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临床病理科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临床病理科
  • 陈杰主编;北京医师协会组织编写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ISBN:9787506769693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597页
  • 文件大小:100MB
  • 文件页数:653页
  • 主题词:病理学-医师-考核-自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临床病理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临床病理诊断基础规范1

第一章 常规病理技术1

第一节 送检病理标本的接收与登记2

一、送检病理标本收检与核对项目2

二、编号登记2

第二节 组织标本处理常规3

一、组织的固定3

二、手工组织脱水方法4

三、自动组织脱水机处理程序4

第三节 石蜡包埋操作常规7

一、石蜡包埋操作流程7

二、包埋注意事项7

第四节 石蜡切片操作常规8

第五节 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常规8

一、手工苏木素-伊红染色流程8

二、全自动组织切片染色机工作流程9

第六节 冷冻切片操作常规10

一、冷冻切片操作流程10

二、冷冻切片部分组织控制温度参数值11

三、冷冻切片染色流程11

第七节 封固12

一、封固剂的种类12

二、手工封固的方法12

三、全自动组织封片机操作流程13

第八节 病理报告的登记及发送常规14

第九节 病理档案管理常规14

一、档案的范围14

二、档案的收集14

三、档案的鉴定14

四、档案的整理14

五、档案的归档15

六、档案的保管15

七、档案的利用15

八、档案的销毁15

九、档案管理(资料)人员的职责16

第十节 病理档案借阅与查阅常规16

第二章 特殊染色技术18

一、结缔组织染色18

二、胶原纤维染色19

三、网状纤维染色19

四、弹力纤维染色19

五、横纹肌染色20

六、尼氏小体染色20

七、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染色20

八、神经髓鞘染色21

九、神经胶质细胞染色21

十、脂类物质染色21

十一、黏液物质染色22

十二、黑色素染色23

十三、淀粉样物质染色23

十四、抗酸杆菌染色24

十五、真菌染色24

十六、螺旋体染色24

第三章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25

第一节 规范化的组织标本固定25

第二节 组织脱水透明浸蜡的规范化25

第三节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基本技术流程25

第四节 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前的处理27

一、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载玻片的处理27

二、烤片27

三、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抑制27

四、酶消化27

五、抗原热修复28

六、抗原修复液28

第五节 第一抗体的类型及特点29

一、单克隆抗体29

二、多克隆抗体29

第六节 第一抗体的最佳稀释度29

第七节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系统29

一、三步法——生物素系统29

二、两步法——非生物素系统30

第八节 免疫组织化学的显色、显色控制及复染30

第四章 分子病理技术31

第一节 膀胱癌染色体异常检测31

第二节 肺癌EML4-ALK基因融合检测32

第三节 肺癌EGFR基因突变检测33

第四节 结直肠癌KRAS基因突变检测34

第五节 乳腺癌HER2基因状态检测36

第六节 胃癌HER2基因状态检测37

第五章 细胞学技术规范39

第一节 细胞学标本的接收39

一、细胞学申请单和标本的验收39

二、申请单和标本的编号、登记40

第二节 细胞病理学基本技术操作40

一、取材和制片40

二、涂片的染色40

三、细胞学印片41

四、细胞学新技术41

第三节 细针吸取细胞学技术操作41

一、适应证41

二、禁忌证41

三、穿刺前的准备42

四、细针穿刺操作程序42

五、常见合并症及处理43

六、操作记录43

第四节 细胞病理学室的基本设施及安全管理43

第五节 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的发送44

第六节 细胞病理学资料管理45

第六章 病理标本的送检及检查原则46

第一节 病理标本的送检原则46

一、病理标本的送检及送检申请单的填写46

二、病理送检标本的核对及验收46

三、病理标本送检申请单和病理标本的编号、登记47

第二节 病理标本的固定及检查原则48

一、病理送检标本的固定48

二、病理标本的巨检、组织学取材和记录50

第七章 外检取材方法及规范52

第一节 取材总则52

第二节 大体标本摄影52

第三节 具体取材规范53

一、消化系统53

二、呼吸系统54

三、男性及泌尿生殖系统56

四、女性生殖系统57

五、内分泌系统60

六、皮肤60

七、淋巴造血系统61

第八章 尸检方法及规范62

第一节 尸检操作的一般原则62

第二节 尸检方法和肉眼检查要点62

一、一般性检查63

二、体腔剖检(切口类型)64

三、腹腔剖检64

四、胸腔剖检65

五、盆腔剖检66

六、颈部剖检67

七、体腔脏器的取出方法67

八、体腔脏器的取出和肉眼检查68

九、头颅、脑和脊髓剖检77

十、脊柱、椎体和骨髓剖检79

第三节 死胎和新生儿尸检注意要点80

一、估计胎龄80

二、估计死亡时间80

三、发育畸形80

四、检查脐带和胎盘80

五、黄疸及其原因80

六、产伤81

七、淤点性出血81

八、肺沉浮试验81

九、其他疾病81

十、开颅法81

第四节 其他检查81

一、毒物检测81

二、微生物学检测81

三、寄生虫学检测82

第五节 肉眼观察82

一、尸检的肉眼观察印象82

二、病理剖检的肉眼观察印象82

第六节 尸检标本的组织学检查取材82

一、常规取材82

二、病变处取材83

第九章 手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原则84

一、概述84

二、适用范围84

三、慎用范围85

四、不宜应用范围85

五、申请单和标本的验收、编号和登记85

六、标本的巨检、取材和记录85

七、组织切片的制备85

八、手术中快速病理会诊意见及其签发86

九、冷冻切片后剩余组织的处理86

十、档案管理86

第二篇 各系统疾病的病理诊断常规88

第十章 心脏和血管疾病88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88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90

