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临床药理学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临床药理学 第2版
  • 魏敏杰,杜智敏主编;文爱东,于锋,杨静玉,刘昭前副主编;于锋,张骏,王晖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96697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643页
  • 文件大小:109MB
  • 文件页数:668页
  • 主题词:临床医学-药理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临床药理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总论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临床药理学的发展概况1

一、国内外发展概况1

二、现代医学模式对临床药理学的影响2

第二节 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3

一、安全性研究3

二、临床药动学研究3

三、临床药效学研究3

四、药物相互作用研究4

第三节 临床药理学的学科任务4

一、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4

二、上市后药物再评价4

三、药物不良反应监测5

四、开展临床药理服务5

五、指导临床合理用药6

第二章 临床药动学与群体药动学8

第一节 临床药动学8

一、概述8

二、临床药动学基础8

三、临床药动学应用20

第二节 群体药动学28

一、群体药动学概述28

二、群体药动学参数29

三、群体药动学的数据分析30

第三章 临床药效动力学38

第一节 药物作用的量效规律与评价38

一、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与时效关系38

二、生物标志物与临床药效评价40

三、血清药理学与临床药效评价41

四、PK-PD模型与临床药效评价41

第二节 药物临床药效学与受体机制43

一、作用于受体的药物43

二、受体反应性的变化44

三、受体理论与临床用药44

第三节 影响临床药效学的相关因素45

一、药物方面的因素45

二、机体方面的因素46

三、其他方面的因素47

第四章 治疗药物监测与个体化药物治疗49

第一节 治疗药物监测概述49

一、药物剂量、血药浓度与药物效应之间的关系49

二、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53

三、药物分析技术在治疗药物监测中的应用54

第二节 治疗药物监测的实施和个体化药物治疗57

一、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指征57

二、治疗药物监测的实施流程57

三、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应用61

第三节 个体化药物治疗实例64

一、给药方案的设计64

二、利用血药浓度调整给药方案65

三、肾衰时的用药方案67

第五章 药物临床试验69

第一节 药物临床试验概述69

一、药物临床试验的目的和意义69

二、药物临床试验的主要内容71

三、药物临床试验的原则和要求73

第二节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75

一、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概述75

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的内容77

三、实施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的意义80

第三节 药物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80

一、制定SOP的目的和意义81

二、SOP的范围和内容81

三、SOP的审核与批准82

四、SOP的实施和管理82

第四节 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保证83

一、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资质认定和监督管理83

二、药物临床试验的监查、稽查和检查85

第五节 药物临床试验的设计、实施与总结89

一、药物临床试验的方案设计89

二、药物临床试验的实施93

三、临床试验的总结报告95

四、多中心临床试验99

第六章 药物相互作用103

第一节 药物的药动学相互作用103

一、药物吸收的影响103

二、组织分布的影响105

三、药物代谢的影响106

四、药物排泄的影响108

五、中西药物的药动学相互作用109

第二节 药物的药效学相互作用110

一、药物活性方面的相互作用110

二、受体部位的相互作用111

三、中西药物的药效学相互作用112

四、严重的不良药物相互作用112

第三节 药物的体外相互作用113

一、药物配伍禁忌113

二、赋形剂与药物发生作用114

第四节 药物相互作用的预测114

一、药物相互作用预测的意义114

二、药物相互作用的测定方法114

三、药物相互作用的预测方法和判断标准115

第七章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117

第一节 药物不良反应概述117

一、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117

二、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118

三、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120

第二节 药物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定122

一、药物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定依据122

二、药物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定方法122

第三节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124

一、药物不良反应监测124

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127

第四节 药源性疾病129

一、药源性疾病的概念129

二、药源性疾病的分类130

三、诱发药源性疾病的因素131

四、药源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原则132

第五节 药物警戒132

一、概述132

二、药物警戒的主要工作内容133

第八章 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性135

第一节 药物滥用135

一、药物滥用135

二、药物滥用的方式135

