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抗战中的中国政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抗战中的中国政治](https://www.shukui.net/cover/76/34373462.jpg)
- 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翻印 著
- 出版社: 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
- ISBN:
- 出版时间:1957
- 标注页数:452页
- 文件大小:7MB
- 文件页数:47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抗战中的中国政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目前政治机构的弊端与变更3
一 最高级的行政机构中所见弊端的形形色色3
(一)铺床迭架的机构3
(二)法制由个人的感情定夺6
(三)公务员的来源是私人荐引6
(四)吓人听闻的兼差兼薪9
(五)官样文章的行政计划10
(六)等于具文的法令11
(七)无人遵守的办公时间12
(八)人力、时间与物质的可痛浪费12
(九)劳逸不均与待遇不公14
(十)漫无标准的裁员15
(十一)官僚制度所不可免的结果——贪污的横流16
(十二)腐败的官僚生活总结17
(一)散漫错杂的机构与互相抵制的系统21
二 省级行政机构中所见弊端的形形色色21
(二)沦陷区域现行省制之不当23
(三)省县职权之失调25
(四)繁杂的公文手绩与低微的行政效率26
(五)徒托空言的省主席之一例27
(六)头重脚轻和以民为壑的财政制度28
(七)说不清楚的贪污糊涂帐29
(八)坐以待薪及荒淫无耻的官僚生活31
三 县级行政机构中所见弊端的形形色色32
(一)“等因奉此”的官僚机构32
(二)五光十色的上下级关系33
(三)县长、胥吏、士豪的狼狈为奸和层层剥削36
(四)县政腐败的一个缩影38
(五)无奇不有,无恶不作的若干官僚典型39
(六)动员民众的枷锁49
(一)保甲制度是士劣鱼肉平民的工具51
四 官僚政治的最下层基础——区乡级行政机构51
(二)区长、联保主任、保甲长以吃人为生活52
(三)在山有虎、在区有虎53
(四)宰割民众妨碍抗战的下级罪恶之渊薮55
五 官僚政治下千篇一律的兵役制度64
(一)兵役困难的原因鸟瞰64
(二)敲诈勒索一切灾祸放在贫民身上65
(三)抓壮丁如捉罪犯70
(四)把人先打个半死而后来勒索他71
(五)抽签决定的把戏72
(六)所谓“抽仇人、免死罪”73
(七)迫民上梁山的例子73
(八)有些老百姓被迫乘舟浮于海77
六 政治掠夺下农民生活的缩影78
(一)剥肌见髓的农民生活78
(二)使你无法喘息的重重压榨79
(三)官吏成了农民的债主80
七 抗战以来若干行政机构的变更80
(一)最高国防委员会的设置80
(二)行政院机构的若干更动81
(三)战地党政委员会的设立81
(四)省级行政机构的变更82
(五)行政督察专员职权的变更82
(六)二十八年颁布的县各级组织纲要82
附:评县各级组织纲要90
八 抗战后若干省区的光明面99
(一)一种模范的县政99
(二)乡级政治革新的试验102
(三)兵役运动的某些开明的方式104
(一)国民参政会的组织条例113
第二编 国民参政会的召集及其经过113
一 国民参政会的组织、职权与成分113
(二)第一届参政员的党派成分116
二 国民参政会第一届大会116
(一)全国各地各界对大会的建议摘录116
(二)大会的重要决议128
(三)汪派在第一届大会中的阴谋133
三 国民参政会第二届大会133
(一)各地各界对二届大会的建议133
(二)大会的重要决议139
(三)汪派在第二届大会中的阴谋142
四 国民参政会第三届大会143
(一)舆论界对三届大会的希望摘要143
(二)大会的重要决议145
(三)大会对于前两届大会决议实行之审查147
五 国民参政会第四届大会148
(一)各界的建议摘要148
(二)大会的重要决议150
(三)张一麐代表全体参政员对议长的答词152
六 国民参政会第五届大会153
(一)舆论界对五届大会的希望153
(二)大会的重要决议156
七 国民政府颁布之省市参议会组织条例159
第三编 抗战中的民主运动167
一 黑暗政治与民主政治的两种结果167
(一)黑暗政治是国难的根源167
(二)民主政治是统一团结与抗战胜利的基本条件167
二 抗战发动初时国人关于民主的呐喊168
(一)弱点首先表现在政治方面168
(三)需要民力与军力结合169
(二)需要彻底改造政治机构169
(四)独裁论的谬误170
(五)中共提议召集国民会议171
三 南京失守后,关于党派的问题171
(一)关于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意见171
(二)托派奸徒挑拔各党派的团结——所谓“一个党,一个主义”的口号172
(三)一个老国民党员关于党派问题的见解173
(四)关于党派问题的一个历史结论173
四 民主问题的再提起175
(一)抗战、统一与民主175
(二)民主与集权179
(三)关于民主实施的建议180
五 华北敌后的广大民主运动及民主政治182
六 国民参政会与民主政治182
报人争取言论自由的呼声184
七 为争取言论自由而斗争184
八 在抗战相持阶段的面前 中共再三呼吁民主政治185
(一)民主政治是发动全民族一切生动力量的推进机185
(二)自力更生、准备反攻的主要内容是民主政治186
九 争取民主政治的宪政运动187
(一)实行民主宪政的必要187
(二)能抗战的民众就必能实行宪政190
(三)政治斗争的新局势192
(四)实行宪政需要真正的内容193
(五)宪政运动的三个问题194