一、心绞痛90

二、心肌梗死90

三、心肌纤维化92

四、冠状动脉性猝死92

第三节 高血压病93

一、缓进型高血压病93

二、急进型高血压病94

第四节 动脉瘤95

第五节 风湿病和风湿性心脏病96

一、风湿病96

二、风湿性心脏病96

第六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98

一、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98

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98

三、梅毒性主动脉炎和梅毒性心脏病99

第七节 心瓣膜病99

一、二尖瓣狭窄100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100

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01

四、主动脉瓣狭窄101

第八节 原发性心肌病102

一、扩张型心肌病102

二、肥厚型心肌病103

三、限制型心肌病103

四、克山病103

第九节 心肌炎104

一、病毒性心肌炎104

二、细菌性心肌炎104

三、孤立性心肌炎105

第十节 心包炎105

一、化脓性心包炎105

二、纤维素性心包炎106

三、缩窄性心包炎106

第十一节 先天性心脏病106

一、房间隔缺损107

二、室间隔缺损107

三、Fallot四联症107

四、动脉导管未闭108

五、主动脉缩窄108

六、大血管移位109

第十二节 心脏肿瘤109

一、心脏良性肿瘤109

二、心脏恶性肿瘤110

三、转移瘤110

第十三节 血管炎症110

一、大动脉炎110

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11

三、结节性多动脉炎112

四、血栓性静脉炎112

第十四节 静脉曲张112

第十一章 胸膜、肺和纵隔疾病113

第一节 胸膜肿瘤113

一、良性间皮瘤113

二、恶性间皮瘤113

三、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15

第二节 肺疾病116

一、非肿瘤性病变116

二、肺癌125

三、其他原发性肿瘤132

第三节 纵隔135

一、纵隔解剖结构及常见疾病分类135

二、纵隔囊肿135

三、纵隔肿瘤136

第十二章 消化道疾病138

第一节 消化道炎症138

一、食管炎症138

二、胃炎142

三、肠炎145

第二节 消化道肿瘤150

一、上皮内肿瘤(癌前病变)150

二、食管肿瘤151

三、胃上皮性肿瘤155

四、胃非上皮性肿瘤159

五、小肠肿瘤160

六、阑尾肿瘤162

七、大肠肿瘤163

第十三章 肝胆胰疾病167

第一节 肝脏167

一、病毒性肝炎167

二、自身免疫性肝病170

三、酒精性肝病172

四、非酒精性脂性肝炎174

五、肝硬化174

六、肝肿瘤和瘤样病变175

第二节 胆囊和肝外胆道疾病179

一、胆囊炎179

二、胆囊和肝外胆道肿瘤181

第三节 胰腺疾病184

一、胰腺炎184

二、外分泌胰腺肿瘤186

第十四章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192

第一节 淋巴结增生性疾病192

一、弓浆虫病192

二、HIV感染192

三、类风湿关节炎192

四、梅毒性淋巴结炎193

五、Castleman病193

六、噬血细胞综合征193

七、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94

八、皮病性淋巴结炎194

九、猫抓病194

第二节 B细胞肿瘤195

一、前驱B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195

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195

三、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Waldenstr?m巨球蛋白血症196

四、脾边缘区淋巴瘤197

五、浆细胞瘤197

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198

七、淋巴结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198

八、滤泡性淋巴瘤199

九、套细胞淋巴瘤(MCL)200

十、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201

十一、富于T/组织细胞亚型201

十二、纵隔大B细胞性淋巴瘤202

十三、Burkitt淋巴瘤/白血病203

