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法学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社会法学 第2版
  • 汤黎虹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5320170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45页
  • 文件大小:90MB
  • 文件页数:359页
  • 主题词:社会法学-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会法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1

一、社会法学的概念1

二、社会法学的研究对象5

三、社会法学的研究方法12

第一编 社会法概论19

第一章 社会法的含义19

第一节 社会19

一、广义社会和狭义社会19

二、狭义社会的形成根据20

三、狭义社会的构成27

第二节 社会法31

一、社会法的概念和特征31

二、社会法的价值及取向33

三、社会法的理论基础35

第三节 社会法关系37

一、社会法关系的主体37

二、社会法关系的内容39

三、社会法关系的客体43

第二章 社会法法源47

第一节 社会法法源的含义47

一、法源的含义47

二、社会法法源的定位48

第二节 社会法的历史法源49

一、社会法历史法源的背景49

二、中国的社会法的历史法源52

第三节 社会法的正式法源和非正式法源54

一、社会法的正式法源54

二、社会法的非正式法源55

第三章 社会法原则58

第一节 社会法原则概述58

一、法的原则58

二、法部门的原则60

三、社会法原则的内涵62

第二节 社会法原则的主要内容63

一、条件保障原则63

二、协同帮扶原则65

三、共享安定原则65

四、对应维权原则66

第二编 社会护救法71

第四章 社会预护法律制度71

第一节 社会预护法律制度概述71

一、社会预护法律制度的含义71

二、外国的社会预护法律制度73

三、我国的社会预护法律制度79

第二节 我国的社会保险法律制度80

一、基本养老保险法律制度80

二、基本医疗保险法律制度82

三、工伤保险法律制度83

四、失业保险法律制度85

五、生育保险法律制度87

第三节 安全预护法律制度89

一、可能遭遇灾害的安全预护法律制度89

二、可能遭遇生产经营危害的安全预护法律制度93

三、可能遭遇交通运输危害的安全预护法律制度99

四、可能遭遇突发公共事件危害的安全预护法律制度104

第五章 社会扶助法律制度109

第一节 社会扶助法律制度概述109

一、社会扶助法律制度的含义109

二、外国的社会扶助法律制度110

三、我国的社会扶助法律制度114

第二节 社会低保法律制度118

一、最低工资法律制度118

二、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120

第三节 特殊困难人员供养、补助和援助法律制度122

一、特殊困难人员供养法律制度122

二、特殊困难人员补助法律制度123

三、法律援助制度127

第四节 社会扶贫法律制度128

一、对应扶贫法律制度128

二、扶贫开发法律制度130

第六章 社会解救法律制度135

第一节 社会解救法律制度概述135

一、社会解救法律制度的含义135

二、外国的社会解救法律制度139

三、我国的社会解救法律制度143

第二节 生活无着人员解救法律制度145

一、对困境者的临时救助法律制度145

二、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解救法律制度147

第三节 事故解救法律制度149

一、生产安全事故的危难解救法律制度149

二、交通事故的危难解救法律制度155

第四节 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危难解救法律制度159

一、灾害的危难解救法律制度159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难解救法律制度162

三、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危难解救法律制度166

第三编 社会促进法171

第七章 就业促进法律制度171

第一节 就业促进法律制度概述171

一、就业促进法律制度的含义171

二、外国的就业促进法律制度175

三、我国的就业促进法律制度176

第二节 政府主导促进就业法律制度177

一、促进就业的协调和引导法律制度177

二、促进公平就业的法律制度178

第三节 就业服务法律制度180

一、政府公共就业服务法律制度180

二、社会机构职业服务法律制度181

第四节 就业援助法律制度183