(六)需要大多数起来参加宪政活动196
(七)广大促进的必要197
(八)关于国民党中央对宪政运动指示的商榷199
(九)为新民主主义宪政方向而奋斗205
一 抗战中的工人运动209
(一)全国工人阶级英勇斗争的概观209
第四编 抗战中的民众运动209
(二)陕甘宁边区的工人运动216
(三)晋察冀边区的工人运动225
(四)晋东南的工人运动231
(五)晋南的工人运动237
(六)晋西的工人运动239
(七)苏鲁的工人运动241
(八)上海的工人运动246
二 抗战中的农民运动252
(一)晋察冀边区的农民运动252
(二)山西省的农民运动261
(三)河北省的农民运动及其他266
(四)山东省的农民运动及其他271
(五)江苏省的农民运动及其他274
(六)安徽省的农民运动及其他276
(七)活跃在浙东前线的农民组织279
三 抗战中的青年运动281
(一)陕甘宁边区的青年运动281
(二)晋察冀边区的青年运动285
(三)晋东南的青年运动287
(四)鲁西北的青年运动290
(五)南昌的青年团体及其工作291
(六)广西青年的参战潮291
(七)浙江一支走向民间的青年队伍292
四 抗战中的妇女运动294
(一)陕甘宁边区的妇女运动294
(二)华北的妇女运动298
(三)山东省的妇女运动306
(四)大后方及江南各省的妇女运动311
(一)一些公开破坏“唤起民众”的典型316
五 民众运动中的逆流316
(二)官方所谓“动员民众”的方策以及官办团体种种325
(三)民众运动的症结334
第五编 抗日民主政治的模范地区339
甲 民主的抗日根据地——陕甘宁边区339
一 边区民主政治的建设及其特点339
二 抗战时期的施政纲领与第一届参议会的决议343
(一)边区抗战时期的施政纲领343
(二)第一届参议会的决议346
三 民主政治的最下层348
(一)乡政权的组织系统348
(二)乡政权下的民主自由351
(三)乡政府的工作357
(四)乡政府的工作人员361
(一)投降派顽固派加紧破坏边区363
四 投降派顽固派的破坏政策与边区人民的严正自卫363
(二)严正自卫是边区人民和政府的态度365
五 缺点的存在与继续求进步366
乙 华北敌后新生的抗日民主政治367
一 关于敌后政权问题367
二 晋察冀边区的抗日民主政治369
(一)在混乱与危险中生长起力量369
(二)军政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与临时行政委员会的成立372
(三)军政民代表大会致电国民政府暨全国同胞报告边区政府成立的经过373
(四)各级政府的机构374
(五)各种新制度一瞥375
(六)政府与民众的联系376
(七)民主政治的最下层377
(八)政府的行政状况379
三 冀南的抗日民主政治385
(一)抗日民主政权产生的经过385
(九)政府工作人员的津贴制度385
(二)各级普通的选举387
(三)行政公署的八大施政方针388
(四)施政状况一瞥389
(五)参议会正式成立的经过390
四 关于冀西冀中平西民主政治的鳞片394
(一)在冀西394
(二)在冀中395
(三)在平西396
五 晋东南在二十九年春天事变前的抗日民主政治398
(一)行政会议的组织方法398
(二)政府与民众团体间的联系398
(三)民主政治的最下层399
(四)民众的罢官权与监政403
(五)民主的工作检查一例405
(六)行政人员的工作作风及生活406
六 晋西南在二十九年春天事变前的抗日民主政治408
(一)新政权建立的经过408
(二)各级行政会议的组织方法409
(三)政府与民众团体的关系410
(四)民主政治的最下层411
(五)施政方针411
七 晋西北的抗日民主政治412
(一)根据地建立的经过412
(二)二十九年春行署公布行政实施大纲413
(三)廉洁的政治414
(四)人民救国团体在民主政治下发展起来415
八 鲁西北在范筑先殉难前的抗日民主政治415
(一)在改造旧政权的基础上建立起新政权415
(二)民主政治的最下层416
(三)行政人员的生活416
(四)今日的鲁西北417
(一)新政权建立的经过418
(二)民主的选举418
(三)行政状况418
九 胶东的抗日民主政治418
(四)行政人员的生活419
十 豫北民主政治的萌芽419
(一)空前创举的民选419
(二)民众实施罢免权420
(三)民主政治的政绩421
(四)民众在民主政治下站起来421
十一 在荒凉的塞北——大青山产生了政治的新光明422
(一)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建立422
(二)教会问题的解决423
(三)蒙汉民族的团结423
(四)土匪的肃清424
一 中国国民党临时代表大会颁布的“抗战建国纲领”427
第六编 抗战中各党派团体及武装部队所颁布的抗战纲领及主张427
二 中国共产党于七七事变后颁布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429
三 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在抗战前所通过的初步政治纲领432
四 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第三党)的纲领441
五 中华民族革命大同盟在解散前的政治纲领442
六 中国青年党的抗战主张443
七 国家社会党的纲领443
八 中山学社的抗战主张445
九 南京失守后军委会第六部武汉办事处发表之二十条446
十 山西省民族革命十大纲领447
十一 浙江省战时政治纲领448
十二 广东省开放民众运动决议案449
十三 第五战区约法七章449
十四 第十八集团军七大纲领450
十五 东北反日总会及抗日联军政治纲领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