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通史 修订本 第11册 第8篇 近代史 清史前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华通史 修订本 第11册 第8篇 近代史 清史前编](https://www.shukui.net/cover/59/34418507.jpg)
- 陈致平著 著
- 出版社: 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 ISBN: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495页
- 文件大小:163MB
- 文件页数:52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华通史 修订本 第11册 第8篇 近代史 清史前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清史前编1
插图(彩色)1
清代皇帝之国玺与龙旗1
清都北京皇宫之太和殿1
清代三百年历史要略总述1
附:25
清初全盛时之疆域略图(包括藩属与势力范围)25
清代晚叶全国疆域区划略图25
清代全国地方行政区划简表25
清代大事年表39
清帝系简表83
第一章 清初的盛世85
插图87
清世祖顺治像87
清圣祖康熙像88
第一节 清人入关之初对汉人的统驭89
一、多尔衮与清世祖89
二、清人入关初政与对待汉人的控制95
附注释95
附插图:清代街头薙发匠薙发图100
第二节 康熙一朝的政治建设与军事扩张101
一、康熙亲政的经过101
二、康熙一朝的内政102
(一)诏举博学鸿儒102
(二)撰集羣书102
(三)改革弊政103
(四)治理河患104
(五)巡视天下105
(六)减免赋税105
三、平三藩之变与收取台湾106
附:三藩之变形势略图110
四、民族气节与文字狱115
(一)朱三太子之狱115
(二)遗民学人所表现的民族气节117
(1)黄宗羲117
(2)顾亭林118
(3)朱舜水119
(4)王船山119
(5)李颙120
(6)孙奇逢120
(7)傅山121
(三)文字狱121
五、中俄交涉与尼布楚条约123
(一)俄帝国的远东拓展123
附: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明末清初)时,俄人侵占西伯利亚形势略图125
(二)中俄的冲突与交涉125
(三)尼布楚条约的订立126
六、平定蒙古128
(一)清初的蒙古诸部与西北情况128
附:清初蒙古诸部与西藏形势略图129
(二)准噶尔的强大130
(三)亲征噶尔丹与收服喀图喀132
七、平定西藏134
八、平台湾朱一贵之变137
九、康熙的建储与雍正之继位139
插图:清康熙帝六秩寿诞庆典盛况(王元祈绘)141
清世宗雍正皇帝像141
乾清宫正殿中正大光明匾额141
第三节 雍正一朝十三年141
一、继续前朝对西北方的军事经略141
(一)平定青海141
(二)讨伐准噶尔143
(三)中俄恰克图条约146
二、平抚西南苗蛮与改土归流147
三、极权统治149
(一)励行督察,设置军机处149
(二)诛除异己,严刑峻法151
(甲)削除羣王151
(乙)制裁重臣152
(丙)兴文字狱153
(1)查嗣庭之狱153
(2)曾静张熙之狱154
(3)陆生楠之狱155
(4)大义觉迷录的颁行155
四、雍正的建储157
第四节 乾隆的全盛时代158
插图:清高宗乾隆像(彩色)158
郎世宁所绘长春图卷中乾隆与容妃图(彩色)158
一、十次战役(十大武功)158
(一)两平准噶尔158
插图:乾隆帝平定准噶尔得胜图(郎世宁绘)162
(二)平定回疆165
插图:容妃便装像169
(三)平定苗乱168
(四)两讨金川171
(五)缅甸之役174
(六)安南之役179
(七)平台湾林爽文之变183
(八)廓尔喀之役184
二、对西藏与西北回疆的控制186
(一)创立金奔巴制187
附:金奔巴与西藏所供奉之乾隆皇帝牌位御容、以及达赖班禅之金印图188
(二)分建盟旗190
(三)遍设屯戍190
三、乾隆内政191
(一)乾隆的初政191
(二)提倡文学编纂羣书193
(甲)修四库全书193
(乙)编纂羣籍194
(三)再兴文字之狱196
(甲)杀曾静张熙197
(乙)齐周华狱197
(丙)胡中藻鄂昌之狱197
(丁)徐述夔沈德潜之狱198
(戊)毁禁钱谦益书198
(四)乾隆的晚政与和珅的用事200
(五)乾隆的退休与和珅之死202
附注释203
附录:乾隆所精制之铜版纪功画203
第二章 清代的中衰205
第一节 嘉庆一朝的内忧外患207
一、地方上的变乱208
(一)白莲教之乱208
(二)苗乱212
(三)海盗215
(四)兵变219
(五)天理教之乱220
(六)箱贼之乱222
(七)天地会之起事223
(八)河南之捻乱224
(九)云南之夷乱224
二、外交上之纠纷225
(一)传教问题225
(二)通商与建交问题229
第二节 道光一朝的剧变231
一、西北回疆张格尔之乱232
二、湖南广东的傜变235
三、中英鸦片之战与南京条约237
插图:鸦片战争前广州十三行商馆图(彩色版)239
鸦片战争前广州江面各国商船辐凑图239
林文忠公画像241
(一)鸦片之战的起因237
(二)鸦片之战的经过242
附:鸦片战争海战图245
一八四二年八月二十九日在英舰上签订南京条约图245
鸦片战争形势略图245
(三)南京条约247
(四)南京条约的馀波248
第三节 英法联军之役 咸丰十一年中大变乱之一249
一、英法联军的起因250
二、第一次英法联军与天津条约253
(一)中英天津条约254
(二)中法天津条约255
(三)中美天津条约256
(四)中俄天津条约256
三、中俄瑷珲条约256
四、第二次英法联军与北京条约258
附:英法联军战役形势略图259
(一)中英北京条约263
(二)中法北京条约263
(三)中俄北京续约264
插图:英法联军舰队列阵进入白河图265
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图265
五、国家权益的重大损失——开不平等条约之端265
(一)领事裁判权266
