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追求卓越 从TIMSS看影响学生数学成就的因素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追求卓越 从TIMSS看影响学生数学成就的因素](https://www.shukui.net/cover/13/34376001.jpg)
- 鲍建生编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ISBN:7532091589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97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10页
- 主题词:数学-学校教育-对比研究-世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追求卓越 从TIMSS看影响学生数学成就的因素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 数学教育国际比较研究的发展历程2
2 历史上的几次国际数学教育比较研究4
2.1 IEA研究4
2.2 IAEP研究14
2.3 KASSEL项目16
2.4 PISA项目22
3 TIMSS概述27
3.1 合作机构28
3.2 研究目的28
3.3 研究设计30
3.4 TIMSS-R的研究设计31
4 TIMSS的价值与不足31
4.1 TIMSS的价值31
4.2 TIMSS的不足35
第二章 学生的数学成就39
1 TIMSS的样本设计40
1.1 年龄组的划分40
1.2 参加国家或地区41
1.3 成就测试的内容44
1.4 试卷设计46
1.5 自由回答题的评分指导47
1.6 TIMSS国际基准50
1.7 背景问卷50
1.8 管理与运作53
2 学生的总体成就55
2.1 TIMSS 1995的总体成就55
2.2 TIMSS 1999的总体成就62
3 学生在各块数学内容上的表现65
3.1 TIMSS 199567
3.2 TIMSS 199976
4 性别差异80
4.1 TIMSS 199580
4.2 TIMSS 199984
5 发展趋势86
6 正确对待TIMSS的成就评价90
第三章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教育背景93
1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94
1.1 TIMSS 199595
1.2 TIMSS 199999
2 学生对数学的兴趣103
2.1 TIMSS 1995104
2.2 TIMSS 1999107
3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看法111
3.1 主要学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111
3.2 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117
4 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123
4.1 TIMSS 1995123
4.2 TIMSS 1999127
5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135
5.1 TIMSS 1995135
5.2 TIMSS 1999138
6 学生的课外活动141
6.1 TIMSS 1995142
6.2 TIMSS 1999150
7 学生的家庭教育背景153
7.1 TIMSS 1995153
7.2 TIMSS 1999164
8 小结166
第四章数学课程171
1 概念模型与课程框架172
1.1 课程分析的概念模型173
1.2 TIMSS课程框架:课程的测量元素175
2 课程数据的收集与加工175
2.1 文献分析178
2.2 总体课题跟踪图181
2.3 课程数据库的构造182
3 各国或地区数学(期望)课程的总体特征185
3.1 数学课程标准(大纲)185
3.2 课程实施的监督与支撑体系190
3.3 数学的公共考试194
3.4 全系统范围的数学评价195
3.5 数学课时数198
3.6 对不同能力兴趣的学生的区分201
3.7 数学课程的重点207
3.8 数学课程对计算器的规定213
4 对8年级数学课程的分析216
4.1 8年级数学课程所包含的课题216
4.2 课程对各数学课题的重视程度221
5 小结222
第五章 教师与教学224
1 录像带研究:目的、价值与方法224
1.1 录像带研究的目的225
1.2 录像带研究的价值225
1.3 录像带研究的注意事项230
2 TIMSS录像带研究的程序与方法232
2.1 样本232
2.2 录像带的制作235
2.3 教师问卷237
2.4 录像带的技术处理与实录238
2.5 编码239
2.6 TIMSS-R录像带研究的新特点245
3 TIMSS录像带研究的初步结果251
3.1 教学内容251
3.2 课堂的组织258
3.3 教学过程263
3.4 教师与改革271
4 数学教师的职业特征276
4.1 师资培训276
4.2 数学教师的年龄与性别280
4.3 数学教师的学历水平281
4.4 数学教师的工作时间282
4.5 数学教师备课的主要参考资料284
4.6 同事之间讨论课程和教学问题的频率285
5 数学课堂教学的特征286
5.1 班级大小286
5.2 数学课时数288
5.3 数学课堂的组织形式289
5.4 数学课堂上教学设备的使用292
6 数学技能、推理和问题解决的教学293
6.1 数学课上学生从事的各种问题解决活动294
6.2 课堂上进行数学推理的频率297
6.3 日常生活知识在数学问题解决中的运用298
7 计算器和计算机的使用299
7.1 数学课堂上对使用计算器的规定300
7.2 数学课堂上使用计算器的频率301
7.3 计算器在数学课上的主要用途302
7.4 在数学课上是否经常使用计算机304
7.5 计算机与互联网305
8 数学家庭作业306
8.1 数学教师布置家庭作业的频率306
8.2 数学家庭作业与项目学习的联系308
8.3 数学教师对家庭作业的处理309
9 数学教学评价310
9.1 评价的途径310
9.2 评价结果的主要用途312
9.3 课堂数学测验与考试313
10 小结314
10.1 德国的“一堂典型的数学课”314
10.2 日本的“一堂典型的数学课”315
10.3 美国的“一堂典型的数学课”316
10.4 三个国家的教学模式316
第六章 案例研究320
1 研究背景322
1.1 主要研究课题323
1.2 研究方法323
1.3 研究人员324
1.4 研究过程325
2 教育标准326
2.1 教育系统326
2.2 学校的组织326
2.3 国家政府与教育标准327
2.4 州、地区和学区328
2.5 课程329
2.6 课程的实施334
2.7 学业评价335
2.8 学校之间的差异336
2.9 课堂中的标准338
2.10 入学考试340
2.11 教育的平等343
3 能力差异345
3.1 对能力差异的理解346
3.2 日本对能力差异的处理347
3.3 德国对能力差异的处理349
3.4 美国对能力差异的处理349
3.5 性别与分轨351
3.6 种族与分轨352
3.7 社会经济地位353
3.8 残疾学生354
3.9 天才儿童356
4 学校在青少年生活中的位置357
4.1 时间安排358
4.2 课外活动359
4.3 校外教育360
4.4 校外的娱乐活动360
4.5 家庭作业361
4.6 校外的社会生活363
4.7 打工364
4.8 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365
4.9 对教育的反应366
4.10 从高中到就业368
4.11 父母对青少年的影响370
4.12 同伴的影响371
4.13 社会背景372
5 教师的培训与日常生活373
5.1 成为一名教师374
5.2 对教师职业的态度378
5.3 教师的一天380
5.4 教学实践384
5.5 学校管理386
6 小结387
参考资料和相关文献390
后记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