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策性金融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王学人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ISBN:9787504975904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39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248页
- 主题词:金融业-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政策性金融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导论1
1.1 选题意义1
1.2 文献述评3
1.2.1 国外研究述评3
1.2.2 国内研究述评10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17
1.3.1 研究思路17
1.3.2 研究方法18
1.4 内容与结构20
1.4.1 主要内容20
1.4.2 结构安排22
2 政策性金融的本质特征与构成要素25
2.1 经济发展与政策性金融的产生25
2.1.1 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政府的介入25
2.1.2 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的兴起29
2.1.3 金融体系中政策性金融的出现34
2.2 政策性金融的定义及特征38
2.2.1 定义38
2.2.2 主要特征40
2.3 政策性金融的构成要素42
2.3.1 政策性金融的组织形式42
2.3.2 政策性金融的运行机制44
2.3.3 政策性金融的主要业务48
2.3.4 政策性金融的法制基础49
2.4 政策性金融的经济功能51
2.4.1 一般职能51
2.4.2 特有职能52
3 政策性金融形成中的制度均衡55
3.1 问题的提出55
3.2 政策性金融的制度需求55
3.2.1 金融市场缺陷55
3.2.2 市场与社会目标的分歧59
3.2.3 需求主体60
3.2.4 环境61
3.3 政策性金融的制度供给64
3.3.1 组建国有金融机构65
3.3.2 与商业性非国有金融机构开展合作67
3.3.3 运用公共财政手段68
3.3.4 设立国有专业政策性金融机构69
3.3.5 设立非国有专业化政策性金融机构72
3.4 政策性金融的制度选择74
3.4.1 制度选择主体74
3.4.2 环境与初始条件76
3.4.3 不同制度安排预期的成本收益比较76
3.4.4 影响政策性金融体系运行边界动态调整的主要因素78
3.5 结论:制度均衡的形成80
4 政策性金融的运行失序与治理83
4.1 政策性金融体系运行中的主体行为的互动83
4.1.1 政策性金融体系中的行为主体83
4.1.2 政策性金融体系中主体间的互动关系85
4.2 政策性金融运行中的主体行为及由此产生的干扰86
4.2.1 政府部门行为及其产生的干扰86
4.2.2 政策性金融机构行为及其干扰88
4.2.3 政策性金融服务需求者行为及其干扰88
4.3 政策性金融体系运行中的失序89
4.4 政策性金融运行失序问题的治理90
4.4.1 法治型政府93
4.4.2 治理机制95
4.4.3 机构建设96
4.4.4 金融生态环境98
4.5 菲律宾开发银行的案例分析与启示99
4.6 结论101
5 政策性金融的变迁102
5.1 传统政策性金融的发展演变模式102
5.1.1 欧美国家政策性金融的发展演变模式:自然淡出102
5.1.2 发展中国家的政策性金融发展演变模式:压力下的改革104
5.1.3 后起新兴国家的政策性金融发展演变模式:职能转换106
5.2 传统政策性金融的演变路径110
5.2.1 继续保留高政策性传统的政策性金融机构112
5.2.2 面向“高政策性、较高金融性”金融机构转型113
5.2.3 面向“低政策性、高金融性”金融机构转型116
5.2.4 小结116
5.3 政策性金融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118
5.3.1 生产力的发展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120
5.3.2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21
5.3.3 金融自由化进程的影响122
5.3.4 原有运作模式的弊端日益彰显123
5.3.5 一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模式及其变迁态势124
5.4 结论与启示125
5.4.1 坚定对发展政策性金融体系的信心125
5.4.2 政策性金融发展变迁的主要启示128
6 我国政策性金融发展状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134
6.1 早期发展134
6.2 政策性银行的组建137
6.3 我国政策性银行概况139
6.3.1 国家开发银行139
6.3.2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141
6.3.3 中国进出口银行142
6.4 我国三家政策性银行的发展与绩效143
6.4.1 国家开发银行的发展与绩效143
6.4.2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发展与绩效145
6.4.3 中国进出口银行的发展与绩效146
6.5 我国政策性银行的问题148
6.5.1 政策性金融法规制度不健全148
6.5.2 政策性银行与政府其他宏观管理部门的关系未理顺149
6.5.3 融资和国家财政担保制度不完善150
6.5.4 考核评价机制的难题未解决151
6.5.5 软预算约束问题突出151
6.5.6 监管机制远未到位153
6.5.7 微观治理机制不健全154
6.5.8 小结155
6.6 我国政策性银行面临的新挑战157
6.6.1 经济全球化157
6.6.2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158
6.6.3 金融制度变迁与国际政策性金融的改革潮流影响159
6.7 结论160
7 发展我国政策性金融的对策建议162
7.1 我国政策性金融改革的目标模式选择162
7.2 政策性金融的规模及其控制167
7.3 政府对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管理体制的确定169
7.4 业务范围的界定、调整与区隔制度171
7.5 政策性金融机构融资制度的完善与规范175
7.5.1 资金来源问题176
7.5.2 资金成本问题177
7.5.3 资本金问题178
7.6 业绩考核评价机制的完善179
7.7 预算约束的硬化181
7.8 加强对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监管183
7.9 微观治理机制的完善187
7.10 加快政策性金融立法进程191
8 中国政策性银行的转型与未来194
8.1 分析框架194
8.1.1 政策性金融转型的缘起与目的194
8.1.2 政策性金融转型的基本模式196
8.1.3 政策性金融转型的路径198
8.1.4 我国政策性金融转型的总体原则199
8.2 国家开发银行的转型201
8.2.1 国家开发银行转型的背景201
8.2.2 国家开发银行转型的目标202
8.2.3 国家开发银行转型的具体措施建议203
8.3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转型206
8.3.1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转型的背景206
8.3.2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转型的目标207
8.3.3 中国农业发展转型的具体措施建议209
8.4 中国进出口银行的转型211
8.4.1 中国进出口银行的发展瓶颈及转型背景211
8.4.2 中国进出口银行转型目标的确定212
8.4.3 中国进出口银行转型的具体措施建议213
8.5 中国政策性金融的转型进展与未来展望215
8.5.1 转型进展215
8.5.2 组织构架218
8.5.3 政策性金融功能219
8.5.4 政策性金融机构市场竞争力222
参考文献224
后记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