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法律与历史 论《德国民法典》的形成与变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德)罗尔夫·克尼佩尔(Rolf Knieper) 朱岩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7503641908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32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61页
- 主题词:民法-法典-历史-德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法律与历史 论《德国民法典》的形成与变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自由、理性、情感、结构和法律中心主义问题导论1
第一节 为什么随着时间的变迁,个人、私人和国家会徘徊于中心地位与次要地位之间1
第二节 为什么法律中心主义并没有退居次要地位?11
第二章 《德国民法典》的形成与法典全貌17
第一节 法典化缘何成为19世纪这一时代的任务?17
第二节 如何准备、起草《德国民法典》,其遭受什么样的批评,其如何被通过?22
第三节 为什么《德国民法典》的最后文本负有承担德国普通法的义务;虽然人们批评法典缺乏现代性、社会性以及批评法典没有引起社会改革,但为什么此种批评却有失公正?33
一、结构与内容33
二、比较法的评价38
三、社会问题41
四、公的层面53
第三章 论人、人格人和法律主体的自由和义务以及重点探讨人法、家庭法和继承法58
第一节 为了规定权利能力,学理为什么首先将所有的人(Menschen)定义为人格人(Personen),然后将所有人格人定义为人58
一、一般的权利能力58
二、意志天赋作为结构上的障碍62
三、在结构上克服“意志天赋”的结构所带来的局限66
第二节 为了能够被视为完整的人格人和法律主体,人应如何具有此种性质?74
一、通过涤净情感在规范上纯化自由,通过涤净意愿在规范上纯化意志76
二、思辨想像中的人作为道德的人(Personne Morale),或者:先验的庸俗化(Banalisierung)83
三、理性的(法律抽象的)人与机械化世界的统一88
第三节 为了能够被视为完整的法律主体,人是如何在近代的理性中被创造出来,并且如何解释此种创造?91
第四节 家庭及支撑家庭的法律是如何产生、如何维护理性自由中的法律主体,而这对家庭和支撑家庭的法律来说总是很难做到的102
一、问题102
二、《德国民法典》原初方案中的家庭世界与财产世界104
三、家庭法的改革112
四、困难的、令人不安的告别家长制家庭114
一、机械的人119
第五节 在结构上应如何接受家庭——人的情况119
二、存续两个世界的结构120
三、作为伦理的国家124
四、民法的程式化(Schematisierung)126
五、虚拟化(Virtualit?t)129
第四章 论行为的自由与义务并着重探讨债法130
第一节 为什么市民社会中的法律主体的行为只受制于由国家制定、以强制力加以保障的民法并且就民法本身而言,为什么其受制于市民社会?130
一、意志自由理论中作为“困境”的义务130
二、经由国家法律形成的义务——合同要约135
三、经由国家法律形成的义务——合同140
四、在理性中,意志自我拘束作为经由法律而形成的意志本质认同性145
五、困难地并充满忧虑地告别理性拘束中的自由意志149
六、通过国家与法律所形成的义务的历史特殊性152
第二节 为什么改革和法律的进一步发展并没有使民法典的基本框架失效,其也没有必然改进法的状况,但是人们为什么却一再试图改革和推动法律的进一步发展160
一、法律的必然不完整性160
二、必要的法律发展及其失败的例子162
三、家庭法与债法的矛盾交汇171
四、对法典文本解释的变化176
一、意志原则结构的命运183
第三节 为什么诸理论并没有使《德国民法典》的基本观点失效,且该理论并不必然改进法典的实践,但为什么人们却又一再尝试?183
二、自我决定(Selbstbestimmung)的结构命运188
三、有机的团结(Organische Solidarit?t)?199
四、作为一般的功能者的法律载体?202
五、一个话语的人类学?205
六、实质化(Materialisierung)208
第四节 为什么义务和权利已经存在了统一的法律基础,债法却仍然规定了二分法?216
一、履行义务217
二、支付货币的义务222
一、划分的思考235
第五章 论所有权的自由和义务,重点讨论物权235
第一节 为什么形式、内容、对象和功能表明《德国民法典》将所有权法和物权法置于债法之后是正确的?235
二、所有权形式238
三、使用权和处分权242
四、作为人与人关系物化形式的所有权246
五、所有权的客体249
六、用益义务和处分义务256
第二节 为什么静态和规范的物化不断解体,并且这消解了所有权?264
一、问题264
二、财产法上的公的义务267
三、扩张所有权的概念?271
四、债法的扩张274
五、物本身作为经济财产278
六、对象在本质上转化(Transsbustantiation)到货币中281
写在东方:后记295
附录301
参考书目301
内容对照索引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