(二)关税协定266
(三)内河航行权267
(四)外人在中国内地之居住、置产、传教、与旅行之自由及租界地的形成267
(五)最惠国待遇269
六、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的设立269
第四节 太平天国 咸丰十一年中大变乱之二270
一、太平天国的起事270
插图:广州花县官禄?村洪秀全之故乡图271
在洪氏宗祠中所塑之洪秀全半身像271
二、太平天国的建国定制275
(一)政府官制275
(二)龙凤殿与宣教台276
(三)改订历法276
(四)军政教合一的社会组织276
(五)制订天条277
(六)科举277
(七)经济改革278
(八)强制统一宗教信仰278
(九)社会风俗的改革278
三、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后的军事行动280
插图:太平天国玉玺图二方281
太平天国讲道图282
四、曾国藩的奋起与湘军之战绩283
插图:曾国藩像及其书法284
五、太平天国的内乱及其败亡293
附:太平天国进军形势与略据疆域之范围图二幅295
插图:常胜军早期指挥官美人华尔像301
常胜军指挥官英人戈登西服像303
李秀成亲笔供状(片段)306
六、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307
(一)政治意识的混沌308
(二)革命行动的矛盾308
(三)战术未能与政治相配合309
(四)极权暴政恐怖统治310
(五)内讧310
附注释311
第三章 清末的变乱313
插图:慈禧西太后晚年之盛装画像(彩色)315
慈禧太后晚年照像315
第一节 同治中兴与自强运动315
一、辛酉政变与西太后的当政315
二、捻匪的平定318
三、云南的回乱——杜文秀之乱323
四、陕甘的回乱325
五、自强运动327
(一)疆臣的倡导328
(二)中枢的支持330
(三)革新事业:(洋务)331
(四)自强运动的挫折333
插图:李鸿章像334
左宗棠像335
附注释336
第二节 光绪前期的政局 从左宗棠的平定新疆到中日甲午之战337
一、光绪皇帝之立337
二、左宗棠的平定新疆340
(一)新疆回人的叛乱340
(二)平定新疆的经过343
(三)中俄伊犂交涉346
(四)左宗棠对于新疆之建设及新疆之改省348
插图:曾纪泽像349
三、中法之战349
(一)中法之战的起因349
(甲)安南王阮福映的复国350
(乙)法国对于安南的侵略350
插图:刘永福画像353
(丙)刘永福的黑旗军354
(丁)法安西贡亲善条约354
(戊)法军的再攻安南与顺化和约355
(二)中法之战的经过356
(三)中法和约的订立360
附:中法之战形势略图361
四、缅甸的放弃363
五、中日之战366
(一)日本的明治维新366
插图:日本明治天皇像366
(二)中日建交与琉球交涉367
(三)朝鲜问题的纠纷369
(四)中日之战的近因374
(五)中日之战的经过377
附:中日甲午战争经过图381
(六)中日马关条约的订立381
(七)三国干涉与退还辽东385
(八)台湾的抗日运动386
六、列强交侵与瓜分危机388
(一)中俄密约的订立388
(二)德租胶州湾与俄租旅大390
(三)法租广州湾392
(四)英国势力范围之要求及租借威海卫393
(五)日本势力范围的要求395
(六)瓜分危机与门户开放395
第三节 光绪后期的政局 从戊戍政变到两宫之丧397
一、维新与政变397
(一)康梁变法与百日维新397
(二)戊戍政变402
插图:光绪帝与康有为梁启超像403
二、义和团与八国联军407
(一)义和团起事的经过407
插图:义和团的装束409
(二)东南自保与八国联军411
附:八国联军进军北京形势略图412
(三)议和前后与辛丑北京条约的订立415
三、日俄之战420
(一)中俄密约与英日同盟420
(二)日俄之战的起因421
(三)日俄战争的经过与朴资茅斯条约423
四、慈禧与光绪的结局428
第四章 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运动与满清之亡435
插图:中山先生肖像及其墨迹437
第一节 中山先生的领导革命运动437
一、中山先生的家世及其立志革命之始437
插图:中山先生的青年时代438
二、兴中会成立后的革命行动与伦敦蒙难441
插图:中山先生在檀香山时的全家合影443
三、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建立444
第二节 保皇党与革命党的活动447
一、保皇党与革命党的对立447
二、惠州之役450
三、革命宣传声势的扩展451
四、同盟会的成立——革命组织的大团结452
插图:黄克强先生像453
中山先生在日本时摄影455
第三节 前仆后继的革命行动457
一、萍浏之役457
二、中山先生在西南边境发动的五次起义459
三、光复会与徐锡麟秋瑾之成仁462
插图:秋瑾像464
四、熊成基安庆之役及其谋刺载洵466
五、同盟会策动之广州新军的起事467
六、汪兆铭与黄复生的谋刺载澧468
七、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广州之役469
插图:广州黄花冈七十二烈士墓474
第四节 满清之亡与民国肇造 宣统三年满清政府最后之残局474
一、宣统继位与载澧摄政474
插图:摄政王载澧怀抱宣统皇帝溥仪像475
二、铁路国有之风波478
三、武昌起义480
插图:黎元洪像483
四、清廷之起用袁世凯组阁485
插图:袁世凯像485
第五节 民国肇造与清帝退位487
一、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与 中山先生之当选总统487
插图: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的 中山先生488
二、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490
插图:宣统退位时与摄政王合影493
三、民国成立之初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