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免疫学检验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免疫学检验 第2版
  • 刘辉主编;宋文刚,张晨光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76668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88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305页
  • 主题词:免疫学-医学检验-成人高等教育-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免疫学检验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免疫理论基础篇1

第一章 免疫学的基本内容1

第一节 免疫系统的构成2

一、免疫器官2

二、免疫细胞3

三、免疫分子7

第二节 免疫应答7

一、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8

二、免疫应答的类型8

第三节 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免疫学检验10

一、免疫学发展简史10

二、免疫学检验13

第二章 免疫化学与经典免疫学技术15

第一节 抗原15

一、抗原的性质15

二、抗原的特异性17

三、抗原的分类20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21

一、免疫球蛋白的结构21

二、免疫球蛋白的抗原特异性24

三、抗体的生物学活性25

四、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27

第三节 抗原抗体反应29

一、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29

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30

三、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32

四、抗原抗体反应的类型33

第四节 补体系统38

一、概述39

二、补体系统的激活40

三、补体的生物学作用42

四、补体的测定方法和临床意义43

免疫技术原理篇47

第三章 标记免疫技术47

第一节 分析原理与技术类型47

一、标记免疫分析原理48

二、免疫分析技术与免疫组化技术48

三、均相免疫分析与非均相免疫分析49

四、竞争性免疫分析与非竞争性免疫分析49

五、常用示踪物质与相应标记免疫技术49

六、生物素-亲和素放大系统51

七、技术评价与发展趋势53

第二节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55

一、分析模式与分析原理55

二、方法学建立与技术要点59

三、技术操作与注意事项62

第三节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63

一、荧光免疫组化技术63

二、酶免疫组化技术65

三、免疫电子显微镜技术68

四、方法学建立与技术要点69

五、技术操作与注意事项70

第四节 膜免疫分析技术71

一、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71

二、斑点金免疫层析试验72

三、斑点酶免疫吸附试验75

第四章 现代荧光免疫技术78

第一节 新型荧光示踪物质和新型抗体78

一、荧光基本知识78

二、常用荧光物质80

三、新型荧光物质(量子点)81

第二节 流式细胞技术81

一、流式细胞仪的基本结构82

二、流式细胞仪的检测信号83

三、流式细胞术的原理83

四、数据储存、分析与显示85

五、流式细胞术检测样品的制备88

第三节 免疫芯片技术88

一、免疫芯片的关键技术89

二、免疫芯片的分类89

第四节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90

一、基本原理91

二、应用评价91

第五节 荧光偏振免疫测定91

一、荧光偏振免疫测定的原理92

二、方法学评价和临床应用92

第六节 免疫标记荧光显微成像技术92

一、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93

二、超分辨率荧光成像技术94

三、双光子激光扫描荧光显微镜技术96

第五章 自动化免疫分析98

第一节 免疫比浊分析98

一、免疫比浊分析的种类98

二、自动化免疫比浊分析101

三、免疫比浊分析的影响因素103

四、临床应用103

第二节 发光免疫分析技术103

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104

二、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系统105

三、电化学发光分析系统105

四、发光免疫分析在临床免疫检验中的应用106

第三节 自动化血型分析系统106

一、红细胞血型系统107

二、自动化血型分析系统107

三、自动血型分析系统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108

第六章 免疫细胞的功能检验110

第一节 免疫膜分子110

一、白细胞分化抗原110

二、黏附分子111

第二节 免疫细胞的分离111

一、白细胞的分离111

二、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112

三、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分离113

第三节 免疫细胞功能检测115

一、免疫细胞的冻存与复苏115

二、淋巴细胞转化实验116

三、NK细胞杀伤活性的检测117

四、结核菌素试验118

五、免疫细胞凋亡的检测118

第四节 中性粒细胞功能检测119

一、趋化功能测定119

二、吞噬功能测定120

三、杀菌功能检测120

第五节 细胞因子检测120

一、细胞因子简介120

二、细胞因子主要检测方法121

三、细胞内细胞因子检测123

四、细胞因子及细胞因子的受体检测123

免疫技术应用篇127

第七章 感染性疾病免疫学检验127

第一节 抗感染免疫概述127

第二节 细菌感染的免疫学检验128

一、抗链球菌溶血素“O”测定128

二、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血清学检测129

三、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检测129

第三节 病毒感染的免疫学检验130

一、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的检测130

二、TORCH感染的免疫学检测136

三、EB病毒感染的检测139

第四节 性传播疾病的免疫学检验140

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检测140

二、梅毒螺旋体感染的检测142

三、淋病奈瑟菌感染的检测144

第八章 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免疫学检验146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146

一、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146

二、常见的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148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149

一、Ⅱ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149

二、常见的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150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150

一、Ⅲ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150

二、常见的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152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153

