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抗日战争史 中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抗日战争史 中
  •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 ISBN:9787506569132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523页
  • 文件大小:101MB
  • 文件页数:536页
  • 主题词:抗日战争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抗日战争史 中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三编 举国奋战(1937.7.7~1938.10)1

第十一章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实行全国性抗战1

第一节 日本全面侵华时的形势与日中实力对比1

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的形势1

二、日、中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对比3

(一)经济实力4

(二)军事实力4

第二节 “七·七”事变爆发,中日全面战争开始5

一、事变前平津地区的军事态势5

二、日本挑起“七·七”卢沟桥事变6

三、中国方面对事变的态度8

四、日军发动总攻,北平、天津失守11

(一)廊坊事件和广安门事件12

(二)南苑战斗与北平陷落12

(三)天津战斗与守军撤退14

第三节 “八·一三”事变,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5

一、日本制造“八·一三”事变15

二、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17

第四节 日军大举进攻华北,中国军队沿铁路线防御19

一、日军大举进攻华北前的战场形势19

(一)日军的战略企图与部署19

(二)中国军队的防御方针和部署20

二、平绥铁路沿线的作战23

(一)南口——张家口战役23

(二)大同、归绥沦陷25

三、平汉、津浦铁路北段的作战25

(一)保定、沧县地区的战斗26

(二)石家庄、德县及其以南的战斗27

第五节 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平型关大捷29

一、红军主力改编为第八路军29

二、八路军出师华北前线抗日31

三、平型关战役33

第六节 国际社会对中国初期抗战的不同态度37

一、苏联和世界人民援助中国抗战37

二、英、美等国对中国抗战的两面政策38

三、德、意法西斯支持日本灭亡中国41

第十二章 中国抗战的指导路线和战略方针43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战路线和战略方针43

一、全国抗战爆发前对抗战路线和战略方针的主张43

二、全国抗战爆发后提出的抗战路线和战略方针46

(一)对全国抗战和国防问题的方案46

(二)洛川会议对抗战路线和战略总方针的制定49

(三)红军的战略方针和军事战略转变50

三、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51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提出的抗战路线和战略方针57

一、全国抗战爆发前拟定的抗战指导方案57

二、卢沟桥事变后国民党的抗战指导路线和战略方针60

(一)卢沟桥事变汇报会议讨论抗战大计60

(二)国防会议和国防联席会议表明抗战决心62

(三)国民政府大本营战争指导方案63

三、抗战建国纲领66

第十三章 保卫忻口、太原作战及华北敌后战场的开辟71

第一节 保卫忻口、太原作战71

一、日军进攻山西的方针和计划71

二、第2战区的防御企图和部署72

三、中共中央军委对山西作战的指导和对八路军配合友军作战的部署72

四、忻口作战73

五、娘子关作战77

六、太原保卫战80

第二节 八路军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82

一、上海、太原失陷后的形势和八路军的任务82

二、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创建83

三、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88

四、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创建90

五、晋西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94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华北地方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96

