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绿色富民湄潭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绿色富民湄潭](https://www.shukui.net/cover/11/30364833.jpg)
- 洪名勇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8107105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148页
- 文件大小:79MB
- 文件页数:164页
- 主题词: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研究-湄潭县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绿色富民湄潭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绿色富民湄潭基本县情1
一、茶文古县:湄潭1
(一)湄潭:历史古县2
(二)湄潭:西部茶海2
(三)湄潭:黔北粮仓2
(四)湄潭:农村改革排头兵2
(五)湄潭:文化之城3
二、湄潭历史沿革3
(一)历史上的传统农业县3
(二)红色印迹3
(三)文军西征4
(四)湄潭改革试验区6
三、经济社会发展现状8
(一)经济发展总体现状8
(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8
(三)农业基本情况9
(四)工业基本情况10
(五)服务业基本情况10
第二章 绿色富民湄潭建设的目标任务12
一、绿色富民湄潭建设的目标体系12
(一)发展总目标:绿色富民湄潭12
(二)具体发展目标14
二、绿色富民湄潭建设的主要任务16
(一)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实现经济总量快速增长16
(二)推进城镇带动战略,引领城乡协调发展17
(三)实施新农村建设战略,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18
(四)实施乡村旅游发展战略,促进农村第三产业发展21
(五)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新活力21
(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乡综合承载能力23
(七)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25
(八)全面推进社会事业,提高城乡公共服务水平26
(九)大力建设和谐湄潭,稳定社会发展环境28
第三章 绿色富民湄潭建设的评价30
一、绿色富民湄潭评价的指标体系30
(一)绿色富民湄潭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原则和思路30
(二)绿色富民湄潭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33
二、绿色富民湄潭建设评价46
(一)数据来源46
(二)数据的标准化处理47
(三)综合评价值的计算49
(四)综合评价标准的制定49
(五)综合评价结果与分析49
(六)结论57
三、绿色富民湄潭建设的横向评价57
(一)横向比较指标体系的构建57
(二)与贵州省新农村建设总体水平的比较59
第四章 绿色富民湄潭的品牌建设67
一、绿色富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67
(一)茶产业富民67
(二)农产品基地建设69
(三)绿色食品工业园区建设69
(四)生态休闲旅游湄潭70
二、文化塑民——人与文化的融合71
(一)古县文化71
(二)新农村文化72
三、和谐兴民——人与人的连结73
(一)城乡差距小73
(二)干群关系融洽73
第五章 绿色富民湄潭的建设典型75
一、茶韵富民村——核桃坝村75
(一)因地制宜,解决温饱再发展——引水寻绿之路76
(二)积极引导,形成规模生态农业——添绿小康之路77
(三)奋力拓展,从生态农业到生态旅游——享绿幸福之路78
(四)启示79
二、脱贫自力村——两路口村80
(一)组建新领导班子,深入农户——内力与外力的统一80
(二)抓经济发展,科学规划立体种养——山上种茶,田中养鱼,圈中养猪81
(三)建有序村纪,为民所想——民主法制自治82
(四)启示84
三、谢党感恩村——龙凤村田家沟组85
(一)体恤民生,以民为工作重点——成也农村、败也农村85
(二)村领导上承下接——政策与民愿融合88
(三)村民知足、勤勉、感恩——塑新型农民91
(四)启示93
四、务工兴农村——马山镇清江村93
(一)清江村的难题——二元结构凸显94
(二)清江村的变通——化零为整法94
(三)清江村的思考——内外力结合96
(四)启示97
第六章 绿色富民湄潭建设模式的体制机制与经验启示99
一、绿色富民湄潭建设模式的背景100
二、绿色富民湄潭建设模式的体制机制创新103
(一)坚持生态立县战略,打造“生态屏障”103
(二)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做实产业基础104
(三)延长产业链,形成绿色富民新模式105
(四)着力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打响“休闲湄潭”品牌106
(五)加快农村路网建设,打通“经济大环线”107
(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107
(七)完善土地流转市场建设,实现土地资源新配置108
(八)营造诚信环境,拓宽“三农”融资渠道108
(九)改造农村危房改造,着力改善民生109
(十)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推进城乡一体化110
(十一)强化村级组织管理服务,夯实农村民主管理基础110
(十二)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推进社会进步111
(十三)培养农村乡土人才,培育新型农民112
(十四)夯实农村文化阵地,培育文明新风113
三、绿色富民湄潭建设模式的创新经验113
(一)努力谋划科学发展新规划114
(二)全力做强高效生态新农业114
(三)倾力建设绿色农村新社区115
(四)大力繁荣农村文明新文化116
(五)倾力推进公共服务新体系117
(六)竭力营造绿色生态新环境119
(七)致力培育全面发展新农民120
(八)合力打造情系民众新团队120
四、绿色富民湄潭建设模式的示范意义和经验启示122
(一)绿色富民湄潭建设模式的核心内涵122
(二)绿色富民湄潭建设模式的示范意义122
(三)绿色富民湄潭建设模式的重要启示123
第七章 绿色富民湄潭建设模式的发展展望130
一、“绿色发展、富民新民”的时代价值131
(一)绿色发展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131
(二)富民新民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具体实践132
二、绿色富民湄潭建设模式的发展前景133
(一)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态势的外部条件133
(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带动134
(三)湄潭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134
(四)湄潭农村改革试验的发展基础135
三、深化绿色富民湄潭发展模式的战略构想136
(一)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基础,夯实农业产业化基础136
(二)以新型工业化为龙头,加快绿色工业化进程137
(三)坚持走产业城镇融合发展,强力推进城镇带动战略,引领城乡协调发展138
(四)实施生态旅游发展战略,全力推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139
(五)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140
(六)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城乡公共服务水平141
(七)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加快构建和谐湄潭142
(八)加快培育新型农民,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奠定坚实的人力保障143
(九)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湄潭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144
(十)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加快投资体制改革,切实改善投资环境145
后记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