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人际关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人际关系](https://www.shukui.net/cover/69/34384420.jpg)
- 王举忠等编 著
- 出版社: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ISBN:7203011003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390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9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人际关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中国传统交往思想与理论1
一、中国传统交往思想与理论的形成及其特点1
一、中国传统交往思想与理论的形成及其特点1
第一篇 中国传统交往思想与理论1
目录1
目录1
二、中国传统交往思想与理论的主要内容6
二、中国传统交往思想与理论的主要内容6
三、中国传统交往思想与理论的社会作用49
三、中国传统交往思想与理论的社会作用49
第二篇 中国传统交往的主要原则和方式53
第二篇 中国传统交往的主要原则和方式53
(一)交往原则之一:求利54
一、中国传统交往的主要原则54
一、中国传统交往的主要原则54
(一)交往原则之一:求利54
(二)交往原则之二:能忍62
(二)交往原则之二:能忍62
(三)交往原则之三:贵和68
(三)交往原则之三:贵和68
(四)交往原则之四:敬老71
(四)交往原则之四:敬老71
(五)交往原则之五:重义76
(五)交往原则之五:重义76
(六)交往原则之六:守信79
(六)交往原则之六:守信79
(七)交往原则之七:护亲83
(七)交往原则之七:护亲83
(八)交往原则之八:尊师86
(八)交往原则之八:尊师86
(九)交往原则之九:重男轻女91
(九)交往原则之九:重男轻女91
(十)君主交往原则:为己负人95
(十)君主交往原则:为己负人95
二、中国传统交往的主要方式101
二、中国传统交往的主要方式101
(一)丰富多彩的口语102
(一)丰富多彩的口语102
(二)形式多样的书面语言105
(二)形式多样的书面语言105
(三)象征性方式112
(三)象征性方式112
第三篇 中国人际关系的历史演变117
第三篇 中国人际关系的历史演变117
一、中国古代人际关系119
一、中国古代人际关系119
(一)原始社会的人际关系120
(一)原始社会的人际关系120
(二)中国奴隶制社会的人际关系135
(二)中国奴隶制社会的人际关系135
(一)封建社会的家庭人际关系145
(一)封建社会的家庭人际关系145
二、中国封建社会的人际关系145
二、中国封建社会的人际关系145
(二)封建社会的亲属和宗族关系147
(二)封建社会的亲属和宗族关系147
(三)封建社会的社会交往关系151
(三)封建社会的社会交往关系151
三、中国近代社会的人际关系170
(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人际关系170
(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人际关系170
三、中国近代社会的人际关系170
(二)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人际关系188
(二)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人际关系188
(一)人际关系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196
第四篇 人际关系的构成和中国传统人际关系的特点196
一、人际关系的构成196
一、人际关系的构成196
第四篇 人际关系的构成和中国传统人际关系的特点196
(一)人际关系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196
(二)人际关系的实现机制199
(二)人际关系的实现机制199
(三)人际关系的构成成份203
(三)人际关系的构成成份203
(四)人际沟通——人际关系的过程218
(四)人际沟通——人际关系的过程218
二、中国传统人际关系的特点226
二、中国传统人际关系的特点226
(一)中国传统人际关系的总体特点227
(一)中国传统人际关系的总体特点227
(二)中国传统血缘人际关系的特点236
(二)中国传统血缘人际关系的特点236
(三)中国传统地缘人际关系的特点249
(三)中国传统地缘人际关系的特点249
(四)中国传统业缘人际关系的特点253
(四)中国传统业缘人际关系的特点253
(五)中国传统趣缘人际关系的特点266
(五)中国传统趣缘人际关系的特点266
第五篇 中国人的社会心理275
一、中国人的社会心理的形式及其特征275
一、中国人的社会心理的形式及其特征275
第五篇 中国人的社会心理275
(一)血缘关系与血缘心理280
(一)血缘关系与血缘心理280
(二)宗族意识与宗族心理283
(二)宗族意识与宗族心理283
(三)地方意识与地缘心理290
(三)地方意识与地缘心理290
(四)行业意识与业缘心理295
(四)行业意识与业缘心理295
二、中国人的人格、性格、情绪、认识、行为和态度304
(一)中国人的人格304
(一)中国人的人格304
二、中国人的人格、性格、情绪、认识、行为和态度304
(二)中国人的性格308
(二)中国人的性格308
(三)中国人的情绪310
(三)中国人的情绪310
(四)中国人的认知315
(四)中国人的认知315
(五)中国人的行为和态度318
(五)中国人的行为和态度318
三、不同文化层次的中国人的意识和心理321
(一)低层次文化的中国人的意识和心理321
(一)低层次文化的中国人的意识和心理321
三、不同文化层次的中国人的意识和心理321
(二)高层次文化的中国人的意识和心理329
(二)高层次文化的中国人的意识和心理329
第六篇 民俗与人际交往333
一、民俗及其在交往中的作用333
一、民俗及其在交往中的作用333
第六篇 民俗与人际交往333
二、交往民俗的形式与特征349
二、交往民俗的形式与特征349
三、交往民俗的演变367
三、交往民俗的演变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