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报告 2013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报告 2013
  • 艾四林,吴潜涛主编;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414332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43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355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报告-中国-2013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报告 2013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2013年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总报告1

一、调研概况2

(一)调研说明2

(二)参加调研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分布状况3

二、2013年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取得的新进展6

(一)学科点布局总体合理6

(二)教师整体素质提升7

(三)高水平科研成果增多7

(四)人才培养趋于规范8

(五)学术交流广泛展开9

(六)学科建设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10

(七)社会服务卓有成效11

三、2013年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1

(一)学科研究方向尚需凝练,学科建设有待规范12

(二)优秀中青年人才缺乏,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12

(三)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培养质量有待提高13

(四)研究成果对基础理论和重大问题关注不够,学科影响力有待提升13

四、进一步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对策与建议14

(一)强化学科发展的规范性,加强学科建设的督导和管理15

(二)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打造高水平的学术梯队15

(三)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6

(四)发挥学科优势,强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支撑作用和社会服务功能17

(五)加大经费投入,为学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17

第二章 教师队伍发展报告19

一、数据展示与解读20

(一)基本情况20

(二)高层次人才49

(三)荣誉称号51

(四)教师培养54

(五)人才引进56

(六)博士后59

(七)职称晋升60

(八)二级学科学术带头人63

二、主要成绩66

(一)学科建设与教师队伍建设良性互动67

(二)教师队伍的管理制度不断完善68

(三)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69

(四)教师队伍质量进一步提高72

(五)教师队伍的培养培训工作和学术交流成绩显著74

(六)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学、科研、学生的关系进一步密切76

(七)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79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81

(一)教师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81

(二)有影响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拔尖人才比较缺乏83

(三)教师队伍的科研、专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83

(四)教师队伍的长效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84

四、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86

(一)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促进教师队伍建设87

(二)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90

(三)加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拔尖人才的培养91

(四)建立健全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94

第三章 科学研究发展报告97

一、数据展示与解读98

(一)出版著作98

(二)学术论文102

(三)科研项目111

(四)科研成果获奖116

(五)学术活动122

二、主要成绩124

(一)基础理论研究取得新进展125

(二)理论热点研究方面成果显著132

(三)科研成果产生了积极影响139

(四)良好的科研机制为科研提供了有力保障143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45

(一)科研综合实力布局相对不平衡145

(二)存在研究方向泛化现象147

(三)高素质青年骨干人才较为缺乏148

(四)科研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支撑不足149

(五)研究成果总体偏少,标志性成果不多149

四、进一步促进科研发展的对策与建议151

(一)加强顶层设计,促进科研综合实力布局的整体协调152

(二)强化科研中的学科意识,进一步凝练学术研究方向154

(三)强化科研服务,进一步提升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水平155

(四)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科研素质和能力157

第四章 研究生培养发展报告161

一、数据展示与解读162

(一)招生概况162

(二)2013年实际招收的博士研究生基本情况171

(三)2013年实际招收的硕士研究生基本情况184

(四)培养情况195

(五)境外交流与合作培养226

(六)科学研究234

(七)社会实践242

(八)学位论文259

(九)就业去向263

二、主要成绩268

(一)招生形成规模268

(二)导师结构日趋合理270

(三)培养逐步规范271

(四)科研成果比较突出272

(五)境外交流逐渐增多273

(六)社会实践逐渐常态化274

(七)就业态势良好274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275

(一)跨专业报考现象较为普遍,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专业生源偏少275

(二)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有待进一步提升276

(三)高水平科研成果较少,科研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277

(四)国内外学术交流偏少,学术视野不够开阔278

四、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培养的对策与建议278

(一)在办好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基础上,建议有条件的高校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278

(二)强化研究生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279

(三)理论联系实际,建立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279

(四)加强校际交流,建立区域性、全国性的研究生学术交流组织280

(五)进一步规范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281

(六)进一步健全研究生导师遴选评价退出机制281

第五章 对外学术交流发展报告283

一、主要成绩284

(一)对对外学术交流对学科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284

(二)相当一部分学校制定了明确的规章措施,为鼓励和加强对外学术交流提供了制度保障285

(三)根据所在院校的特色和地理优势开展对外交流286

(四)各类对外学术交流更加活跃287

(五)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师出国(境)人数增多288

(六)促进了队伍建设,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影响力289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290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外交流仍较为薄弱290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外交流内容与本学科相关度较低292

(三)对外交流国家(地区)、参加对外交流高校分布不均衡293

(四)编制、经费保障等需进一步落实296

三、进一步提升对外学术交流水平的对策与建议297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外交流的自觉性297

(二)进一步提高学科队伍对外交流的综合能力299

(三)进一步完善学科对外交流机制300

第六章 社会服务发展报告305

一、年度概况306

(一)进行理论宣讲是本学科服务于社会公众的主要渠道306

(二)担任学术兼职是本学科服务于学术共同体的主要渠道312

(三)参加决策咨询是本学科发挥“智库”功能的重要途径316

(四)开展社会培训是本学科实现社会教育任务的有力补充322

二、主要成绩324

(一)依托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进行定向服务325

(二)发挥院校特色和地域优势拓展专项服务325

(三)搭建稳定合作平台展开长效服务326

(四)通过成果认定和物质奖励鼓励多元服务327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328

(一)社会服务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329

(二)社会服务的学科边界还有待进一步厘清330

(三)新闻宣传的策略还有待进一步提升331

四、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水平的对策与建议335

(一)提高认识,积极参加决策咨询335

(二)完善机制,正确处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关系336

(三)整合资源,有效利用媒体平台337

附录339

一、相关文件339

(一)《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学位[2005]64号)339

(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关于增设“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的通知》(学位[2008]15号)339

(三)《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339

(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教社科[2011]1号)339

(五)《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1—2020年)》339

(六)《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意见》(学位[2012]17号)339

(七)《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3—2017年)》(教社科[2013]4号)339

二、参加调研高校名单340

(一)参加调研的一级学科博士点高校340

(二)参加调研的二级学科博士点高校340

(三)参加调研的一级学科硕士点高校340

(四)参加调研的二级学科硕士点高校341

后记3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