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旧城谋划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旧城谋划](https://www.shukui.net/cover/72/34420744.jpg)
- 冯斐菲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173495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87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309页
- 主题词:旧城保护-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旧城谋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1章 北京的历史变迁与旧城风貌特征简述9
1.1 北京城历史变迁概述10
1.2 旧城的传统风貌特征11
1.2.1 清晰的城郭、宏大的宫殿群12
1.2.2 对称布局、贯穿南北的轴线14
1.2.3 功能完整、有机活泼的水系15
1.2.4 平直整齐、宽窄有序的路网16
1.2.5 “胡同——四合院”居住形态17
1.2.6 开阔的空间、起伏的天际线19
1.2.7 丰富的街道对景和视线走廊20
1.2.8 主次分明、对比强烈的色彩20
1.2.9 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1
1.3 近现代空间形态演变22
1.3.1 宽阔的马路贯通穿行22
1.3.2 河湖水道逐渐消失了24
1.3.3 四合院变成了大杂院26
1.3.4 多、高层建筑无序浸入27
1.3.5 轴线从封闭走向开放28
第2章 旧城风貌演变的若干阶段与内在动因33
2.1 1949年至1958年——整体保护旧城的机会丧失34
2.1.1 “梁陈方案”的败退34
2.1.2 《规划草案》定命运35
2.2 1958年至1978年——“文化大革命”形成众多后患36
2.2.1 双文明受冲击36
2.2.2 经租房埋后患37
2.3 1978年至1990年——住房需求引发了就地改造38
2.3.1 保护意识渐复苏38
2.3.2 住房需求促改造39
2.4 1990年至2003年——发展需求带来又一轮冲击40
2.4.1 名城保护体系崭露头角40
2.4.2 经济狂潮带来剧烈冲击42
2.5 2003年至2009年——奥运会申办助力整体保护45
2.5.1 认识水平显著提升,规划体系更趋完善46
2.5.2 资金投入力度加大,实践摸索不断深入49
2.6 2009年至2014年——转型发展促保护措施完善57
2.6.1 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统筹协调57
2.6.2 拓展保护理念,推进公众参与59
第3章 旧城保护体系和实践演进的四个阶段63
3.1 文物保护单位——从单纯保护到合理利用64
3.1.1 类型丰富、数量多65
3.1.2 不断扩展保护对象66
3.1.3 加强地下文物保护69
3.1.4 注重历史环境保护71
3.1.5 促进文物合理利用73
3.2 历史文化街区——从只看见物到也关注人77
3.2.1 抢救性地划定历史文化街区77
3.2.2 编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80
3.3 旧城整体保护——从格局保护到政策制定85
3.3.1 保护与重构旧城整体空间格局要素85
3.3.2 提出促进旧城健康发展的策略措施99
3.4 文化遗产保护——保护体系的进一步完善103
3.5 以前门大栅栏地区为例看规划思路的演变104
3.5.1 大栅栏地区的概况104
3.5.2 文物保护单位阶段105
3.5.3 历史文化街区阶段106
3.5.4 旧城整体保护阶段108
第4章 制约旧城有效保护与特色彰显的问题111
4.1 在保护理念和方法上未达成共识112
4.1.1 什么是历史文化街区的原貌保护?112
4.1.2 要真实的生活还是要亮丽的布景?115
4.1.3 历史文化街区的人口应该置换吗?118
4.1.4 文化(创意)产业与保护相容吗?119
4.1.5 拓宽马路就能解决旧城的交通吗?122
4.1.6 旧城的地下空间可以充分利用吗?124
4.1.7 文物迁建是该禁止还是可以容忍?125
4.2 政策缺失、导向不明,或不连贯126
4.2.1 功能集聚,统筹协调乏力126
4.2.2 交通政策不明,车满为患128
4.2.3 产业发展缺乏清晰的导向129
4.2.4 产权政策及人口政策模糊130
4.2.5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扶持缺乏针对性134
4.3 法律法规与实施保障机制不健全138
4.3.1 法律法规及导则不健全138
4.3.2 两城区与各部门缺统筹140
4.3.3 公众参与制度很不完善143
4.3.4 缺乏良好的投融资机制146
4.4 规划指标不当及规范标准缺支撑147
4.4.1 指标缺失或不适当147
4.4.2 规范标准老旧僵硬149
4.5 规划层级死板、规划研究不深入150
4.5.1 保护规划难落实150
4.5.2 旧城缺整体设计151
4.5.3 应对破坏缺理论152
4.6 设计施工水平低、管理过于粗放153
4.6.1 设计水平低、施工不精细153
4.6.2 管理粗放,缺乏细心思考153
第5章 对旧城保护与发展目标的分析和思考157
5.1 对总规与当前形势的理解158
5.1.1 总规展现的愿望159
5.1.2 北京面临的形势159
5.2 国际名城保护发展的启示160
5.2.1 “顶级、楷模”是目标160
5.2.2 强化新城,缓解中心区164
5.2.3 让老城在保护中求发展166
5.3 旧城保护发展的目标构想169
5.3.1 旧城作用与地位分析169
5.3.2 旧城的职能定位分析170
5.3.3 旧城的目标构想分析171
第6章 促进旧城有效保护和特色彰显的策略175
6.1 策略一——加强旧城整体保护与传统文化内涵挖掘176
6.1.1 加强骨架保护,展示城市历史之魂177
6.1.2 分类引导,强化历史文化街区特色182
6.1.3 继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合理利用186
6.1.4 加快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191
6.1.5 加强对文化内涵的挖掘和价值总结194
6.2 策略二——增强旧城融合、创新、展现文化的能力197
6.2 1 构建完善的公益文化设施体系197
6.2.2 大力促进文化产业链条的形成201
6.2.3 以文化探访路形式促资源整合203
6.2.4 以文化活动的形式促文化之都208
6.3 策略三——为旧城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保障210
6.3.1 功能与人口疏解优化的配套政策210
6.3.2 土地出让与传统四合院交易政策215
6.3.3 以公交、骑行为导向的交通政策216
6.3.4 文化事业及产业共同发展的政策224
6.3.5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的扶持政策225
6.3.6 政府与百姓保护责任共担的政策226
6.4 策略四——为旧城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机制保障226
6.4.1 完善法规条例,加大违法处罚力度227
6.4.2 大力发挥名城保护委员会统筹作用228
6.4.3 完善公众参与制度,鼓励居民自治230
6.4.4 形成稳定的规划、设计、施工队伍234
6.4.5 设立保护专项资金,建立融资平台236
6.5 策略五——针对旧城特征确立规划方法和规范指标238
6.5.1 加快保护规划编制和修编238
6.5.2 加强规划衔接,确保实施239
6.5.3 开展旧城整体性城市设计240
6.5.4 细化优化各类标准及指标242
6.5.5 鼓励市政技术与材料创新244
6.5.6 完善适应旧城的交通系统246
6.6 策略六——加强精细化管理提升公共空间环境品质250
6.6.1 推进小型公共活动空间和绿地建设251
6.6.2 完善重要文物及公共建筑周边环境254
6.6.3 完善美化人行步道形成宜人的网络255
6.6.4 维护街区的公共秩序保持干净整洁256
6.6.5 树立精细化意识建立常态管理制度261
第7章 结语——提升全市域保护工作力度265
7.1 拓展名城保护的内容266
7.1.1 强大遗址的保护与研究267
7.1.2 加强皇家园林体系的保护268
7.1.3 加强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269
7.1.4 加强新城乡镇特色的保护273
7.2 提升区县的保护意识276
7.3 面向更广阔的京津冀区域278
参考文献279
后记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