一、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153

二、常见的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154

第五节 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免疫学检测154

一、激发试验154

二、血清IgE检测157

三、血清IgG4检测158

四、抗血细胞抗体的检测159

五、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159

六、嗜碱性粒细胞释放能力检测161

七、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检测161

第九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学检验163

第一节 免疫耐受与自身免疫病163

一、免疫耐受的概念与形成条件163

二、免疫耐受的发生机制与自身免疫病165

三、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167

四、自身免疫病的分类与特征169

第二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学检查171

一、抗核抗体测定171

二、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与应用176

三、其他自身抗体测定177

第三节 自身抗体检测的实验选择及应用178

一、实验室方法的选择179

二、自身抗体检测结果的解释179

三、临床应用的一般原则179

第十章 器官移植及其免疫学检验181

第一节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181

一、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181

二、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结构和功能184

第二节 器官移植概述185

一、移植类型185

二、移植排斥反应186

第三节 组织配型187

一、供者与受者的配合选择188

二、HLA分型试验189

三、交叉配合试验191

第四节 排斥反应及其监测和防治192

一、排斥反应的监测192

二、排斥反应的防治193

第十一章 肿瘤标志物检验196

第一节 肿瘤与免疫196

一、肿瘤抗原197

二、肿瘤免疫逃逸的可能机制198

三、机体抗肿瘤免疫机制198

第二节 常见肿瘤标志物199

一、胚胎抗原类肿瘤标志物199

二、糖链抗原类肿瘤标志物201

三、酶类肿瘤标志物201

四、激素类肿瘤标志物203

五、蛋白质类肿瘤标志物204

六、其他常用的肿瘤标志物204

第三节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殖病的免疫学检测205

一、蛋白区带电泳205

二、免疫球蛋白的定量测定207

三、免疫电泳207

四、其他相关的检测207

第四节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及评价209

一、肿瘤标志物的联合应用209

二、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210

三、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影响因素211

第十二章 免疫检验实验室建设和质量保证213

第一节 免疫诊断实验室技术平台213

一、免疫通用检测技术213

二、免疫专门检测技术214

第二节 免疫检验实验室人员要求和培训216

一、实验室人员的技术与素质要求216

二、人员培训与考核217

第三节 免疫检验室的质量控制217

一、免疫检验项目标准操作程序的建立217

二、免疫检验室内质量控制218

三、免疫检验室间质量评价220

第四节 临床免疫定性实验的方法学评价220

一、评价前的准备220

二、重复性研究221

三、方法学比较221

第五节 免疫诊断试剂盒的质量参数222

一、免疫诊断试剂的注册管理222

二、免疫诊断试剂盒的质量管理要求223

免疫技术研发篇227

第十三章 抗原抗体的制备技术227

第一节 免疫原的制备227

一、颗粒性抗原的制备227

二、可溶性抗原的制备和纯化228

三、人工合成抗原与基因工程抗原的制备228

四、佐剂229

第二节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230

一、免疫用动物的选择230

二、免疫接种程序230

三、动物采血法231

四、抗血清的鉴定和保存231

五、抗血清中抗体的纯化231

第三节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232

一、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步骤232

二、单克隆抗体在医学中的应用234

第四节 标记抗体探针制备234

一、标记抗体探针种类和制备原理235

二、各类抗体探针制备方法和评价235

第五节 基因工程抗体237

一、人源化抗体237

二、小分子抗体238

三、抗体融合蛋白238

四、双功能抗体分子238

五、抗体库技术239

第六节 新型抗体239

一、噬菌体随机多肽展示技术239

二、核酸适配体240

三、新型抗体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240

第十四章 免疫诊断试剂的研制、生产管理与申报注册242

第一节 免疫诊断试剂的发展历程242

一、免疫诊断试剂与相关工业243

二、免疫诊断试剂工业的发展现状243

第二节 免疫诊断试剂的研发策略和研制过程244

一、选题和立项244

二、研制策略244

三、研制过程245

四、方法学评价246

第三节 免疫诊断试剂的生产过程247

一、基本要求248

二、生产管理248

三、标准的制定和质量控制248

第四节 免疫诊断试剂的申报注册249

一、产品分类249

二、临床试验250

三、质量管理体系审查250

四、注册申请与审批251

附录254

附录1 人CD分子及主要特征254

附录2 免疫检测项目266

一、感染相关抗体266

二、常见自身抗体267

三、超敏反应免疫检测269

四、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检测269

五、常用肿瘤标志物270

六、细胞表面标志271

七、细胞免疫功能检查271

八、免疫增殖性疾病相关检测272

九、激素检测273

十、治疗药物检测(TDM)275

十一、血型检测276

十二、HLA分型与HLA配型276

参考文献278

索引27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