结例,叠字例200

(6)描写201

(7)想像——拟人例,设想例,想像例204

四 近体诗之派别205

(a)初唐派207

(1)四条207

(2)沈,宋207

(3)陈子昂,张九龄208

(b)盛唐派208

(1)杜甫208

(2)李白 附李杜优劣论209

(3)王李高岑四子210

(c)中唐派211

(1)大历十子211

(2)韩愈211

(3)韦应物,柳宗元212

(4)储光羲212

(5)孟郊,贾岛212

(6)元稹,白居易212

(7)李贺213

(8)卢同,刘义214

(9)张籍,王建214

(d)晚唐派三十六体214

(e)结论215

五 各体之品藻216

(1)五律217

(2)七律219

(3)五言长律220

(4)七言歌行220

(5)五七绝221

六 五七言之比较223

第八章 论唐五代及两宋词226

一 词之起原226

(1)诗余说——三百篇之余,乐府之余,绝句之余227

(2)新声说228

(3)由五七言绝诗变为词者——词式之同於五言诗者,词式之同於七言诗者,离合五七言诗而为词者,增减五七言诗而为词者,填泛声,和声於五七言诗而为词者,由六言诗嬗变之词229

(4)由新声谱词者235

二 词之体制236

(1)令238

(2)引,近238

(3)慢曲238

(4)犯调238

(5)法曲239

(6)大曲239

(7)曲破240

(8)传踏240

(9)鼓吹曲240

(10)诸宫调241

(11)赚词242

(12)杂剧词242

(13)摘遍242

(14)序子243

(15)叠韵词243

(16)联章词244

三 词之声律245

(1)音律——宫调,犯调245

(2)词谱——制腔,结声,过腔247

(3)填词——平仄四声,阴阳,韵251

四 词之修词255

(1)字法——名字,动字,状字,叠字,虚字,衬字255

(2)句法——起句,结句,转换句,对句,叠句,衍词,用事,?句262

(3)章法——呼应法,映带法,点染法,推进法,离合法层深法271

五 词之艺术275

(1)描写——写人,咏物,写景275

(2)抒情——高澹语,壮烈语,迷离语,决绝语,险丽语,本色语280

(3)想像——拟人例,设譬例,联想例,想像例282

六 词家之派别285

(a)隋唐286

(1)李白286

(2)温庭筠287

(b)五代288

(1)韦庄288

(2)冯延己289

(3)南唐二主289

(c)两宋290

(1)晏殊及子几道291

(2)欧阳修292

(3)柳永292

(4)张先293

(5)苏轼293

(6)贺铸295

(7)秦观,黄庭坚295

(8)周邦彦296

(9)辛弃疾 附苏辛之比较298

(10)姜?300

(11)史达祖301

(12)吴文英302

(13)周密303

(14)张炎304

(15)王沂孙305

七 余论306

第九章 论金元以来南北曲313

一 曲之原流313

(1)宋杂剧词314

(2)金院本314

(3)鼓子词,?弹词,连厢词315

(4)元杂剧315

(5)明传奇316

(6)词曲之沿革316

(a)曲之宫调牌名多本於词317

(b)曲之体制多本於词317

二 曲之体制319

(a)小令320

(1)摘调320

(2)重头320

(3)带过曲320

(4)集曲320

(5)演故事者321

(b)套数321

(1)寻常散套322

(2)重头加尾声322

(3)无尾无者322

(c)杂剧322

(1)一本四折322

(2)一折一调韵323

(3)楔子324

(4)一人独唱325

(5)题目,正名325

(d)传奇326

(1)出目326

(2)每出无一定之宫调,且许换韵326

(3)破一人独唱之例327

(4)楔子327

(5)下场诗327

三 南北曲之声律327

(1)宫调329

(2)调名331

(3)北曲套数332

(4)南北合套337

(5)南词套数338

(6)犯调339

(7)排场及剧情340

(8)声韵342

(9)衬字343

四 曲之修词344

(1)字法344

(a)用字344

(b)衬字345

(c)务头346

(d)重字347

(e)闭口字347

(f)叠字348

(g)字音349

(2)句法349

(a)叠字句353

(b)叠句355

(c)排句355

(d)比较句356

(e)对偶——扇而对,重叠对,救尾对356

(f)末句360

(g)用事364

(3)章法366

(a)立主脑366

(b)密针线367

(c)减头绪368

(d)避重复369

五 曲之艺术370

(1)描写——写人,写景,咏物370

(2)叙事378

(3)抒情—悲伤语,愁怨语,雄健语,委宛语,旷达语,本色语382

(4)想像——设想,想像389

六 南北曲之派别390

(A)北曲391

(1)关汉卿392

(2)王实甫393

(3)白朴394

(4)马致远395

(5)郑光祖396

(6)宫天挺397

(7)乔吉甫397

(8)张可大398

(9)沈和398

(B)南曲399

(1)高明400

(2)王九思401

(3)梁辰鱼402

(4)汤显祖402

(5)沈璟403

(6)李开先405

(7)郑若庸405

(8)徐渭406

(9)阮大铖406

(C)清代曲家408

(1)吴伟业408

(2)李玉409

(3)尤侗410

(4)李渔410

(5)洪升411

(6)孔尚任411

七 余论41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