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避险求强 中国军工“入世”对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避险求强 中国军工“入世”对策
  • 叶卫平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出版社
  • ISBN:7200042420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81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95页
  • 主题词:世界贸易组织(学科: 影响 学科: 国防工业 地点: 中国) 世界贸易组织 国防工业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避险求强 中国军工“入世”对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航空工业“入世”实力1

一、航空工业产业构成1

(一)两大集团由来1

(二)民用航空工业2

(三)第三产业和非主业民品3

二、主业民品生产能力5

(一)支线客机生产能力5

(二)通用飞机生产能力8

(三)地效飞机生产能力9

(四)民用直升机生产能力11

(二)“西飞”转包能力12

(一)总体转包能力12

三、转包和组装能力12

(三)“沈飞”转包能力15

(四)“成飞”转包能力15

(五)“上航”组装能力17

四、非主业民品生产能力18

(一)汽车、摩托车生产能力19

(二)汽车零部件生产能力21

(三)机电产品生产能力22

(四)轻工产品生产能力27

(五)新能源和环保设备生产能力29

(六)小型机械生产能力32

(七)建材生产能力34

一、航空工业“入世”机遇36

(一)有利于引进技术36

第二章 航空工业“入世”机遇与挑战36

(二)有利于进入国际市场43

二、航空工业“入世”挑战46

(一)军品部门的挑战46

(二)主业民品部门的挑战59

(三)非主业民品部门的挑战70

第三章 航空工业“入世”对策77

一、目标是消除不安全因素77

(一)硬风险因素77

(一)非对称打击的主要手段78

(二)软风险因素78

二、从西方航空工业找压力78

(二)美国F22的压力80

(三)日本F2的压力82

(四)美国隐身B2的压力84

(五)美国超级B3的压力89

(六)美国E2、E3的压力91

(七)美国电子侦察机的压力93

(八)美国鱼鹰和科曼奇的压力96

(九)美国空中霸王和C40A的压力101

(一)俄罗斯航空人有志气103

三、向俄罗斯航空工业学习103

(二)向S37学习104

(三)向米格1.42学习106

(四)向其他第五代歼击机学习109

(五)向米格29改进型学习109

(六)向苏30改进型学习112

(七)向苏39和苏32学习114

四、走自主开发和创新之路116

(一)加快核心技术的自主开发116

(二)弘扬协作攻关精神118

(三)实行跳跃式赶超119

(四)大力开拓国际市场120

(一)航天工业产业构成124

第四章 航天工业“入世”机遇与挑战124

一、航天工业“入世”实力124

(二)航天工业空间构成126

(三)主业民品火箭制造发射能力126

(四)主业民品卫星制造能力128

(五)非主业民品制造能力130

二、航天工业“入世”机遇133

(一)军品部门的间接机遇133

(二)增加卫星市场份额134

(三)火箭发射市场机遇135

(一)歧视不会消除136

三、航天工业“入世”挑战136

(二)中国企业相对弱小137

(三)非主业民品冲击严重139

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对策142

(一)弘扬“两弹一星”精神142

(二)抓紧“撒手锏”的研制143

(三)加强产学研结合144

(四)退出辅业,强化主业145

(五)积极开发国际民品市场147

一、核工业“入世”实力150

(一)核工业产业构成150

第五章 核工业“入世”机遇与挑战150

(二)核工业空间布局153

(三)核工业民品制造能力155

二、机遇和挑战并存158

(一)“入世”机遇158

(二)“入世”挑战159

三、抓住机遇战胜挑战的对策163

(一)既有远虑方无近忧163

(二)实施科技兴核战略164

(三)坚定地走国产化道路166

一、船舶工业“入世”实力168

(一)船舶工业产业构成168

第六章 船舶工业“入世”机遇与挑战168

(二)民用船舶建造能力169

(三)船舶修理能力172

(四)非主业民品制造能力172

二、船舶工业“入世”机遇174

(一)进入国际市场机遇174

(二)有利于引进技术175

(三)有利于结构调整176

三、船舶工业“入世”挑战176

(一)国内市场竞争加剧176

(二)反倾销反补贴威胁加大177

(一)实施优先保军战略178

四、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的对策178

(二)加速技术创新181

(三)实施有序发展183

(四)继续开拓国际市场183

(五)加大扶持力度186

第七章 兵器工业“入世”机遇与挑战189

一、兵器工业“入世”实力189

(一)兵器工业产业结构189

(二)民品制造能力190

二、兵器工业的“入世”机遇194

(一)民品部门的机遇194

(二)引进先进技术的机遇196

(三)利用外资的机遇197

三、兵器工业的“入世”挑战198

(一)军品出口的挑战198

(二)主业民品受到的挑战202

(三)兵器人才流失的挑战205

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对策206

(一)加大财政扶持力度206

(二)实施出口多元化战略207

(三)提高非价格竞争能力208

一、中国钢铁工业竞争力210

(一)产业集中度低210

第八章 钢铁工业“入世”机遇与挑战210

(二)是大国而非强国211

二、中国特殊钢行业竞争力216

(一)已有一定规模216

(二)“瓶颈”尚未突破217

三、特殊钢行业“入世”机遇与挑战219

(一)“入世”机遇219

(二)“入世”挑战221

四、特殊钢行业应对措施222

(一)实行专业化分工222

(二)上下游接龙223

(三)优化装备结构224

(四)调整企业结构225

(五)扶持力度要加大226

(六)加强反倾销诉讼能力227

第九章 有色金属工业“入世”机遇与挑战229

一、有色金属工业竞争力229

(一)三大行业初具规模229

(二)资源参差不齐231

(三)进口大于出口232

二、有色金属工业“入世”机遇234

(一)有利于优势产品出口234

(二)有利于放宽出口235

(四)有利于反击歧视性反倾销236

(三)有利于稳定进口货源236

三、有色金属工业“入世”挑战237

(一)“入世”体质欠佳237

(二)挑战不可轻视239

四、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的对策241

(一)加大扶持力度241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244

(三)建立产学研一条龙246

第十章 “入世”与其他国防相关工业248

一、与跨国公司比规模248

(一)五百强中的小个子248

(二)经济效益相形见绌250

(一)油料工业251

二、原材料工业“入世”实力251

(二)合成材料工业253

(三)磁性、合金材料工业257

(四)金刚石工业259

(五)陶瓷材料工业259

三、机械工业“入世”实力262

(一)机械产品市场占有率262

(二)电线电缆工业264

(三)模具工具工业265

(四)机床仪表工业266

(五)燃气轮机工业267

(六)机器人工业268

(七)污染防治工业269

四、空间上的不安全270

(一)工业结构轻型化趋势270

(二)空间布局重心东移271

五、抓紧“入世”过渡期275

(一)实施超常规扶持275

(二)组建超级航空母舰276

(三)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276

(四)利用关贸总协定第21条277

(五)要有“入世”高起点278

主要参考文献27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