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从歧视走向公平 中国农民工及其子女教育问题调查与分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从歧视走向公平 中国农民工及其子女教育问题调查与分析
  • 蒋太岩,刘芳,谷颖,王坤主编 著
  • 出版社: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51706612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26页
  • 文件大小:60MB
  • 文件页数:445页
  • 主题词:民工-职工子女-教育-调查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从歧视走向公平 中国农民工及其子女教育问题调查与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农民工流入城市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1

第一节 城市化及人口城市化:人类不可逾越的自然历史过程1

一、城市化1

二、人口城市化19

第二节 农民工与农民工流动: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现象26

一、农民工26

二、农民工流动34

第三节 农民工及其子女: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动力与未来54

一、农民工是城市发展的动力54

二、农民工子女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未来62

三、农民工及其子女教育问题不容忽视67

第二章 农民工教育由放任自流到逐渐重视76

第一节 教育与农民工流动的关系77

一、农民工教育77

二、教育与劳动力流动的关系78

三、教育与农民工的关系79

第二节 我国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情况81

一、我国对农民工的转业教育培训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82

二、我国在农民工转业教育培训上存在的误区85

三、我国忽视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后果90

四、我国农民工有参加转业职业教育培训的需求91

五、近年来,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正逐渐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工作97

六、我国对农民工进行转移教育培训的现实意义105

第三节 大量企业工伤、工亡与农民工教育的关系107

一、农民工工伤、工亡事故频发的行业108

二、安全教育与大量企业农民工工伤、工亡事故的关系109

三、大量企业工伤、工亡事故对农民工及社会的影响112

四、加强企业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113

第四节 农民工教育的主要障碍116

一、户籍制度和管理体制障碍117

二、社会保障政策障碍118

三、农民工就业政策障碍119

四、教育培训的障碍121

五、观念障碍121

六、自身素质障碍122

第三章 农民工进城随迁子女教育历史回顾及发展现状126

第一节 目前我国农民工进城随迁子女数量及其发展趋势126

一、农民工进城随迁子女数量126

二、进城农民工子女发展趋势127

第二节 农民工子女教育发展回顾128

一、20世纪80年代:农民工及其子女被认为是城市的“盲流”,无法在城市接受教育时期128

二、20世纪90年代:农民工在城市自己创办打工子弟学校,开始“非法办学”时期129

三、20世纪90年代后期:农民工子弟学校大量增加,政府处于两难境地135

四、进入21世纪以来: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学逐渐走向合法化,农民工子女入学逐渐走向以公办学校为主,以民办学校为辅的良性发展轨道阶段136

五、“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142

第三节 辽宁省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分析145

一、辽宁省农民工子女分布特点145

二、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子女教育146

三、各市政府积极响应,各有招法147

四、通过实施“特殊少年儿童快乐成长计划”,各部门携手共同完成农民工子女教育任务152

五、辽宁省农民工子女教育工作好于全国平均水平153

第四章 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主要障碍156

第一节 政府方面的障碍156

一、法律制度方面的障碍156

二、流入地政府方面的障碍158

三、经费拨付方面的障碍159

四、流动人口管理方面的障碍160

五、社会观念方面的障碍161

第二节 学校障碍162

一、经费方面的障碍162

二、认识上的障碍162

三、教学管理上的歧视163

第三节 学生家庭障碍164

一、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态度165

二、家庭经济功能障碍165

三、家长素质障碍167

四、家庭的流动性障碍168

第四节 学生自身障碍168

一、学习基础薄弱168

二、心理问题169

三、面临融合难题170

第五章 流动人口子女就学出路172

第一节 打工子弟学校逐渐走向正规173

一、打工子弟学校有其存在的必然性174

二、打工子弟学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77

三、国家对打工子弟学校给与支持178

四、政策法规为打工子弟学校提供保证181

五、民工子弟学校的启示184

第二节 充分挖掘公办学校办学潜力185

一、目前公立学校作为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的主要场所面临的困难186

二、充分挖掘公办学校办学潜力的建议和措施188

第三节 多元化投资创办民办学校191

一、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现实作用192

二、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基本定位195

三、新《义务教育法》成为民办学校发展的保障197

四、坚持“公办为主,民办为补”的方针198

五、正确处理好几个基本关系200

六、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发展与对策203

第六章 留守儿童现状及解决办法207

第一节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现状207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总体规模和发展趋势207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分布和结构208

