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长度计量人员实用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长度计量人员实用手册](https://www.shukui.net/cover/5/34365101.jpg)
- 梁国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7118021261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544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55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长度计量人员实用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常用量具及其管理1
第一节 量块和角度块1
一、量块1
二、角度块4
第二节 简易量具5
一、钢直尺5
二、钢卷尺6
三、钢围尺和π尺7
第三节 卡尺8
一、游标卡尺8
二、带表卡尺8
三、电子数显卡尺9
四、深度游标卡尺9
五、高度游标卡尺9
六、齿厚游标卡尺10
第四节 千分尺10
一、外径千分尺10
二、杠杆千分尺11
三、杠杆卡规11
四、内径千分尺12
五、内测千分尺12
六、深度千分尺13
七、公法线千分尺13
八、杠杆公法线千分尺13
九、三爪式内径千分尺14
十、电子数显三爪式内径千分尺14
十一、奇数沟千分尺14
十二、尖头千分尺15
十三、板厚和壁厚千分尺15
十四、螺纹千分尺16
第五节 指示表16
一、百分表16
二、千分表17
三、杠杆百分表17
四、内径表18
五、杠杆齿轮比较仪19
六、扭簧比较仪19
七、光学扭簧仪21
八、气动量仪21
第六节 平直度量具22
一、单面平晶22
二、双面平晶24
三、长平晶25
四、研磨面平尺25
五、平板25
六、平尺26
七、方箱(方铁)27
第七节 角度量具28
一、90°角尺28
二、正弦规28
三、水平仪29
第八节 量规30
一、光滑极限量规30
二、圆锥量规30
三、螺纹量规31
第九节 最高计量标准的建立32
一、建立企业最高计量标准的原则32
二、计量标准及其辅助器具33
三、量值传递管理33
第十节 计量器具的管理39
一、计量标准器具管理39
二、工作计量器具管理39
第二章 长度尺寸的测量42
第一节 常用测量仪器简介42
一、平直度测量仪42
二、立式光学计42
三、投影光学计43
四、超级光学计43
五、立式测长仪43
六、万能测长仪44
七、测长机45
八、工具显微镜46
九、万能工具显微镜48
十、莱茨万能测量机49
十一、投影仪49
十二、接触式干涉仪50
十三、光学分度头50
十四、像点比长仪51
十五、三坐标测量机51
第二节 计量器具的选择51
一、选择原则51
二、选择方法52
第三节 长度尺寸测量的原则59
一、阿贝原则59
二、最小变形原则60
三、最短测量链原则60
四、封闭原则61
五、基准统一原则61
第四节 尺寸的测量61
一、尺寸测量对环境的要求61
二、圆柱轴径的测量64
三、圆柱孔径的测量71
四、板状样板尺寸的测量79
五、大尺寸的测量85
第三章 角度和锥度的测量87
第一节 测量角度常用仪器87
一、光学测角仪(分光计)87
二、光学分度头89
三、光学分度台92
四、数显分度台93
五、多齿分度台93
六、小角度测量仪94
第二节 一般角度的测量97
一、样板角度的测量97
二、其他工件角度的测量99
第三节 中心角度的测量104
一、两斜孔角度的测量104
二、中心角度的测量105
第四节 圆分度的测量106
一、圆分度的测量106
二、孔分度的测量106
第五节 锥度的测量107
一、综合测量107
二、间接测量108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误差的测量112
第一节 形状误差的测量112
一、直线度误差的测量112
二、平面度误差的测量122
三、圆度误差的测量133
四、圆柱度误差的测量142
五、轮廓度误差的测量145
第二节 位置误差的测量147
一、平行度误差的测量147
二、垂直度误差的测量153
三、倾斜度误差的测量159
四、同轴度误差的测量162
五、对称度误差的测量165
六、位置度误差的测量167
七、圆跳动误差的测量171
八、全跳动误差的测量173
第五章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176
第一节 表面粗糙度参数176
一、三类特性参数176
二、五个常用参数176
第二节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器179
一、光切显微镜179
二、干涉显微镜182
三、触针式电动轮廓仪184
四、部分轮廓仪简介189
第三节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192
一、测量的基本原则194
二、比较测量法195
三、非接触法测量法197
四、接触法测量表面粗糙度200
五、印模测量法209
六、测量实例209
第六章 复杂轮廓形状工件的测量212
第一节 手工测量212
一、非整圆弧的测量212
二、整圆的测量212
三、交点尺寸的测量213
第二节 半自动测量214
一、测量系统214
二、常规测量216
三、仿真组合测量221
第七章 螺纹的测量232
第一节 圆柱外螺纹的测量232
一、大径的测量232
二、中径的测量232
三、螺距的测量239
四、牙型半角的测量242
第二节 圆柱内螺纹的测量244
一、用量规综合测量244
二、小径的测量244
三、中径的测量245
四、螺距的测量248
五、牙型半角的测量249
第三节 圆锥管螺纹的测量249
一、锥度的测量249