一、山西新军的建立和发展96

二、河北人民抗日武装的建立和游击战争的发展98

三、山东人民抗日武装起义100

第四节 华北抗日游击战争的蓬勃发展103

一、广泛发展平原抗日游击战争103

二、发展和保卫山区抗日根据地109

第十四章 淞沪、徐州会战和华中敌后战场的开辟116

第一节 淞沪会战及南京保卫战116

一、日军进犯淞沪的企图116

二、凇沪会战经过117

(一)上海市区反击作战117

(二)淞沪地区防御作战118

(三)杭州湾抗登陆及撤退121

三、南京失陷及日军大屠杀126

四、日本诱降及陶德曼斡旋131

第二节 徐州会战133

一、津浦路南北两段的阻击战133

二、台儿庄大捷136

三、徐州外围战及中国军队撤退139

第三节 新四军开辟华中敌后战场,创建抗日根据地141

一、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141

二、京沪杭地区沦陷后中共中央开辟华中的方针和部署143

三、挺进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根据地144

第十五章 武汉保卫战及广州作战150

第一节 武汉保卫战150

一、日军进攻武汉的战略企图和部署150

二、中国保卫武汉的政治动员及作战方针和部署153

三、武汉保卫战作战经过158

(一)长江及其沿岸地区的防御战158

(二)武汉以北地区大别山北麓的阻击战166

第二节 广州作战170

一、中日双方的作战准备170

二、广州失陷171

第十六章 陕甘宁边区的建设和巩固173

第一节 陕甘宁边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建设173

一、陕甘宁边区的正式形成173

二、陕甘宁边区的民主政治建设174

三、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建设178

四、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建设182

第二节 陕甘宁边区的军事建设189

一、八路军留守兵团的建设189

二、陕甘宁边区地方武装建设193

第三节 陕甘宁边区军民坚持持久抗战,保卫和巩固边区的斗争194

一、固守千里河防,粉碎日军的进攻194

二、肃清边区匪患,维护边区安定198

三、实行全面抗战动员,巩固后方,支援前线198

第四节 陕甘宁边区的地位和作用199

一、陕甘宁边区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指导中心199

二、陕甘宁边区是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游击队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200

