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引导与规范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引导与规范研究
  • 高桂云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38687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08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319页
  • 主题词:互联网络-应用-公众-参与管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引导与规范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演进1

第一节 传统的政治参与1

一 传统政治参与的发展历程1

二 传统政治参与的方式3

三 传统政治参与的局限性7

第二节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11

一 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变化及有利因素11

二 网络政治参与的特征15

三 网络政治参与的合法性18

第三节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实践类型21

一 网络参政议政21

二 网络民主监督26

三 网络群体性事件30

第四节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主要途径34

一 电子投票34

二 电子邮件36

三 网络论坛36

四 网络微博39

第二章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机遇和作用43

第一节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公众政治参与43

一 我国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现实基础43

二 网络时代政治参与呼吁政府积极应对47

第二节 我国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机遇50

一 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公众有序政治参与的推动50

二 公众政治参与在网络时代的新变化53

第三节 网络政治参与推动我国政府工作的发展57

一 网络政治参与将促进政府执政能力的建设57

二 网络政治参与将促进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61

三 网络政治参与将促进政府权力监督机制的构建63

四 网络政治参与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作用65

第四节 网络政治参与对我国政治生活的作用68

一 有序网络政治参与对政治稳定的作用68

二 网络政治参与对网民政治社会化的作用73

三 网络政治参与对我国主流政治文化的作用75

第三章 当前我国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挑战77

第一节 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挑战77

一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非理性77

二 网络政治参与主体身份断裂83

三 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边缘化84

四 网络群体极化85

五 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能力和素质要求90

第二节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下政府层面的挑战93

一 政策回应欠缺和监管不足94

二 政府主导地位的丧失和角色弱化96

三 政府网站建设不完善98

四 政府网络信息意识淡薄和回应滞后100

第三节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中的网络环境问题103

一 信息爆炸和参与爆炸104

二 网络环境的虚拟性和开放性105

三 网络环境下的政治安全108

四 网络文化的娱乐性和消费性112

五 信息时代的数字鸿沟现象114

第四章 国外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经验借鉴118

第一节 国外的网络与政治参与118

一 国外网络的历史沿革118

二 国外网络技术在政治参与中的应用122

第二节 国外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概况129

一 韩国公众参政及网络治理130

二 日本网络政治参与132

三 新加坡电子政府建设134

四 美国网络政治选举138

第三节 国外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经验140

一 确立网络实名制的网络参政身份140

二 发展公共服务网络项目,使公众参政方式多元有效143

三 以网络政治参与营造参与型的政治文化145

四 以法律为保障,加强网络安全管理147

五 重点加强各民主党派的网络参政议政149

第五章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平台建设151

第一节 培育合格的网络政治参与主体151

一 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界定151

二 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知识和技能155

三 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政治素养和道德品格157

第二节 提高政府部门的执网能力158

一 提高政府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率158

二 提高政府部门管理协调能力和网络民意回应能力160

三 增强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建立服务型政府162

四 健全公众满意度的政府网络绩效评估体系166

第三节 推进网络技术在政治参与中的运用170

一 电子政务促进公众网络政治参与170

二 信息过滤技术保障国家政治安全173

三 网络政治参与的生态维护及危机治理177

第四节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平台的价值180

一 有利于保障公众的政治诉求180

二 有利于实现广泛舆论监督183

三 有利于推动政府管理机制的转型187

第六章 政府对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引导与规范191

第一节 完善顶层设计,改革政府管理体制192

一 优化政府和公众关系,提升政府网络诉求的回应能力192

二 加大政府对信息技术的投入,消除数字鸿沟193

三 加快政府网络建设工程,扩大网络政治参与覆盖面195

四 加强政府对网络媒体的引导与管理198

第二节 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普及网络知识教育201

一 加强网络伦理建设,培养公众网络道德202

二 普及网络教育,提升公众网络素质203

三 强化政府示范效应,引导公众树立健康的网络理念204

四 矫正不良网络价值取向,推动公众理性参政204

五 构建新型政治文化,发挥其价值引领作用206

第三节 加强网络政治参与的法制建设,营造良好的政治秩序208

一 完善网络立法,规范网络政治参与秩序209

二 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健全政府信息公开与共享制度211

三 建立网络舆情预警与处置联动机制213

四 加强网络政治参与的监管机制214

第七章 提高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素养217

第一节 培育良性的公众网络政治文化217

一 网络政治文化的内涵及其功能217

二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吁求良性的网络政治文化220

三 网络时代下塑造社会主义良性网络政治文化的路径选择221

第二节 加强与完善网络伦理道德体系建设227

一 构建网络伦理道德227

二 网络社会伦理的困境232

三 网络伦理道德体系的建设236

第三节 加强网络政治参与下的政治理性教育242

一 网络政治参与和政治理性243

二 网络政治参与下公众政治理性的现状244

三 网络政治参与背景下公众政治理性的培育路径249

第四节 “把关人”对网络政治参与的引导255

一 网络“把关人”255

二 网络政治参与吁求网络把关259

三 拓展把关人对网络政治参与引导的路径260

第八章 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前瞻性思考268

第一节 实名制的网络政治参与268

一 实名制网络政治参与的概述268

二 实名制网络政治参与的必要性和可能性272

三 实名制网络政治参与中遇到的挑战276

四 如何实行实名制的网络政治参与279

第二节 电子政务将促进政府与公众互动281

一 电子政务概述281

二 发展电子政务的必要性284

三 电子政务下的政府与公众互动285

第三节 虚拟公共领域将成为政治活动的新场所294

一 虚拟公共领域概述295

二 虚拟公共领域功能的实现299

三 虚拟公共领域对未来社会的影响302

参考文献304

后记30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