第三节 T细胞肿瘤203

一、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203

二、T细胞性前淋巴细胞白血病204

三、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205

四、ALK+间变大细胞淋巴瘤205

五、ALK-间变大细胞淋巴瘤206

六、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207

七、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208

八、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208

九、肝脾T细胞淋巴瘤209

十、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210

十一、蕈样霉菌病210

十二、原发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211

十三、淋巴瘤样丘疹212

十四、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212

十五、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213

十六、T细胞性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214

十七、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214

第四节 霍奇金淋巴瘤215

一、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215

二、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216

第十五章 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疾病217

第一节 肾疾病217

一、肾小球疾病217

二、代谢性疾病所致肾疾病222

三、异常球蛋白血症的肾损伤224

四、肾间质疾病和肾小管疾病225

五、肾血管疾病226

六、肾囊肿病227

七、先天性和遗传性肾小球疾病228

八、肾移植时的排斥反应229

九、肾脏肿瘤及瘤样病变230

第二节 膀胱疾病240

一、膀胱的炎症性疾病240

二、膀胱的肿瘤及瘤样病变242

第三节 尿道肿瘤和肿瘤样病变251

一、尿道良性肿瘤251

二、尿道恶性肿瘤251

第四节 前列腺疾病252

一、前列腺炎252

二、良性前列腺增生253

三、前列腺的癌前病变253

四、前列腺癌254

第五节 精囊及尿道球腺257

一、精囊及尿道球腺炎症257

二、精囊及尿道球腺先天畸形257

三、精囊及尿道球腺肿瘤258

第六节 男性生殖系统疾病258

一、睾丸肿瘤258

二、睾丸周围组织肿瘤263

三、睾丸和附件炎症263

四、睾丸发育异常和其他疾病265

五、阴茎疾病265

第十六章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269

第一节 外阴及阴道疾病269

一、外阴及阴道炎症性疾病269

二、外阴及阴道的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270

三、外阴及阴道的癌前期病变272

四、外阴及阴道的恶性肿瘤273

第二节 子宫颈病变274

一、子宫颈炎症性病变274

二、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275

三、子宫颈腺性癌前病变及早期浸润性腺癌278

四、子宫颈浸润性腺癌279

五、免疫组织化学在子宫颈腺性病变中的应用281

六、子宫颈其他少见类型的肿瘤282

第三节 子宫体病变283

一、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283

二、子宫内膜息肉284

三、子宫内膜恶性肿瘤285

四、子宫间叶性和间叶与上皮混合型肿瘤287

五、子宫腺瘤样瘤291

六、滋养细胞肿瘤291

第四节 输卵管病变294

一、输卵管炎症性病变294

二、输卵管妊娠相关性病变295

三、输卵管绝育术296

四、输卵管肿瘤性病变296

第五节 卵巢病变297

一、卵巢上皮间质肿瘤297

二、卵巢性索-间质肿瘤304

三、卵巢生殖细胞肿瘤309

四、生殖细胞和性索-间质成分混合性肿瘤312

五、卵巢小细胞癌313

六、中肾管残件肿瘤313

七、卵巢转移性肿瘤314

第十七章 乳腺疾病315

第一节 乳腺炎症及反应性病变315

一、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315

