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秦玺印封泥职官地理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王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51495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648页
- 文件大小:87MB
- 文件页数:667页
- 主题词:官制-研究-中国-秦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秦玺印封泥职官地理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解题1
一 “秦”时空范围的界定1
二 研究对象3
三 研究内容3
四 研究方法及思路4
五 关于本书资料引用的几点说明4
第二节 相关的学术史背景6
第二章 秦玺印封泥研究述评10
第一节 古代玺印封泥的使用和封泥性质的确认10
一 玺印的起源10
二 玺印的用途11
三 玺印的分类12
四 封泥的产生及其应用12
五 封缄的方式13
六 封泥性质的确认14
第二节 早期的秦玺印封泥研究15
第三节 相家巷出土秦封泥大事记17
第四节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秦玺印封泥研究22
一 相家巷等地新出土秦封泥资料的公布与著录22
二 秦封泥的释读27
三 秦封泥时代的确认30
四 秦封泥出土地性质的论争30
五 秦玺印封泥和秦汉历史文化研究31
六 与秦玺印封泥相关的其他研究34
七 秦玺印封泥的综合研究34
八 秦玺印封泥研究的总结与展望35
第三章 秦玺印封泥数量统计及其相关问题研究38
第一节 秦玺印封泥著录情况38
一 秦玺印的数量和种类38
二 秦封泥的数量和种类40
三 小结44
第二节 秦玺印封泥的基本特徵与秦印的判断标准47
一 秦玺印的基本特徵47
二 秦封泥的基本特徵49
三 小结:秦印的判断标准51
第三节 秦玺印封泥相关问题研究55
一 封泥表面划痕原因探析55
二 秦玺印封泥中的“同文异写”现象57
三 残碎封泥的价值和作用59
四 秦玺印、封泥与陶文内容相同的现象——兼谈存世玺印的性质和玺印、封泥、陶文三者的关系60
五 “玺”、“印”名称的变化与玺印封泥时代的差异63
六 鱼钮、蛇钮官印的国别和时代64
七 秦阳文印概说67
八 印文字数与官阶高低之间的关系72
九 秦封泥中官印、私印并用的现象73
第四章 秦玺印封泥所见中央职官与官制研究75
第一节 “皇帝信玺”封泥及其时代研究76
一 “皇帝信玺”封泥的断代76
二 新出土的封泥匣与使用了封泥匣的封泥78
三 秦代封泥匣使用情况的推测81
第二节 秦封君与封君印初探83
一 文献记载的秦封君名号83
二 秦玺印封泥所见封君印85
第三节 秦玺印封泥所见“三公”印及其源流87
一 秦玺印封泥所见“三公”级职官87
二 秦相邦、丞相的设置流变及关系辨正102
第四节 秦玺印封泥所见“九卿”类职官及其源流112
一 秦玺印封泥新分类方法的尝试与系统性研究112
二 九卿概说113
三 秦“九卿”类职官研究113
四 小结204
第五节 秦玺印封泥所见宫官体系研究206
一 《汉书·百官公卿表》所记宫官在秦玺印封泥中的反映207
二 《汉书·百官公卿表》失载的秦宫官225
第六节 秦玺印封泥所见宦官体系及宦官制度研究226
一 秦宦官制度研究现状概述226
二 秦中央各职官机构中的宦官的分布情况227
三 秦出土文献所见的宦官资料227
四 秦宦官制度蠡测228
第七节 秦玺印封泥所见工官体系及秦工官制度研究229
一 秦工官系统的分类231
二 秦题铭所见的工官资料研究232
三 秦玺印封泥所见工官资料研究237
四 “诏事”的性质和职能241
五 小结:关于秦工官体系和工官制度的几点认识244
第八节 其他中央级职官印专题研究245
一 车类245
二 寺从类248
三 走—士类248
四 诸田类249
五 廥—都—材类252
六 募类253
七 礜—桃类254
第五章 秦玺印封泥所见地方职官与官制研究256
第一节 秦玺印封泥所见郡级职官和机构研究256
一 文献记载的郡级职官名称257
二 秦玺印封泥所见郡级职官和机构名称257
三 小结272
第二节 秦玺印封泥所见县级职官和机构研究273
一 文献记载的秦县级职官名称273
二 秦玺印封泥所见县级职官和机构名称273
三 秦简牍资料所见县级职官和机构名称287
四 “守”与“守丞”的含义——兼谈“阳安之守”封泥的性质288
第三节 秦玺印封泥所见乡部、市亭、里闾职官名称与县以下行政管理机构299
一 乡部300
二 市亭306
三 里闾311
第六章 秦玺印封泥所见地理名称分类研究314
第一节 秦玺印封泥所见宫室名称及其分布314
一 秦宫室略说314
二 秦玺印封泥所见宫室名称辑考315
第二节 秦玺印封泥所见禁、苑、园、台名称及其分布322
一 秦禁苑园台的研究概况322
二 秦玺印封泥所见禁苑、园、台名称和分布323
第三节 秦玺印封泥所见陵寝和陵邑名称及其分布333
一 诸陵寝334
二 诸陵邑337
第四节 秦玺印封泥所见郡名及其分布338
一 秦郡研究历史的回顾与检讨339
二 秦玺印封泥和秦简牍资料所见的秦郡名称343
三 小结358
第五节 秦玺印封泥所见县名及其分布358
一 秦置县研究概述358
二 秦玺印封泥所见县名及其分布360
第六节 秦玺印封泥所见县级行政区划以下地名的初步研究375
一 乡名375
二 市亭名377
三 里闾名378
参考文献380
附录一 秦封泥资料统计分表398
附录二 秦封泥资料统计总表(排序)528
附录三 秦玺印资料统计总表(排序)630
后记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