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应用心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教育应用心理学
  • 范安平,彭春妹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7307038285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92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12页
  • 主题词:教育心理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教育应用心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心理学与教育1

第一节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

二、心理学的学科属性4

第二节 心理学与教育7

一、心理学在教育中的作用7

二、与教育关系密切的心理学分支学科8

第二章 科学的心理观10

第一节 心理是脑的机能11

一、脑是心理的器官11

二、心理是脑的机能19

第二节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24

一、人的心理对客观现实具有依存性24

二、人的心理反映具有主观性25

三、人的心理反映具有能动性26

第三章 感知与教学28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概述28

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28

二、感觉和知觉的种类32

第二节 感觉和知觉的一般规律42

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42

二、感受性的变化规律44

三、知觉的特征48

第三节 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54

一、根据感知规律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55

二、观察及观察力的培养57

一、什么是记忆61

第四章 记忆61

第一节 记忆概述61

二、记忆的种类和品质62

三、记忆表象68

第二节 记忆过程的分析70

一、识记70

二、保持与遗忘76

三、再认与回忆82

四、记忆的心理卫生85

第三节 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86

一、运用识记规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86

二、根据遗忘规律有效地组织复习88

三、提高学生的回忆效率90

一、思维的概念与特征93

第五章 思维与教学93

第一节 思维概述93

二、思维的种类95

三、思维与语言98

第二节 思维过程与思维形式99

一、思维过程99

二、思维形式103

第三节 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106

一、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106

二、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110

第四节 创造性思维与教学115

一、什么是创造性思维115

二、创造思维的阶段116

三、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17

第五节 思维品质与教学121

一、思维的品质121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123

第六章 想像与教学125

第一节 想像概述125

一、想像的概念125

二、想像与实践活动的关系126

三、想像与思维127

四、想像的功能128

五、想像的生理机制129

第二节 想像的种类129

一、无意想像130

二、有意想像132

三、幻想132

第三节 想像的品质及其培养135

一、想像的品质135

二、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像力136

第七章 注意与教学139

第一节 注意概述139

一、注意的概念139

二、注意的功能141

三、注意的外部表现142

第二节 注意的种类与规律143

一、无意注意143

二、有意注意145

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关系147

四、有意后注意148

第三节 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49

一、无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49

二、有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51

三、两种注意交替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52

第四节 注意的品质及培养153

一、注意的广度153

二、注意的稳定性154

三、注意的分配156

四、注意的转移157

第八章 情绪、情感与教育159

第一节 情绪和情感概述159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159

二、情绪和情感的机体变化161

三、情绪和情感的基本功能163

第二节 情绪和情感的种类165

一、情绪的种类166

二、情感的种类169

第三节 情绪和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172

一、教师的感染力及其作用172

二、培养学生自我调节情绪的措施173

第四节 挫折及其应对175

一、挫折的概念176

二、挫折产生的原因177

三、挫折后的表现形式178

四、处理挫折的策略181

一、意志的概念185

第一节 意志概述185

第九章 意志与教育185

二、“意志自由”问题186

三、意志行动187

四、意志与认识的关系188

五、意志和情感的关系189

六、意志品质189

第二节 意志行动过程及其心理分析191

一、采取决定阶段191

二、执行决定阶段194

第三节 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195

一、中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195

二、中学生意志的培养197

一、个性的概念200

第一节 个性概述200

第十章 个性心理与教育(一)200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201

三、个性的形成与发展203

第二节 需要与教育205

一、需要的概念205

二、需要的作用206

三、需要的种类和需要层次理论206

四、青少年学生的需要与教育210

第三节 学习动机211

一、动机与学习动机212

二、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动机216

三、学习动机的激发、转化与维持216

一、兴趣的概念与分类218

第四节 学习兴趣218

三、青少年学生兴趣发展的基本趋势221

二、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221

四、兴趣的品质及其培养223

第十一章 个性心理与教育(二)226

第一节 能力概述226

一、能力的概念226

二、能力的分类227

三、智力与智力结构理论228

四、能力的测量232

第二节 能力与教育238

一、能力的发展与培养238

二、能力的差异与教育243

一、气质的概念253

第十二章 个性心理与教育(三)253

第一节 气质概述253

二、气质研究的发展254

三、气质的类型特征及其鉴定的方法258

第二节 气质与教育实践264

一、气质对学习智力活动的影响264

二、气质对教育实践工作的意义265

第十三章 个性心理与教育(四)269

第一节 性格概述269

一、性格的概念269

二、性格与气质、能力的关系271

三、性格的特征及类型273

一、性格形成与教育279

第二节 性格与教育279

二、性格差异与学习284

三、性格的了解与测量285

第十四章 品德心理291

第一节 品德心理概述291

一、品德的概念291

二、品德心理结构293

第二节 品德形成过程的心理分析297

一、道德认识的形成297

二、道德情感的激发300

三、道德意志的锻炼301

四、道德行为的训练303

一、学生品德不良的心理分析305

第三节 学生品德不良的矫正305

二、学生品德不良的矫正308

第十五章 教师心理312

第一节 教师角色的特征312

一、什么是角色312

二、教师角色的特征313

三、教师角色的认识316

第二节 教师的心理素质317

一、教师的认知能力318

二、教师的人格特征321

三、教师的教育机智324

第三节 教师的教育行为归因328

一、不科学的“学生观”导致的归因偏见329

二、不适当的“期望值”导致的归因偏见331

三、角色认知上的归因偏见333

第一节 群体心理概述337

一、群体的概念337

第十六章 学生群体心理337

二、群体心理的概念338

三、群体心理现象340

第二节 学生群体与教育管理342

一、学生群体概述342

二、班集体的特点与教育管理345

三、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特点与教育管理350

第三节 班级人际关系及其协调355

一、人际关系概述355

二、班级人际关系的特点与协调359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364

第十七章 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364

第一节 心理健康及其标准364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365

第二节 学生心理异常的表现及成因369

一、学生心理异常的表现369

二、学生心理异常的成因373

第三节 学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377

一、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概述377

二、学校心理咨询的对象378

三、学校心理咨询的过程379

四、学校心理咨询的原则383

五、心理治疗常用的方法386

参考书目39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