二、硬化性淋巴细胞性小叶炎315

三、乳晕下脓肿316

四、隆乳性异物性肉芽肿性病变316

五、乳腺导管扩张症316

六、脂肪坏死317

第二节 乳腺良性增生性疾病317

一、硬化性腺病317

二、微腺性腺病318

三、放射状瘢痕/复杂硬化性病变318

第三节 乳腺腺瘤319

一、管状腺瘤319

二、泌乳型腺瘤320

三、大汗腺型腺瘤320

第四节 导管内增生性病变320

一、黏液囊肿样病变320

二、柱状细胞病变/增生321

三、普通型导管(上皮)增生321

四、胶原小体病322

五、平坦型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322

六、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323

七、导管原位癌323

第五节 小叶性肿瘤325

一、不典型小叶增生326

二、小叶原位癌326

第六节 导管内乳头状肿瘤327

一、导管内乳头状瘤327

二、不典型导管内乳头状瘤328

三、导管内乳头状癌328

四、包裹性(囊内)乳头状癌329

五、导管内实体型乳头状癌329

第七节 微浸润性癌330

第八节 乳腺浸润性乳腺癌330

一、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30

二、浸润性小叶癌332

三、小管癌332

四、浸润性筛状癌333

五、髓样癌333

六、产生黏液的癌334

七、神经内分泌癌335

八、浸润性乳头状癌336

九、浸润性微乳头状癌336

十、浸润性大汗腺癌337

十一、化生性癌337

十二、分泌性癌338

十三、富于脂质的癌338

十四、嗜酸细胞癌339

十五、腺样囊性癌339

十六、腺泡细胞癌340

十七、富于糖原的透明细胞癌340

十八、皮脂腺癌340

十九、组织细胞样癌341

二十、炎性癌341

第九节 纤维上皮性肿瘤342

一、纤维腺瘤342

二、叶状肿瘤343

三、错构瘤344

第十节 腺肌上皮肿瘤344

一、腺肌上皮瘤344

二、恶性腺肌上皮瘤(腺肌上皮癌)345

第十一节 间叶性瘤样病变345

一、间质巨细胞345

二、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346

第十二节 乳头部肿瘤346

一、乳头腺瘤346

二、汗管瘤性腺瘤347

三、乳头Paget病347

第十八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348

第一节 垂体疾病348

一、垂体囊肿348

二、原发性垂体前叶肿瘤348

三、神经垂体和下丘脑原发性肿瘤349

四、鞍区其他肿瘤和转移性肿瘤349

第二节 甲状腺疾病350

一、异位甲状腺组织350

二、甲状腺炎350

三、甲状腺肿352

四、甲状腺肿瘤354

第三节 甲状旁腺疾病358

一、甲状旁腺腺瘤358

二、甲状旁腺癌359

三、甲状旁腺原发性增生360

第四节 肾上腺疾病361

一、肾上腺皮质疾病361

二、肾上腺髓质疾病365

三、肾上腺其他肿瘤和瘤样病变369

第五节 内分泌胰腺疾病370

一、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371

二、无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374

三、胰岛增生374

第六节 多发性内分泌腺肿瘤374

一、MEN 1型374

二、MEN 2型376

第十九章 神经系统疾病379

第一节 神经上皮组织发生的肿瘤379

一、星形细胞肿瘤379

二、少突胶质细胞肿瘤382

三、混合性胶质瘤383

四、室管膜肿瘤383

五、脉络丛肿瘤384

六、不明来源的神经上皮肿瘤385

七、神经元和混合性神经元-胶质肿瘤386

八、松果体实质肿瘤389

九、胚胎性肿瘤390

第二节 颅神经和脊神经肿瘤392

一、神经鞘瘤392

二、神经纤维瘤392

三、恶性周围神经鞘肿瘤(MPNST)393

第三节 脑膜肿瘤393

一、脑膜瘤393

二、非脑膜内皮来源的间胚叶肿瘤395

三、原发性黑色素细胞病变395

四、组织来源不明的肿瘤395

第四节 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396

一、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396

二、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396

三、Rosai-Dorfman病397

第五节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397

一、生殖细胞瘤397