一、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法律制度183

二、残疾人的就业援助法律制度184

三、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法律制度185

四、妇女的就业援助法律制度186

五、少数民族劳动者的就业援助法律制度187

六、传染病病原携带者的就业援助法律制度188

七、退役军人的就业援助法律制度189

第八章 社会事业促进法律制度191

第一节 社会事业促进法律制度概述191

一、社会事业促进法律制度的含义191

二、外国的社会事业促进法律制度194

三、我国的社会事业促进法律制度195

第二节 教育事业促进法律制度198

一、普通教育事业促进法律制度198

二、非普通教育事业促进法律制度201

三、辅助教育事业促进法律制度206

第三节 卫生事业促进法律制度207

一、医药卫生事业促进法律制度207

二、公共卫生事业促进法律制度211

第四节 人口服务事业促进法律制度215

一、人口生育及服务法律制度215

二、人口保健事业促进法律制度218

第九章 社会捐赠法律制度222

第一节 社会捐赠法律制度概述222

一、社会捐赠法律制度的含义222

二、外国的社会捐赠法律制度227

三、我国的社会捐赠法律制度229

第二节 社会捐赠的主体法律制度232

一、社会捐赠主体资格法律制度232

二、社会捐赠主体地位法律制度234

第三节 社会捐赠的施行法律制度237

一、社会捐赠财产的使用法律制度237

二、社会捐赠信息披露法律制度240

第四编 社会优待法245

第十章 社会照顾法律制度245

第一节 社会照顾法律制度概述245

一、社会照顾法律制度的含义245

二、外国的社会照顾法律制度247

三、我国的社会照顾法律制度250

第二节 老年人社会照顾法律制度253

一、养老社会服务法律制度253

二、老年人社会优待法律制度256

第三节 未成年人社会照顾法律制度257

一、未成年人文化生活的社会照顾法律制度257

二、未成年人卫生保健的社会照顾法律制度258

三、未成年人交通的社会照顾法律制度258

第四节 残疾人社会照顾法律制度259

一、残疾人康复法律制度259

二、残疾人社会优待法律制度260

第十一章 社会补偿法律制度262

第一节 社会补偿法律制度概述262

一、社会补偿法律制度的含义262

二、外国的社会补偿法律制度266

三、我国的社会补偿法律制度267

第二节 军人社会补偿法律制度272

一、军人社会优待法律制度272

二、军人社会抚恤法律制度273

第三节 见义勇为者社会补偿法律制度275

一、见义勇为的成立和补偿责任的法律制度275

二、见义勇为者社会补偿的标准法律制度277

第四节 志愿者社会补偿法律制度281

一、无偿人体器官移植致害的社会补偿法律制度281

二、无偿献血致害的社会补偿法律制度282

第五编 社会维权法285

第十二章 维护职工和妇女权益法律制度285

第一节 维护职工和妇女权益法律制度概述285

一、维护职工和妇女权益法律制度的含义285

二、外国的工会维权法律制度290

三、我国的维护职工和妇女权益法律制度293

第二节 维护职工权益法律制度295

一、维护职工的劳动权益法律制度295

二、维护职工民主管理权利法律制度300

第三节 维护妇女权益法律制度302

一、维护妇女政治权利和文化教育权益的法律制度302

二、维护妇女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的法律制度304

三、维护妇女民事权益的法律制度305

四、维权裁判和责任追究法律制度307

第十三章 劳动争议处理法律制度309

第一节 劳动争议处理法律制度概述309

一、劳动争议处理法律制度的含义309

二、外国的劳动争议处理法律制度313

三、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法律制度315

第二节 劳动争议的协商与调解法律制度316

一、劳动争议协商法律制度316

二、劳动争议调解法律制度316

第三节 劳动争议的仲裁与诉讼319

一、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的证据规则319

二、劳动争议的仲裁321

三、劳动争议的诉讼325

第十四章 信访维权法律制度332

第一节 信访维权法律制度概述332

一、信访维权法律制度的含义332

二、信访维权的体制333

三、信访维权法律制度的原则335

第二节 信访渠道和信访事项的提出338

一、信访渠道338

二、信访事项的提出339

第三节 信访事项的受理和办理341

一、信访事项的受理341

二、信访事项的办理343

三、涉法涉诉信访的处理34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