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传统政治思维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刘泽华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 ISBN:7538314318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568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57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传统政治思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前言1
一商代“神佑王权”政治观1
(一)神权王权合一思想1
目 录1
前言1
(一)神权王权合一思想1
一商代“神佑王权”政治观1
(二)商王“余一人”的专制思想5
(二)商王“余一人”的专制思想5
(三)几个关于政治调节机制的概念7
(三)几个关于政治调节机制的概念7
二 畏天法祖,敬德保民:西周君臣的政治思路11
二 畏天法祖,敬德保民:西周君臣的政治思路11
(一)周人的天命政治观12
(一)周人的天命政治观12
(二)注重人事的思维倾向19
(二)注重人事的思维倾向19
(三)邦家合一与父家长专制主义29
(三)邦家合一与父家长专制主义29
(四)效法先王与“率由旧章”39
(四)效法先王与“率由旧章”39
(五)君臣一体,互补相须45
(五)君臣一体,互补相须45
(一)怨天尤“王”——思想解放的起点52
三从神到人:春秋政治意识的转型52
(一)怨天尤“王”——思想解放的起点52
三从神到人:春秋政治意识的转型52
(二)由重神向重人的转变59
(二)由重神向重人的转变59
(三)德与政治伦理化71
(三)德与政治伦理化71
(四)“业用”旧法与“救世”思想77
(四)“业用”旧法与“救世”思想77
四 百家争鸣与政治理性的发展86
(一)诸侯异政,诸子异说86
四 百家争鸣与政治理性的发展86
(一)诸侯异政,诸子异说86
(二)百家争鸣的自由度93
(二)百家争鸣的自由度93
(三)政治理性的发展112
(三)政治理性的发展112
五天君同道观115
(一)天君同道的社会本质和政治效应115
五天君同道观115
(一)天君同道的社会本质和政治效应115
(二)天君同道的类型123
(二)天君同道的类型123
(三)天君同道:一种永恒的政治和道德模式133
(三)天君同道:一种永恒的政治和道德模式133
六人性论与治人之道136
(一)人性问题的提出136
六人性论与治人之道136
(一)人性问题的提出136
(二)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关系143
(二)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关系143
(三)人的价值与政治取向150
(三)人的价值与政治取向150
(四)人性与专制主义157
(四)人性与专制主义157
七矛盾观与政治运作方式164
七矛盾观与政治运作方式164
(一)贵柔用弱论与无为而治166
(一)贵柔用弱论与无为而治166
(二)势不两立说与强权政治176
(二)势不两立说与强权政治176
(三)中庸之道与礼仁政治183
(三)中庸之道与礼仁政治183
八历史观与政治方向的选择196
八历史观与政治方向的选择196
(一)历史观之一:道的承继与调节197
(一)历史观之一:道的承继与调节197
(二)历史观之二:自然进程与人为的冲突206
(二)历史观之二:自然进程与人为的冲突206
(三)历史观之三:分期进化说211
(三)历史观之三:分期进化说211
(四)历史观之四:五德终始循环论217
(四)历史观之四:五德终始循环论217
(五)历史观与经验型政治思维220
(五)历史观与经验型政治思维220
(一)君主:政治轴心223
(一)君主:政治轴心223
九君论223
九君论223
(二)君主起源说225
(二)君主起源说225
(三)君权至上229
(三)君权至上229
(四)君权合法性240
(四)君权合法性240
(五)君主类型:现实与理想的冲突247
(五)君主类型:现实与理想的冲突247
(一)君臣:政治统一体252
(一)君臣:政治统一体252
十臣论252
十臣论252
(二)君臣关系诸说255
(二)君臣关系诸说255
(三)君主臣辅运作形态262
(三)君主臣辅运作形态262
(四)以道义制约君权270
(四)以道义制约君权270
(五)臣的品分、用贤与国运277
(五)臣的品分、用贤与国运277
(六)臣的工具性281
(六)臣的工具性281
(一)得民者昌,失民者亡284
十一民论284
十一民论284
(一)得民者昌,失民者亡284
(二)论君主与民的关系289
(二)论君主与民的关系289
(三)治民方略:富民、瘠民、弱民、300
用民有度300
(三)治民方略:富民、瘠民、弱民、300
用民有度300
(四)重民非民主304
(四)重民非民主304
(一)国家的不同称谓及其整合306
十二国家论306
十二国家论306
(一)国家的不同称谓及其整合306
(二)国家起源311
(二)国家起源311
(三)国家体制317
(三)国家体制317
(四)国家职能321
(四)国家职能321
(五)国家至上与国以民为本331
(五)国家至上与国以民为本331
十三 礼与“以礼治国”339
十三 礼与“以礼治国”339
(一)礼学的兴起340
(一)礼学的兴起340
(二)礼的政治、伦理价值346
(二)礼的政治、伦理价值346
(三)礼之质——“分”与“和”355
(三)礼之质——“分”与“和”355
(四)礼的社会历史依据与礼的永存性363
(四)礼的社会历史依据与礼的永存性363
(五)礼对思想文化的影响370
(五)礼对思想文化的影响370
十四法与“以法治国”375
十四法与“以法治国”375
(一)论法的起源与本质375
(一)论法的起源与本质375
(二)立法原则379
(二)立法原则379
(三)一断于法391
(三)一断于法391
(四)法治与君主专制398
(四)法治与君主专制398
十五无为政治论404
十五无为政治论404
(一)法自然与权术404
(一)法自然与权术404
(二)返回自然与对权力的批判412
(二)返回自然与对权力的批判412
(三)“法天合德”的王霸术419
(三)“法天合德”的王霸术419
(四)君驭臣的无为之术432
(四)君驭臣的无为之术432
(五)综合诸家的无为政治论439
(五)综合诸家的无为政治论439
(一)政治理想的缘起444
十六政治理想与统治者的自我调节444
(一)政治理想的缘起444
十六政治理想与统治者的自我调节444
(二)理想的“有道”政治448
(二)理想的“有道”政治448
(三)“道高于君”466
(三)“道高于君”466
十七顺天应人:圣人革命477
十七顺天应人:圣人革命477
(一)权力的合法性与革命的前提478
(一)权力的合法性与革命的前提478
(二)革命的目的及方式482
(二)革命的目的及方式482
(三)革命主体的现实选择与道德意义的弱化489
(三)革命主体的现实选择与道德意义的弱化489
(四)民——革命的工具493
(四)民——革命的工具493
(五)圣人革命论的意义495
(五)圣人革命论的意义495
十八君子小人:政治人格的基本类型497
(一)从等级身份到政治人格497
(一)从等级身份到政治人格497
十八君子小人:政治人格的基本类型497
(二)小人的特质与政治功能500
(二)小人的特质与政治功能500
(三)君子的特质与君子人格504
(三)君子的特质与君子人格504
(四)君子与人治517
(四)君子与人治517
十九圣化——道、王、神一体化522
(一)“圣”的本义及在文化转型中的演变522
(一)“圣”的本义及在文化转型中的演变522
十九圣化——道、王、神一体化522
(二)诸子对圣人的设计及其品分528
(二)诸子对圣人的设计及其品分528
(三)“道化”——圣道同体535
(三)“道化”——圣道同体535
(四)“王化”——圣王合一548
(四)“王化”——圣王合一548
(五)“神化”——神圣一体559
(五)“神化”——神圣一体559
后记567
后记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