三、药物滥用的危害137

第二节 药物依赖性与形成的机制137

一、概述137

二、依赖性药物分类138

三、药物依赖性形成的机制139

第三节 常见依赖性药物的分类与救治141

一、麻醉药品141

二、精神药物144

三、其他类146

第九章 遗传药理学与临床合理用药149

第一节 概述149

一、遗传药理学定义和基本概念149

二、遗传因素与药物反应150

三、遗传药理学的发展与应用150

第二节 基因多态性与药物反应153

一、药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153

二、药物转运体基因多态性159

三、药物受体基因多态性161

第三节 药物反应差异的表观遗传学165

一、表观遗传的调节模式165

二、表观遗传学与药物反应167

第四节 遗传变异与常见疾病的临床合理用药169

一、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合理用药169

二、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物的临床合理用药173

三、恶性肿瘤的临床合理用药176

四、抗神经精神疾病的临床合理用药183

第十章 老年人的临床用药187

第一节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187

一、神经系统的改变187

二、内分泌系统的改变188

三、心血管系统的改变188

四、免疫系统的改变188

五、消化系统的改变188

六、其他系统的改变188

第二节 老年人药动学与药效学特点189

一、老年人药动学特点189

二、老年人药效学特点191

第三节 老年人的合理用药原则192

一、药物选择192

二、用药剂量193

三、剂型选择194

四、用药原则194

第四节 老年人各系统药物的合理应用195

一、中枢神经系统药物195

二、心血管系统药物196

三、呼吸系统药物198

四、消化系统药物198

五、内分泌系统药物199

六、抗菌药物199

第十一章 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的临床用药202

第一节 妊娠期药动学202

一、妊娠期母体药动学特点202

二、胎盘对药物转运及生物转化的影响203

三、胎儿体内药动学特点204

第二节 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及危险度分级205

一、药物对胎儿的影响205

二、药物对胎儿危险度的分级207

第三节 妊娠期常用药物的选择208

一、妊娠期特有疾病的药物选择208

二、妊娠合并内科疾病时的药物选择208

第四节 哺乳期妇女的临床用药210

一、药物的乳汁转运211

二、哺乳期的药物选择211

第十二章 儿童的临床用药213

第一节 新生儿合理用药213

一、新生儿生理特点213

二、新生儿药动学特点214

三、新生儿的临床用药217

第二节 婴幼儿合理用药218

一、婴幼儿生理特点218

二、婴幼儿药动学特点219

三、婴幼儿的临床用药220

第三节 儿童期合理用药221

一、儿童期的生理及药动学特点221

二、儿童期的临床用药221

第四节 儿童合理用药原则222

一、药物选择222

二、给药途径选择223

三、剂型选择223

四、剂量确定223

五、个体化给药及监测225

第十三章 肝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用药227

第一节 肝功能不全的病理生理特点227

一、物质代谢障碍227

二、门静脉高压和门-体侧支循环的开放228

三、生物转化功能障碍228

四、胆汁分泌及排泄障碍229

五、凝血功能障碍229

六、免疫功能失调229

第二节 肝功能不全对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影响229

一、肝功能不全对药动学的影响229

二、肝功能不全对药效学的影响233

第三节 肝功能不全患者临床合理用药235

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分级235

二、肝功能不全临床用药注意事项235

第十四章 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用药239

第一节 肾功能不全的病理生理特点及分期239

一、肾功能不全的病理生理特点239

二、肾功能不全分期239

第二节 肾功能不全对药动学与药效学的影响240

一、肾功能不全对药动学的影响240

二、肾功能不全对药效学的影响246

第三节 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合理用药247

一、肾功能不全用药注意事项247

二、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调整方案247

第四节 透析患者的临床合理用药250

下篇 各论252

第十五章 精神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用药252

第一节 概述252

一、情感障碍性疾病252

二、睡眠障碍与焦虑症253

三、精神分裂症253

第二节 情感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用药254

一、抑郁症的临床用药254

二、躁狂症的临床用药259

三、躁狂-抑郁症的临床用药260

第三节 睡眠障碍与焦虑症的临床用药261

一、抗睡眠障碍药261

二、抗焦虑药264

第四节 精神分裂症临床用药265

一、典型抗精神分裂症药266

二、非典型抗精神分裂症药270

第十六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用药273

第一节 神经系统药物的药动学特点273

第二节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用药274

一、脑血管疾病的分类与发病机制274

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用药274

三、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急性期的临床用药275

四、缺血性脑水肿的临床用药277

五、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的临床用药278

六、脑保护及营养药278

第三节 偏头痛的临床用药279

一、偏头痛的定义及分类279

二、抗偏头痛药物分类279

三、常用药物280

四、抗偏头痛药物的应用原则283

第四节 癫痫的临床用药283

一、癫痫定义及分类283

二、常用药物284

三、抗癫痫药物的应用原则288

第五节 中枢神经退行性病变的临床用药289

一、帕金森病的临床用药289

二、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用药293

第十七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用药296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临床用药296