二、畸胎瘤398

三、胚胎癌399

四、卵黄囊瘤399

五、绒毛膜上皮癌399

六、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400

第六节 鞍区肿瘤400

一、颅咽管瘤400

二、神经垂体颗粒细胞瘤401

三、垂体细胞瘤401

四、腺垂体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402

第七节 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性肿瘤402

第八节 神经系统囊肿性病变403

一、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403

二、第三脑室胶样囊肿403

三、室管膜囊肿403

四、蛛网膜囊肿404

五、肠源性囊肿404

六、拉特克裂囊肿(Rathke裂囊肿)404

第二十章 软组织及腹膜后疾病405

第一节 软组织肿瘤405

一、脂肪细胞性肿瘤405

二、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409

三、纤维组织细胞性肿瘤418

四、平滑肌肿瘤420

五、血管周细胞性肿瘤421

六、骨骼肌肿瘤422

七、血管肿瘤423

八、软骨-骨性肿瘤426

九、分化不确定的肿瘤426

第二节 腹膜后肿瘤433

一、间叶组织起源的肿瘤433

二、神经组织起源的肿瘤435

三、生殖细胞起源的肿瘤436

四、淋巴造血系统起源的肿瘤437

五、其他肿瘤及瘤样病变438

第二十一章 骨与关节疾病440

第一节 骨疾病440

一、巨细胞瘤440

二、软骨性肿瘤441

三、成骨性肿瘤445

四、纤维性肿瘤与纤维组织细胞来源肿瘤450

五、造血系统肿瘤453

六、脊索瘤454

七、血管肿瘤454

八、炎症与瘤样病变455

九、转移瘤和其他少见肿瘤457

第二节 关节疾病459

一、腱鞘囊肿459

二、骨性关节炎459

三、类风湿关节炎459

四、痛风459

五、滑膜骨软骨瘤病460

六、弥漫型巨细胞肿瘤460

第二十二章 眼及耳鼻咽喉疾病461

第一节 眼部疾病461

一、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461

二、视网膜母细胞瘤462

三、眼部活检标本463

四、眼眶常见疾病465

第二节 耳部疾病467

一、耳前瘘管467

二、鳃裂囊肿和瘘管467

三、耳息肉467

四、恶性耳炎468

五、特发性囊性软骨软化468

六、慢性结节性耳轮软骨皮炎468

七、复发性多软骨炎468

八、耳硬化症469

九、耳部特征性肿瘤及瘤样病变469

第三节 鼻腔和鼻窦疾病473

一、鼻腔和鼻窦疾病分类473

二、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474

三、过敏性鼻炎、鼻窦炎475

四、真菌性鼻窦炎475

五、鼻硬结症477

六、被覆上皮肿瘤及瘤样病变477

七、腺上皮肿瘤及瘤样病变478

八、神经外胚层来源的肿瘤479

九、异位颅内肿瘤及异位组织瘤样病变482

十、软组织肿瘤及瘤样病变483

十一、生殖细胞肿瘤484

十二、骨及软骨组织肿瘤和瘤样病变484

十三、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484

十四、继发性肿瘤486

十五、系统性疾病在鼻腔鼻窦部的表现486

第四节 咽部疾病486

一、慢性扁桃体炎486

二、良性上皮性肿瘤及瘤样病变486

三、鼻咽癌487

四、鼻咽乳头状腺癌488

五、涎腺型癌488

六、鼻咽部血管纤维瘤488

七、其他软组织肿瘤488

八、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及瘤样病变489

九、咽部转移性肿瘤489

第五节 喉部疾病489

一、声带小结及声带息肉489

二、喉角化症490

三、鳞状细胞乳头状瘤及乳头状瘤病490

四、癌前病变490

五、原位癌491

六、早期浸润癌491

七、浸润癌491

八、涎腺型肿瘤491

九、接触性溃疡491

十、喉膨出492

十一、淀粉样变492

十二、良性软组织肿瘤492

十三、肉瘤492

十四、喉的神经内分泌肿瘤493

十五、喉淋巴造血组织肿瘤493

十六、喉的继发性肿瘤493

第二十三章 皮肤疾病494

第一节 感染性皮肤病494

一、寻常疣494

二、传染性软疣494

三、麻风495

四、皮肤结核病495

五、孢子丝菌病496

六、着色性真菌病496

第二节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及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497

