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无敌大卫及其古亚美尼亚文《亚里士多德评注》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无敌大卫及其古亚美尼亚文《亚里士多德评注》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74/34464674.jpg)
- 何博超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7527423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516页
- 文件大小:62MB
- 文件页数:531页
- 主题词: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哲学思想-研究;古希腊罗马哲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无敌大卫及其古亚美尼亚文《亚里士多德评注》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无敌大卫研究3
一、无敌大卫生平问题3
二、无敌大卫的哲学著作17
三、古亚美尼亚文《〈前分析篇〉评注》的哲学思想与结构32
四、古代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的阐释著作及其阐释者59
第二部分 古亚美尼亚文《〈前分析篇〉评注》研究77
研究说明77
第一章 《分析篇》的基本问题79
第一节 《分析篇》的目的与用途79
(一)讲座的六个问题80
(二)两部分《分析篇》82
(三)一般推论83
(四)证明以及证明性推论85
(五)科学问题93
(六)《前分析篇》的目的97
(七)部分与种属97
(八)一般推论和证明性推论的种属关系101
(九)五种推论104
(十)各种特殊推论的定义、功能与历史108
(十一)大卫的真理观117
(十二)五种认识能力与各种特殊推论的关系120
(十三)感觉的对象和活动方式125
(十四)想象的对象和活动方式126
(十五)意见、思想和努斯的对象与活动方式128
(十六)推论的层级135
(十七)感性直观、感觉和想象与推论137
(十八)努斯直观139
(十九)意见与推论142
(二十)思想的推论方式143
(二十一)证明性推论的用途146
(二十二)推论对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的用途147
(二十三)逻辑学的本质功能152
(二十四)自然的基本特征和逻辑学的意义156
(二十五)推论对人类存在的意义161
(二十六)上帝与推论162
第二节 其余四个问题164
(一)亚里士多德广义逻辑学著作的次序165
(二)逻辑学的起点166
(三)元素的综合167
(四)两个主要词类171
(五)《分析篇》与“分析”方法175
(六)《前分析篇》的三部分179
(七)发现前提的过程184
(八)分析的本质186
(九)分析与综合188
(十)《前分析篇》的版本与卷次194
(十一)普遍与特殊196
第二章 逻辑学在哲学中的定位198
第三节 逻辑学和哲学的关系(一)198
(一)古代逻辑学的发展和λογικó?的概念源流199
(二)古代对于逻辑学与哲学关系的学说204
(三)斯多亚派的第一个论证以及哲学的三分问题206
(四)斯多亚派的进一步论证213
(五)情感与实践哲学215
(六)对斯多亚派论证的反驳219
(七)斯多亚派的第二个论证221
第四节 逻辑学和哲学的关系(二)223
(一)亚里士多德派的第一个论证以及亚里士多德对于逻辑学的定位问题224
(二)科学或技艺运用逻辑学的三个步骤228
(三)大卫一派对亚里士多德派第一个论证的反驳231
(四)亚里士多德派的第二个论证233
(五)柏拉图主义者的论证237
(六)柏拉图的辩证法及其逻辑学239
(七)柏拉图的双重逻辑学:“本体论化的逻辑学”和“工具性逻辑学”245
(八)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逻辑学之分歧249
(九)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的高下之分252
(十)逻辑学哲学与逻辑学工具255
第三章 前提与词项理论258
第五节 逻辑学各环节概述258
(一)逻辑学的五个问题259
(二)词项与前提先后顺序的第一个解释264
(三)词项与前提先后顺序的第二个解释267
(四)词项与前提先后顺序的第三个解释以及陈述、断言和命题268
(五)词项与前提先后顺序的第四个解释270
(六)三段论的三个格271
(七)证明和证明性科学的关系:实现活动与常性279
(八)前提谓述关系的上行和下行286
第六节 论前提(一)289
(一)前提或命题的定义290
(二)直言前提和假言前提293
(三)《解释篇》中对前提或命题的定义300
(四)命题和前提的“质”与“量”305
(五)单称命题307
第七节 论前提(二)310
(一)一般前提与特殊前提311
(二)论辩术与证明的相同性312
(三)论辩术前提和证明性前提的两点区别315
(四)矛盾与矛盾律318
(五)论辩术前提的问答方式321
(六)论辩术前提和证明性前提在主题事实方面的区别326
(七)哲学定义与哲学描述333
(八)全称与特称命题的对立和矛盾339
第八节 论词项341
(一)陈述的三分:主词、谓词与连接词342
(二)“是/存在”与词项的关系346
(三)“是/存在”的“附加”与“消去”349
(四)论“是/存在”的普遍性352
(五)简单前提与“转换”355
第四章 推论理论362
第九节 论推论(一)362
(一)直言推论与假言推论以及亚历山大的两个理由366
(二)“存在”先于“本质”370
(三)悬疑派哲学家质疑推论的存在373
(四)对悬疑派哲学家的反驳376
(五)自证的推论378
(六)感觉论与推论的意义380
(七)属与“构成性差异”382
(八)条件句、谓述句与非谓述句386
(九)四种不完善的推论390
(十)使用修辞演绎的四点原因394
(十一)推论的得名397
第十节 论推论(二)398
(一)斯多亚派的重言推论399
(二)可推论的连接与不可推论的连接401
(三)逻辑必然性403
(四)推论、归纳和例证406
(五)推论形式与结论的必然性411
(六)斯多亚派不合方法的推论417
第十一节 论完善和不完善推论419
(一)马克西穆斯和特密斯提欧斯对推论完善性的分歧420
(二)特密斯提欧斯对于推论完善性的看法425
(三)其余三点疑问428
第五章 论换位法431
第十二节 论换位法(一)431
(一)归谬法436
(二)换位法的八个要点440
(三)换位法的第一个要点:四种换位442
(四)换位法的第二个要点448
(五)换位法的第三个要点:简单换位的定义454
第十三节 论换位法(二)457
(一)换位法的第四个要点:实然、必然和或然的换位459
(二)可能性与技艺464
(三)换位法的第五个要点467
(四)换位法的第六个要点469
(五)或然前提的换位470
第十四节 论换位法(三)472
(一)换位法的第七个要点:几种换位的次序473
(二)换位法的第八个要点476
附录一 古亚美尼亚文《〈前分析篇〉评注》索引486
附录二 古亚美尼亚文《〈前分析篇〉评注》的抄本版本499
参考文献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