三、陕甘宁边区是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模范201

第十七章 东北抗日联军坚持抗日游击战争203

第一节 “七·七”事变后,日本把中国东北变成扩大侵略的兵站基地203

一、命令关东军出动部队,扩大对中国的侵略203

二、疯狂“讨伐”抗日联军,强化对东北的殖民统治206

第二节 东北抗日联军积极配合全国抗战210

一、策应全国抗战,掀起东北抗日斗争的新高潮210

二、抗联各军广泛开展游击战,积极打击日伪军212

(一)东南满抗联第1路军频频出击,奋勇作战213

(二)吉东抗联各军英勇战斗,消耗日伪军事力量215

(三)北满抗联部队积极开辟新游击区,主动进攻日伪军218

第三节 东北抗日联军坚持艰苦的游击战争221

一、东北抗联各军进行西征和分区作战221

(一)抗联第1路军向山区转移,中共南满省委召开老岭会议,部队改编为3个方面军221

(二)抗联第2路军第4、第5军主力西征,总部及所属留守部队原地坚持反“讨伐”斗争224

(三)抗联第3、第6、第9、第11军的主力部队远征227

二、抗联各部队转入深山密林,坚持艰苦斗争231

(一)抗联第1路军化整为零,在长白山区艰苦转战231

(二)抗联第2路军各部小股部队在乌苏里江左岸等地坚持游击活动233

(三)抗联第3路军各部在黑嫩平原英勇斗争234

三、东北抗日联军各路军缩编为支队,顽强地坚持对日伪军235

第十八章 全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和世界人民对中国抗战的支援238

第一节 国内各阶级阶层和社会团体的抗日救亡斗争238

一、席卷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238

二、工人阶级的抗日救亡斗争241

三、广大妇女积极投身于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242

第二节 少数民族和台湾港澳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246

一、蒙古族人民的抗日斗争246

二、回族人民的抗日斗争248

三、东北和华南各地少数民族的抗日斗争250

四、台湾和港澳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252

第三节 海外华侨对祖国抗战的支援255

一、华侨社会抗日救亡运动的新发展255

二、华侨对祖国抗战的经济支援259

三、华侨对祖国抗战的人力支援261

第四节 世界人民和各国政府对中国抗战的支援264

一、各国人民对中国抗战的支援264

二、白求恩、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和印度援华医疗队266

三、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援助270

四、美、英、法等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271

第十九章 中国抗战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和改革273

第一节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建设273

一、敌后抗日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273

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278

(一)发展生产事业278

(二)发展商业282

(三)发展合作事业283

(四)创办银行,巩固敌后抗战金融283

(五)加强财政建设284

三、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文化教育建设285

(一)干部教育285

(二)群众教育286

(三)新闻出版288

(四)抗战文艺288

第二节 国民政府对政治、经济、文化的改革289

一、国民参政会的设置289

二、战时经济方策的施行295

(一)战时经济方针的确定296

(二)战时经济行政机构的调整297

(三)主要经济政策与经济统制措施的实施298

三、国统区抗战文化的开展305

(一)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的组建305

(二)群众性抗战文化团体的建立与文化艺术的发展307

(三)抗战文化的战斗作用308

第三节 战区工厂、学校内迁310

一、沿海地区工厂内迁310

二、武汉地区工厂拆迁313

三、战区部分高校内迁317

第三编小结321

第四编 转入相持(1938.11~1940.12)324

第二十章 中国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324

第一节 相持阶段到来前后的国际环境324

一、慕尼黑协定与欧洲战争爆发324

二、英美策划远东慕尼黑327

三、苏联的远东政策330

第二节 日本侵华方针的变化332

一、日本侵华方针变化的原因332

二、日本侵华方针的变化要点337

第三节 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制定抗战新阶段的战略任务341

一、对抗战以来的总结和对今后抗战形势的估计342

二、制定抗战新阶段的各项战略任务343

三、巩固华北、发展华中华南的军事战略方针345

第四节 国民政府调整军事政治策略346

一、南岳军事会议及第二期抗战方针的确定347

二、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349

第二十一章 巩固华北和发展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华南敌后抗日战场353

第一节 巩固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353

一、晋绥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354

(一)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巩固354

(二)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初步巩固358

二、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359

(一)第120师主力挺进冀中,冀中平原游击战争的坚持360

(二)北岳区的巩固364

(三)冀热察地区抗日斗争的恢复和发展367

三、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与巩固369

(一)第129师主力挺进冀南,冀南平原游击战争的坚持369

(二)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巩固,晋冀豫、冀南交通破击战370

四、冀鲁豫边区抗日游击战争和根据地的发展372

五、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374

(一)第115师师部率第343旅挺进鲁西374

(二)八路军第1纵队的成立和山东纵队的发展375

(三)第115师挺进鲁南376

第二节 新四军东进北上,开辟新区376

一、第1、第2支队东进北上,江南指挥部成立377

二、新四军军部率第3支队等部坚持皖南抗日阵地379

三、江北指挥部成立,第4、第5支队开辟皖东抗日根据地380

四、游击支队(第6支队)开辟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382

五、新四军、八路军协同开辟苏北383

(一)八路军一部南下383

(二)江南新四军北上,黄桥战役384

六、豫鄂边区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387

第三节 华南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391

一、东江、珠江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391

二、海南岛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394

第二十二章 正面战场抗击日军的有限攻势397

第一节 1939年武汉外围地区的三次会战397

一、南昌会战397

二、随枣会战400

三、第一次长沙会战402

第二节 抗击日军封锁中国大陆的作战407

一、海南岛、汕头沦陷407

二、桂南会战408

第三节 1939年冬季攻势和枣宜会战414

一、1939年冬季攻势414

二、枣宜会战416

(一)战前概况416

(二)会战经过418

第二十三章 日本实行“以华制华”和“以战养战”的殖民政策424

第一节 日本的“以华制华”和“以战养战”方针424

一、“以华制华”和“以战养战”方针的形成及其发展424

二、日军在各占领区建立伪政权426

三、伪军的编组和运用429

四、兴亚院的成立和作用431

第二节 汪精卫叛国投敌及伪中央政权的建立432

一、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432

二、汪精卫集团出逃的影响与国民政府的对策436

三、汪精卫建立伪国民政府437

四、日汪条约439

第三节 日本的殖民经济掠夺与殖民文化441

一、殖民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变化441

二、经济掠夺444

(一)对工矿、交通的掠夺和统制444

(二)对农业的掠夺446

(三)对金融和贸易的控制与垄断448

三、殖民文化与思想奴役449

第二十四章 克服投降分裂危险,坚持团结抗战453

第一节 日本对国民党的诱降新攻势453

一、欧洲战争爆发后日本对外政策的矛盾453

二、日本的政治诱降新攻势454

三、日本的军事迫降行动456

四、日本诱降政策的破产456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开展反磨擦、反投降和反分裂的斗争458

一、河北、山东等地的反磨擦斗争459

二、全国的反投降、反分裂斗争461

第三节 打退国民党顽固派第一次反共高潮464

一、粉碎阎锡山发动的“十二月事变”465

二、制止国民党顽固派对陕甘宁边区的进攻467

三、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对晋冀鲁豫地区的进攻468

第四节 打退国民党顽固派第二次反共高潮470

一、蒋介石阴谋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中国共产党开展针锋相对的斗争471

二、皖南事变爆发,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严重危机476

三、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继续高举团结抗战的旗帜478

第二十五章 百团大战484

第一节 战前国内外形势484

第二节 战役部署和经过486

一、战役部署486

二、战役经过488

(一)第一阶段(8月20日至9月10日)488

(二)第二阶段(9月22日至10月上旬)494

(三)第三阶段(10月6日至翌年1月24日)499

第三节 百团大战的影响505

第四编小结509

附录:大事记51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