一、湿疹497

二、荨麻疹497

三、丘疹性荨麻疹497

四、药疹498

五、慢性单纯性苔藓498

六、结节性痒疹498

第三节 结缔组织病499

一、红斑狼疮499

二、皮肌炎500

三、硬皮病500

第四节 红斑鳞屑性皮肤病500

一、银屑病500

二、副银屑病501

三、扁平苔藓501

四、玫瑰糠疹502

五、单纯糠疹502

六、毛发红糠疹503

七、多形红斑503

八、离心性环状红斑503

九、线状苔藓504

十、光泽苔藓504

十一、硬化萎缩性苔藓504

第五节 大疱与疱疹性皮病505

一、天疱疮505

二、疱疹样天疱疮505

三、lgA天疱疮506

四、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506

五、类天疱疮507

六、疱疹样皮炎507

七、线状lgA大疱皮病508

八、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508

九、妊娠疱疹508

十、角层下脓疱病509

十一、副肿瘤天疱疮509

第六节 血管性皮肤病510

一、变应性皮肤血管炎510

二、过敏性紫癜510

三、荨麻疹性血管炎510

四、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511

五、坏疽性脓皮病511

六、结节性红斑512

七、白塞病512

八、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512

第七节 非感染性肉芽肿病513

一、皮肤结节病513

二、环状肉芽肿513

三、类脂质渐进性坏死513

第八节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性疾病514

一、黏液水肿性苔藓514

二、黑棘皮病514

三、黄瘤病515

四、幼年性黄色肉芽肿515

五、皮肤卟啉病515

六、皮肤淀粉样变516

七、硬肿病516

八、痛风516

九、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517

第九节 色素性皮肤病517

一、雀斑517

二、咖啡斑518

三、黄褐斑518

四、Riehl黑变病518

五、口周黑斑-肠息肉综合征518

六、蒙古斑519

七、太田痣(眼上腭褐青色痣)519

八、伊藤痣(肩峰三角肌褐青色痣)519

九、色素性毛表皮痣520

十、单纯性雀斑样痣520

十一、良性幼年黑素瘤520

十二、先天性色痣521

十三、黑素细胞痣521

十四、蓝痣521

第十节 遗传性皮肤病522

一、毛囊角化病522

二、大疱性表皮松解症522

三、鱼鳞病523

第十一节 黏膜疾病523

一、阴茎珍珠状丘疹病523

二、女阴假性湿疣523

三、Fordyce病524

第十二节 皮肤肿瘤524

一、表皮痣524

二、脂溢性角化病524

三、先天性血管瘤525

四、表皮囊肿525

五、粟丘疹526

六、毛发上皮瘤526

七、皮脂腺痣526

八、老年性皮脂腺增生526

九、多发性脂囊瘤527

十、汗管瘤527

十一、皮肤纤维瘤528

十二、软纤维瘤528

十三、瘢痕疙瘩528

十四、皮角529

十五、多中心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529

十六、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529

十七、皮肤平滑肌瘤530

十八、神经鞘瘤530

十九、毛母质瘤531

二十、血管球瘤531

二十一、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531

二十二、血管周皮细胞瘤532

二十三、淋巴管瘤532

二十四、日光性角化病533

二十五、鲍温病533

二十六、红斑增生病533

二十七、乳房及乳房外Paget病534

二十八、基底细胞上皮瘤534

二十九、角化棘皮瘤535

三十、鳞状细胞癌535

三十一、脂肪瘤535

三十二、浅表脂肪瘤样痣536

三十三、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536

三十四、化脓性肉芽肿536

三十五、特发性出血性肉瘤537

三十六、恶性黑素瘤537

