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公共住房法律调控机制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朱冰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856025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170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183页
- 主题词:房地产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公共住房法律调控机制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本书背景及意义1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2
三、理论探索与不足2
第一章 公共住房的法学意义4
第一节 公共住房的法学属性4
一、经济学维度内的公共住房4
(一)公共住房的经济学定位4
(二)公共住房的经济学特征6
(三)公共住房经济学意义对法学的价值8
二、社会学意义上的公共住房9
(一)公共住房的社会学定位9
(二)公共住房的社会学特征12
(三)公共住房社会学意义对法学的价值14
三、法学视野中的公共住房——公共住房独特性对“物”之概念的影响15
(一)公共住房的商品属性15
(二)公共住房的权利属性18
第二节 公共住房的法哲学基础21
一、社会正义与公共住房21
(一)公共住房的公平价值21
(二)公共住房的公平标准23
二、经济效用与公共住房25
(一)公共住房的效用价值25
(二)公共住房的效用标准27
第三节 公共住房的法制理念30
一、“所有”向“使用”转化的价值取向——居住功能的回归30
(一)公共住房在权利位阶中的定位30
(二)公共住房权利体系的核心价值31
二、阶层分化基础上的类型化住房保障——保障功能的回归33
(一)公共住房的保障覆盖人群33
(二)公共住房的层级受惠保障34
三、分散布局与混合居住的住房管理——预防功能的回归36
(一)居住空间阶层化对公共住房管理的影响37
(二)公共住房管理对居住空间阶层化的应对39
本章小结42
第二章 公共住房的主体形态研究44
第一节 国家型态的公共住房44
一、国家对公共住房的干预44
(一)国家对公共住房干预的权源44
(二)国家对公共住房干预的类型48
二、国家在公共住房中的架构50
(一)国家在公共住房中的组织型态50
(二)国家在公共住房中的运行机制53
三、国家在公共住房中的定位55
(一)公共住房完全公营模式依靠公共管理集中理念和高税赋制度支撑55
(二)公共住房市场型公营模式依靠公共管理分权理念和发达的住房资本市场支撑56
(三)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的相互渗透——公共住房混合型公营模式的发展趋势57
第二节 个人型态的公共住房58
一、个人在公共住房中的权利基础58
(一)公共福祉——与国家、私人相伴而行的公共利益58
(二)社会连带——个人竞争性社会连带关系下的公共住房60
(三)社团主义——在国家监督下实现自我发展的住房社团61
二、个人在公共住房中的权利结构63
(一)从个人权利到国家义务63
(二)从宪政权利到财产权利65
(三)从实体权利到程序权利66
三、个人在公共住房中的组织形式68
(一)自助型——个人建房68
(二)援助型——私房公用70
(三)互助型——合作建房71
第三节 团体型态的公共住房72
一、住房社团的经济制度背景73
(一)普通法系市场型住房合作社——以住房抵押贷款体系支撑73
(二)大陆法系国家型住房合作社——以住房储蓄贷款体系支撑75
(三)我国特色的住房合作社——以政府扶持和单位资助体系支撑77
二、住房社团的静态权利结构79
(一)住房合作社的法律性质79
(二)住房合作社会员的权利与义务81
(三)住房合作社的基本类型82
三、住房社团的动态运行机制84
(一)住房合作社的运营方式84
(二)住房合作社的内部治理86
(三)住房合作社的外部监管89
本章小结91
第三章 公共住房的私权配置分析93
第一节 公共住房权利配置的结构性问题93
一、公共住房与商品住房的双轨体系93
(一)公共住房与市场经济的区分性93
(二)公共住房与市场经济的关联性94
(三)相对独立的两类住房体系95
二、公共住房的准入退出机制97
(一)保障方式与公共住房97
(二)公共住房的房屋类型和套型标准98
(三)公共住房的房屋来源和房屋维护100
三、公共住户的准入退出机制104
(一)公共住户的资格条件104
(二)公共住户的人群流动105
(三)人群流动的应对机制106
第二节 公共住房私权配置的制度内容108
一、公共住房的权利模式108
(一)公共住房与商品房区分的权利模式108
(二)公共住房与商品房混合的权利模式109
二、公共住房的静态权利归属110
(一)产权类型及效益评价110
(二)权利基础与权利结构112
(三)权利行使与权利限制115
三、公共住房的动态权利变动117
(一)公共住房权利变动的体系117
(二)公共住房权利变动的条件120
(三)公共住房权利变动的界限121
第三节 公共住房私权配置的制度工具124
一、公共住房准契约的适用124
二、公共住房组织型契约的适用126
三、公共住房法定财产权的适用127
(一)法定财产权的原因127
(二)法定财产权的实现128
本章小结130
第四章 公共住房的公权管理再造131
第一节 公共住房的公权管理模式131
一、公共住房管理的权力基础131
二、公共住房管理中行政职能的定位134
三、行政监管在公共住房管理中的实现136
第二节 我国公共住房管理的完善139
一、立法体系构想139
二、基础术语界定140
三、立法修改方案141
(一)法定内容的增加141
(二)契约机制的发展143
(三)行政监管的完善144
(四)司法审查的引入145
第三节 公共住房的立法评析146
一、公共住房立法的理念146
二、公共住房立法的模式148
(一)政府主导148
(二)市场调控149
(三)住房管理立法的发展149
三、公共住房立法的内容151
(一)国外公共住房立法的概况151
(二)我国公共住房立法的现状152
(三)我国公共住房立法的评价153
四、公共住房立法配套——登记公示制度154
(一)登记公示制度在公共住房立法中的价值154
(二)登记公示制度在公共住房立法中的实现154
本章小结156
结论157
一、公共住房的法学意义157
二、公共住房的主体选择158
三、公共住房的私权机制158
四、公共住房的公权管理159
参考文献160
后记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