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磁兼容维护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电磁兼容维护技术
  • 刘培国,李高升,周东明,刘继斌,白洋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31462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55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265页
  • 主题词:电磁兼容性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电磁兼容维护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电磁兼容维护概述1

1.1 电磁兼容维护内涵1

1.1.1 电磁兼容维护含义1

1.1.2 电磁兼容维护原因1

1.2 电磁兼容维护需求分析4

1.2.1 电磁干扰4

1.2.2 电磁环境效应5

1.2.3 电磁防护8

1.2.4 电磁频谱管理9

1.2.5 电磁兼容标准11

1.3 电磁兼容维护方法12

第2章 系统级电磁兼容现场测量14

2.1 现场测量概述14

2.2 时域测量技术15

2.2.1 时域测量与分析15

2.2.2 时域信号处理21

2.2.3 时域测量设备35

2.3 基于虚拟暗室的现场测量技术38

2.3.1 虚拟暗室技术38

2.3.2 虚拟暗室测量系统40

2.4 基于空间滤波的现场测量方法43

2.4.1 基本原理43

2.4.2 测向算法与波束形成45

2.4.3 仿真结果50

2.4.4 实测性能52

第3章 系统非线性特性测量55

3.1 多音测量技术55

3.1.1 单音信号激励55

3.1.2 双音信号激励56

3.2 双频测试技术58

3.2.1 双频测试原理58

3.2.2 双频图生成60

3.2.3 双频信号扫描方式60

3.2.4 参数确定61

3.3 自动双频测试系统68

3.3.1 系统配置68

3.3.2 系统校准71

3.4 双频测试应用71

3.4.1 测试项目71

3.4.2 测试示例73

第4章 系统级电磁兼容预测87

4.1 概述87

4.1.1 电磁兼容预测的基本概念87

4.1.2 电磁兼容预测成果88

4.1.3 电磁兼容预测中的数学方法91

4.2 电磁兼容性预测的数学模型93

4.2.1 干扰源模型94

4.2.2 敏感设备模型97

4.2.3 耦合途径模型101

4.3 电磁兼容性预测算法105

4.3.1 幅度筛选106

4.3.2 频率筛选106

4.3.3 详细分析107

4.3.4 性能分析107

4.4 系统级电磁兼容的拓扑分析109

4.4.1 电磁拓扑理论109

4.4.2 电磁干扰统一模型115

4.5 电磁兼容预测实施120

4.5.1 拓扑分解和统一模型描述121

4.5.2 天线互耦分析123

4.5.3 线缆耦合分析126

第5章 线缆耦合分析133

5.1 传输线模型133

5.1.1 概述133

5.1.2 分布参数提取134

5.1.3 传输线方程137

5.2 线缆间串扰预测方法137

5.2.1 基于高阶FDTD的传输线串扰预测模型137

5.2.2 改进节点分析法139

5.2.3 高阶FDTD与MNA混合计算方法140

5.2.4 串扰分析实例142

5.3 场线电磁耦合预测方法144

5.3.1 多导体传输线的场线耦合模型144

5.3.2 复杂电路终端的MNA方法151

5.3.3 场线耦合预测分析实例151

第6章 功率器件的行为级建模155

6.1 行为模型概述155

6.1.1 行为模型概念155

6.1.2 行为模型及其种类157

6.1.3 行为模型的数学描述158

6.2 典型的行为模型158

6.2.1 无记忆模型158

6.2.2 Wiener模型和Hammerstein模型160

6.2.3 记忆多项式模型163

6.2.4 神经网络模型164

6.2.5 Volterra级数模型165

6.3 功放模型的仿真与测试168

6.4 行为模型比较与分析170

6.4.1 功放模型的选择依据170

6.4.2 功放模型的有效性171

6.4.3 功放模型的比较171

第7章 电磁兼容预知性维护与模型综合174

7.1 电磁兼容预知性维护技术174

7.1.1 电磁兼容故障预测和健康管理174

7.1.2 数据挖掘技术178

7.2 电磁兼容性模型综合概述180

7.2.1 基本概念与内涵180

7.2.2 电磁兼容模型综合的实现思路181

7.3 电磁兼容性能参数的模型综合182

7.3.1 电磁兼容数据预处理182

7.3.2 模型综合的统计分析方法185

7.3.3 模型综合的神经网络方法189

7.4 系统电磁兼容模型综合193

7.4.1 电磁兼容可靠性193

7.4.2 基于测量数据的电磁兼容性能预测194

7.4.3 基于模糊技术的电磁兼容模型综合205

第8章 电磁兼容加改装211

8.1 电磁兼容加改装概述211

8.1.1 加改装的目的和原则211

8.1.2 电磁兼容加改装的实施211

8.2 电磁兼容加改装技术214

8.2.1 加改装的论证与设计214

8.2.2 加改装的工程技术方法215

8.3 电磁兼容加改装中的频谱管控225

8.3.1 平台电磁频谱管控技术225

8.3.2 电磁信息防泄漏技术228

8.3.3 强电磁脉冲防护加固228

第9章 电磁兼容维护效果评估242

9.1 电磁兼容维护效果评估思路242

9.2 电磁兼容维护效果评估方法243

参考文献2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