三十七、发育不良痣538

三十八、蕈样肉芽肿538

三十九、淋巴瘤样丘疹病539

第十三节 性传播疾病539

一、梅毒539

二、尖锐湿疣540

第二十四章 口腔及涎腺疾病541

第一节 口腔黏膜病541

一、白斑541

二、扁平苔藓541

三、慢性盘状红斑狼疮542

四、口腔黏膜下纤维化542

五、寻常性天疱疮542

六、良性黏膜类天疱疮543

七、复发性阿弗它溃疡543

八、肉芽肿性唇炎544

九、念珠菌病544

十、梅毒544

十一、放线菌病545

十二、毛状白斑545

第二节 口腔黏膜及软组织肿瘤、瘤样病变545

一、纤维上皮息肉545

二、牙龈瘤546

三、嗜酸性淋巴肉芽肿546

四、婴儿黑色素神经外胚瘤546

五、先天性龈瘤547

六、颗粒细胞瘤547

七、疣状黄瘤547

八、正中菱形舌炎548

九、角化棘皮瘤548

十、鳞状细胞癌548

十一、鼻唇囊肿550

十二、腮裂囊肿550

十三、皮样和表皮样囊肿550

十四、甲状舌管囊肿551

十五、畸胎样囊肿551

第三节 非肿瘤性涎腺病551

一、慢性硬化性涎腺炎551

二、舍格伦综合征551

三、坏死性涎腺化生552

四、淋巴上皮囊肿552

五、黏液囊肿及舌下囊肿552

第四节 涎腺肿瘤553

一、多形性腺瘤553

二、肌上皮瘤553

三、腺淋巴瘤554

四、基底细胞腺瘤554

五、嗜酸细胞腺瘤555

六、管状腺瘤555

七、皮脂腺瘤或皮脂淋巴腺瘤555

八、导管乳头状瘤556

九、囊腺瘤556

十、腺样囊性癌557

十一、黏液表皮样癌557

十二、腺泡细胞癌558

十三、乳头状囊腺癌558

十四、多形性腺瘤恶变559

十五、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559

十六、上皮肌上皮癌560

十七、基底细胞腺癌560

十八、肌上皮癌561

十九、涎腺导管癌561

二十、鳞状细胞癌561

二十一、小细胞癌562

二十二、嗜酸细胞癌562

第五节 颌骨疾病及瘤样病变562

一、骨纤维结构不良562

二、家族性巨颌症563

三、颌骨中心性巨细胞病变563

四、单纯性骨囊肿563

五、动脉瘤性骨囊肿564

六、鼻腭管囊肿564

七、球状上颌囊肿564

八、含牙囊肿及萌出囊肿564

九、腺牙源性囊肿565

十、根尖囊肿及残余囊肿565

第六节 牙源性肿瘤及瘤样病变565

一、成釉细胞瘤565

二、牙源性钙化上皮瘤566

三、牙瘤567

四、牙源性腺样瘤567

五、牙源性角化囊性瘤568

六、牙源性钙化囊性瘤568

七、成釉细胞纤维瘤和成釉细胞纤维牙本质瘤568

八、牙源性黏液瘤569

九、成牙骨质细胞瘤569

十、骨化纤维瘤570

十一、牙源性透明细胞癌570

十二、成釉细胞癌571

十三、成釉细胞纤维肉瘤571

第二十五章 细胞学诊断原则(妇科和非妇科)572

一、报告的方式572

二、细胞病理学诊断的局限性574

三、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基本内容574

四、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书写要求574

五、细胞学会诊575

六、呼吸道细胞学诊断575

七、浆膜腔积液细胞学诊断576

八、泌尿道细胞学诊断577

九、脑积液细胞学诊断578

十、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578

第二十六章 尸检诊断原则580

第一节 尸检诊断的一般性原则580

第二节 猝死病例的尸检580

一、心血管系统疾病猝死581

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猝死586

三、呼吸系统疾病猝死589

四、消化系统疾病猝死591

五、其他疾病猝死592

第三节 胎儿及新生儿的尸检593

一、胎儿及新生儿尸检的特殊性593

二、胎儿及新生儿常见的死亡原因及类型594

三、导致新生儿死亡的常见疾病594

第四节 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病例的尸检596

第五节 手术相关死亡病例的尸检59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