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https://www.shukui.net/cover/68/34462939.jpg)
- 李梁美编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 ISBN:9787542649324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10页
- 文件大小:58MB
- 文件页数:322页
- 主题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生态与自然生态系统1
(一)自然生态与生物圈2
(二)自然生态系统的概念4
(三)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6
(四)自然生态系统的组织结构9
(五)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作用12
(六)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与调整17
(七)“十分之一定律”和“生态金字塔”20
二、人类诞生与社会生态系统23
(一)人类的属性与生态系统23
(二)社会生态与智慧圈25
(三)社会生态的概念及其属性27
(四)人类诞生后生态系统的变化和特点28
(五)社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点32
(六)社会生态系统的平衡与调整34
(七)城市生态系统及其基础理论37
三、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扭曲和走出认识的误区40
(一)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扭曲:自然和社会生态系统面临危机和困境41
(二)自然和社会生态系统面临危机的特点44
(三)人类的觉醒:走出认识的误区46
四、新的悟性:生态科学综合、交叉发展和对“新地球观”的共识58
(一)生态学研究历史发展进程(阶段)60
(二)生态科学的综合、交叉发展趋势62
(三)全球性“大生态”系统研究67
(四)对“新地球观”和“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新共识68
五、社会生态学的基本范畴、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74
(一)社会生态学的基本范畴分析74
(二)社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探讨81
(三)社会生态学的基本规律研究90
六、社会生态学的研究方法论99
(一)研究方法论的基本原则99
(二)研究方法的特点100
(三)常用的研究方法简介102
七、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新亮点148
(一)“人化自然”理论149
(二)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149
(三)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150
(四)人与自然的统一,应该是相互依存的和谐的统一151
(五)自然对人的影响,也就是环境对人类的影响152
(六)人对自然的影响,也就是人类对环境的影响155
(七)生态问题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日益演变成危机158
(八)生产的目的不能只是财富,而是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59
(九)人类的活动极大地改变着自然,但不要过分陶醉于这样的胜利,否则自然会加倍地“报复”我们160
八、走出“人类中心论”162
(一)什么是“人类中心论”?162
(二)为什么要走出“人类中心论”?164
(三)人类历史上“人类中心论”的几种形态166
(四)生态人类中心论:生态文明时代的必然选择170
九、生态意识:一种道德伦理观念的革命175
(一)生态意识:先进观念175
(二)生态道德:新道德观186
(三)生态伦理:道德观念的革命190
(四)两种不同的生态伦理道德观194
十、生态文化:新型的文化199
(一)文化与文明的联系与区别199
(二)文化: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相互关系的产物203
(三)生态文化的涵义及其构成要素204
(四)生态文化建设及其艺术表现206
十一、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崭新的文明类型212
(一)绿色与生态文明213
(二)生态文明的涵义215
(三)生态文明理念的特征216
(四)生态文明的多重意义和重要作用218
十二、生态文明新时代正向我们走来224
(一)新时代的基本特征225
(二)新时代的标志227
(三)新时代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29
(四)新时代的思维方式234
(五)新时代中科学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237
(六)新时代中进一步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240
(七)新时代中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242
十三、寻找城市发展模式,整治城市环境244
(一)寻找“城市”发展模式244
(二)城市·城市化·国际大都市·城市群248
(三)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255
(四)环保的法律、经济、科技手段260
十四、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265
(一)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要任务266
(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问题268
(三)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270
(四)初读《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273
十五、生态环境教育与现代绿色教育281
(一)生态环境教育的进程281
(二)生态环境教育的内容和战略思想287
(三)国外的生态环境教育289
(四)我国的生态环境教育293
(五)生态环境教育与现代绿色教育301
主要参考文献信息来源307
后记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