二、螺距及牙型半角的测量251
三、中径的测量252
第八章 丝杠的测量255
第一节 梯形螺纹丝杠的测量255
一、术语定义及测量项目255
二、螺距和螺旋线的测量257
三、中径和牙型半角的测量264
第二节 滚珠丝杠副的测量265
一、主要几何参数的术语和定义265
二、滚珠丝杆副的测量266
第九章 齿轮的测量280
第一节 公差组和常用测量仪器280
一、公差组280
二、常用测量仪器282
第二节 齿轮的测量286
一、齿圈径向跳动的测量286
二、齿距的测量287
三、基节的测量296
四、齿形的测量298
五、齿向的测量306
六、齿厚的测量309
七、公法线长度的测量312
八、综合测量314
九、整体误差测量320
第三节 圆锥齿轮的测量328
一、检验组329
二、齿距的测量329
三、齿圈跳动的测量329
四、齿厚的测量329
五、侧隙的测量330
六、综合测量330
七、整体误差测量332
第四节 用三坐标测量机测量齿轮333
一、圆柱齿轮的测量333
二、锥齿轮的测量338
三、测量举例341
第十章 蜗轮蜗杆的测量345
第一节 蜗轮的测量345
一、切向综合误差的测量345
二、径向综合误差的测量345
三、齿距误差的测量346
四、齿圈径向跳动的测量348
五、齿形误差的测量348
六、齿厚偏差的测量349
第二节 圆柱蜗杆的测量349
一、螺旋线误差的测量349
二、轴向齿距误差的测量350
三、齿形误差的测量352
四、齿槽径向跳动的测量352
五、齿厚偏差的测量352
第三节 蜗杆副的测量355
一、切向综合误差的测量355
二、接触斑点的测量355
三、侧隙的测量356
第十一章 滚动轴承的测量358
第一节 概述358
一、新旧标准对照358
二、测量负荷358
第二节 测量专用器具359
一、内径检查仪359
二、外径检查仪360
三、径向游隙测量仪360
四、内外径标准规360
五、测量用心轴360
六、径向游隙标准配对规361
第三节 尺寸的测量362
一、注意事项362
二、内孔直径的测量362
三、外径的测量369
四、宽度的测量375
第四节 旋转精度的测量379
一、内圈端面对内径跳动的测量379
二、内圈径向跳动的测量380
三、外圈径向跳动的测量383
四、内圈端面对滚道跳动的测量384
五、外圈端面对滚道跳动的测量385
六、倾斜度变动量的测量386
七、厚度变动量的测量386
第五节 径向游隙的测量388
一、深沟球轴承径向游隙的测量388
二、调心球轴承径向游隙的测量391
三、圆柱和滚针轴承径向游隙的测量391
四、调心滚子轴承径向游隙的测量392
第十二章 复杂刀具的测量393
第一节 常用测量仪器393
一、PWF-250/300型滚刀检查仪393
二、CGW-300型数控滚刀测量机396
三、CCZ-40型齿轮测量中心398
四、几种仪器能测量的项目400
第二节 齿轮刀具的测量401
一、盘形齿轮铣刀的测量401
二、指形齿轮铣刀的测量403
三、齿轮滚刀的测量404
四、插齿刀的测量414
五、盘形剃齿刀的测量421
第三节 蜗轮刀具的测量423
一、蜗轮滚刀的测量423
二、圆弧齿蜗轮滚刀的测量429
第四节 螺纹刀具的测量430
一、螺旋槽丝锥的测量430
二、公制锥螺纹滚丝轮的测量435
三、搓丝板的测量437
第五节 成形刀具的测量439
一、拉削刀具的测量439
二、成形铣刀的测量446
第十三章 三维坐标的测量447
第一节 三坐标测量机及其测头的结构447
一、结构型式447
二、测头的结构448
第二节 三维坐标的测量451
一、测头的选择及校准452
二、标准几何元素的测量453
三、坐标的建立和基准的选择457
四、测量结果的换算458
五、形位误差的评定459
第三节 二三维曲线的测量464
一、二三维曲线464
二、已知曲线的测量464
三、未知曲线的测量466
四、测量曲线举例469
第四节 三维坐标测量举例474
一、测量检具474
二、端面凸轮的测量475
三、螺旋角的测量476
四、计算机通讯程序的应用477
第五节 CNC程序编制原则及注意事项477
一、CNC程序477
二、学习编程的流程478
三、编程原则及注意事项478
四、编程举例479
第六节 三维坐标测量误差分析481
一、机器固有误差481
二、测量中产生的误差481
第七节 精度检查和保养482
一、精度检查482
二、维护保养484
第十四章 平台(万能)测量487
第一节 常用测量工具487
一、常用量具487
二、常用工具487
第二节 平台测量489
一、交点尺寸的测量489
二、相关尺寸的测量494
三、斜孔坐标尺寸的测量497
四、平面角度的测量498
五、圆锥体的测量501
六、内凹孔径的测量503
七、圆弧半径的测量505
第十五章 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507
第一节 概述507
一、误差及其表达方式507
二、测量误差的来源508
三、测量不确定度510
第二节 误差的基本性质511
一、随机误差及其性质511
二、系统误差及其性质511
三、粗大误差及其性质514
第三节 等精度直接测量的数据处理515
一、处理步骤515
二、举例516
第四节 不等精度直接测量的数据处理519
一、权及其确定方法520
二、测量结果的加权处理521
第五节 误差传递与间接测量的数据处理522
一、误差传递的基本公式522
二、系统误差的传递522
三、随机误差的传递523
四、误差传递的应用525
五、间接测量的数据处理527
第六节 测量误差的合成529
一、合成的必要性529
二、已定系统误差的合成530
三、A类不确定度分量的合成530
四、B类不确定度分量的合成532
五、测量的总不确定度534
六、合成实例535
七、测量结果的报告537
第七节 数值的修约537
一、近似数538
二、数值修约规则538
三、运算中有效位数的取舍541
四、极限数值判定方法542
参考文献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