三、农村留守儿童的受教育状况208

四、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情况209

五、农村留守儿童的行为情况209

六、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209

第二节 农村留守儿童形成的原因210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出现210

二、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210

三、外出务工收入不能满足儿童在城市的生活和学习需要211

四、城乡二元结构原因211

第三节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213

一、学习方面213

二、心理方面214

三、生活方面216

四、安全方面216

第四节 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根源217

一、社会因素217

二、学校因素219

三、家庭因素221

四、留守儿童自身原因223

五、监护人原因224

第五节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措施225

一、强化政府主导作用226

二、发挥家庭教育和监护作用230

三、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231

第七章 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的构建236

第一节 我国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的发展轨迹236

一、限制阶段236

二、被动应对阶段237

三、高度重视,积极解决阶段239

第二节 我国未来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政策的构建240

一、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必要性240

二、六部委文件的欠缺及改进意见241

三、建立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民工子女教育经费管理新机制242

第八章 创办北京行知打工子弟学校的经验借鉴245

第一节 实践陶行知先生公平教育的勇敢旗手——黄鹤245

第二节 办学的艰难与心酸248

第三节 办学的成果与未来展望253

一、行知学校概况253

二、指导思想254

三、精神254

四、理论255

五、原则259

六、学校校训、校风和核心价值261

七、办学特色263

八、办学实践265

九、办学道路270

十、办学愿景273

第九章 中国公益性基础教育的一个新品牌275

第一节 新公民学校建设战略定位及基本方案275

一、非营利性:以非营利性突破“四低”民办教育的死结276

二、平民性:以平民教育填补政府与市场无法满足的需要空间276

三、高质量:以高质量实现“新公民教育”的理想277

第二节 “新公民学校”项目远景277

一、成为中国公益性教育的第一品牌278

二、显著提升农民工子女受教育质量278

三、成为企业和全社会支持和参与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首选通道278

第三节 “新公民学校”的组织框架与管理模式构想279

一、“新公民学校”的性质279

二、组织框架280

三、管理模式281

第四节 “新公民学校”的办学特色282

一、生活化教育283

二、创新教育284

第五节 南都基金会捐建打工子弟学校287

第十章 流动人口及其子女犯罪与教育问题289

第一节 流动人口及其子女的犯罪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289

一、流动人口的含义289

二、犯罪的概念及特征290

三、我国的流动人口犯罪情况292

第二节 流动人口犯罪的特征294

一、从犯罪目的上看,以侵犯他人或集体的财产权利为主,以伤害自然人的身体为次294

二、从犯罪手段上看,小偷小摸,顺手牵羊是主要犯罪手段295

三、从犯罪形式上看,多以团伙犯罪为主295

四、从犯罪主体上看,其低龄化、女性化的趋势明显296

五、从犯罪的表现形态上看,流窜性特征突出296

第三节 流动人口犯罪的原因分析297

一、社会原因是导致流动人口犯罪上升的外在诱因297

二、个人素质低下是导致流动人口犯罪的内在原因299

三、社会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存在瑕疵,成为其犯罪的又一外在诱因300

四、企业侵害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严重,成为其犯罪的直接原因301

第四节 流动人口犯罪的心理分析302

一、错误的、落后的世界观和人生观303

二、畸形的心理需要304

三、消极情感和情绪反应306

四、倾斜的动机斗争306

第五节 齐抓共管,共筑预防流动人口及其子女犯罪的“钢铁长城”307

一、教育先行308

二、管理到位313

第十一章 政府对企业和学校的制约机制316

第一节 落实对流动人口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的检查监督机制316

一、“阳光工程”316

二、“雨露计划”320

三、“阳光工程”与“雨露计划”的关系321

四、“阳光工程”与“雨露计划”存在的问题322

五、落实对流动人口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的检查监督机制323

第二节 落实企业对流动人口培训拨款机制326

一、我国企业流动人口现状326

二、流动人口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328

三、企业流动人口素质亟待提高329

四、落实企业对流动人口培训拨款机制331

第三节 建立大中专院校对流动人口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机制334

一、大中专院校肩负着对流动人口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的重任334

二、大中专院校开展流动人口培训的优势分析336

三、健全机构,创新流动人口培训机制338

第四节 建立政府对城市中小学校接收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拨款机制341

一、政府对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情况341

二、政府对城市中小学校接收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经费投入存在的问题342

三、建立政府对城市中小学校接收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拨款机制344

第五节 建立政府对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接收流动人口子女不作为惩罚机制347

一、做好接收流动人口子女就学工作的重要性347

二、城市学校接收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状况349

三、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不愿接收流动人口子女的原因351

四、建立政府对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接收流动人口子女不作为惩罚机制353

第六节 辽宁省农民工教育培训状况分析355

一、辽宁省农民工的基本状况356

二、辽宁省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成绩与经验357

三、辽宁省农民工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368

四、提高认识,发挥优势,不断开创辽宁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新局面370

第十二章 国家有关部门对农民工及其子女教育的法规政策选录376

第一部分:1996年国家教委发布的《城镇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就学办法(试行)》(全文)378

第二部分:1998年国家教委、公安部联合发布的《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全文)380

第三部分: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节选)382

第四部分:2003年教育部、中央编办、公安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劳动保障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全文)383

第五部分: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工作的通知》(节选)386

第六部分:2004年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联合印发了《关于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通知》(节选)387

第七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06年6月29日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全文)389

第八部分:2006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教育部、劳动保障部、建设部、农业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的意见》(全文)400

第九部分:2006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节选)405

第十部分:2006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印发了《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全文)410

第十一部分:2007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关于做好农村劳动力培训考核鉴定工作的通知》(全文)413

第十二部分: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了《建筑业农民工技能培训示范工程实施意见》(全文)415

第十三部分:2002年北京市教委制定了《北京市对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的暂行办法》(全文)418

第十四部分:2008年8月12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做好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25号)421

后记42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