一、概述296

二、抗心力衰竭药物的分类297

三、常用药物297

四、抗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原则308

第二节 高血压的临床用药309

一、概述309

二、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及常用药物310

三、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原则318

四、抗高血压药物的联合应用319

五、特殊人群的高血压药物治疗319

第三节 心律失常的临床用药321

一、概述321

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及常用药物322

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合理应用330

四、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331

第四节 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用药332

一、概述332

二、常用药物335

三、防治原则345

四、血脂异常防治策略346

第十八章 休克的临床用药348

第一节 休克的病理生理学特点348

一、休克的病因348

二、休克的分类348

三、休克的病理生理349

第二节 休克的临床用药349

一、休克治疗和用药的原则349

二、常用药物351

第十九章 血栓性疾病的临床用药361

第一节 概述361

一、血栓性疾病的分类361

二、血栓形成的机制与治疗靶点362

第二节 血栓性疾病的临床用药363

一、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应用363

二、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371

三、溶栓药物的临床应用378

第二十章 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用药383

第一节 概述383

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物384

一、镇咳药384

二、祛痰药386

三、平喘药387

四、肾上腺糖皮质激素397

第二十一章 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用药400

第一节 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用药400

一、抗酸分泌药物的临床应用400

二、保护胃黏膜药物的临床应用403

三、根除幽门螺杆菌药物的临床应用405

第二节 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用药405

一、抗酸药物的临床应用406

二、抑酸药物的临床应用406

三、促动力药物的临床应用406

第三节 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用药409

一、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用药409

二、克罗恩病的临床用药411

第四节 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用药412

一、胆道疾病的临床用药412

二、肝脏疾病的临床用药413

三、胰腺炎的临床用药417

第二十二章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的临床用药420

第一节 糖尿病的临床用药420

一、概述420

二、降血糖药物分类和常用药物421

三、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用药428

第二节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用药429

一、概述429

二、骨质疏松症常用药物及分类430

三、其他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436

第三节 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临床用药437

一、概述437

二、甲亢的临床用药438

三、甲减的临床用药441

第四节 痛风的临床用药442

一、概述442

二、痛风药物分类和常用药物443

第二十三章 利尿药的临床应用448

第一节 概述448

一、尿液的形成过程448

二、利尿药的作用和分类449

第二节 常用的利尿药449

一、强效利尿药(袢利尿药)449

二、中效利尿药452

三、低效利尿药454

四、利尿药的临床应用原则456

第三节 脱水药457

第二十四章 抗恶性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460

第一节 概述460

一、抗恶性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460

二、抗恶性肿瘤药物的分类463

三、恶性肿瘤的耐药性464

四、抗恶性肿瘤药物的毒性及其防治465

第二节 常用抗恶性肿瘤药物467

一、影响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467

二、直接影响和破坏DNA结构及其复制功能的药物471

三、干扰转录过程阻止RNA合成的药物481

四、影响蛋白质合成的药物482

五、调节体内激素平衡的药物485

六、肿瘤生物治疗药物485

七、其他抗恶性肿瘤药物487

第三节 抗恶性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489

一、确定给药方法489

二、联合化疗方案的设计490

第四节 抗恶性肿瘤辅助药491

一、止吐药491

二、其他抗肿瘤辅助药494

第二十五章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497

第一节 抗菌药物概述497

一、抗菌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497

二、抗菌药物不良反应498

第二节 抗菌药物的药动学及药效学500

一、抗菌药物药动学501

二、抗菌药物药效学503

三、抗菌药物的PK/PD505

四、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制订506

第三节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508

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508

二、抗菌药物的应用509

三、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510

四、抗菌药物在特殊人群的应用512

第四节 针对特异病原的抗菌治疗514

一、细菌性脑膜炎的抗菌治疗514

二、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抗菌治疗515

三、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抗菌治疗516

四、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的抗菌治疗517

五、血流感染的抗菌治疗518

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抗菌治疗519

七、腹膜炎的抗菌治疗519

第二十六章 抗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521

第一节 概述521

第二节 抗流感病毒药物522

一、M2离子通道蛋白抑制药522

二、神经氨酸酶抑制药524

三、广谱抗病毒药525

四、研发阶段的抗流感病毒药物526

第三节 抗肝炎病毒药物526

一、干扰素527

二、核苷类似物527

三、研发阶段的抗肝炎病毒药物529

第四节 抗艾滋病病毒药物530

一、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药530

二、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药532

三、蛋白酶抑制药533

四、整合酶抑制药534

五、抗艾滋病病毒复方制剂535

六、研发阶段的抗艾滋病病毒药物535

第五节 其他抗病毒药物536

一、抗疱疹类病毒药物536

二、抗病毒性出血热药物539

三、研发阶段的其他抗病毒药物540

第二十七章 抗变态反应药物的临床应用541

第一节 概述541

一、变态反应的类型541

二、变态反应的发生机制542

第二节 抗变态反应药物543

一、抗组胺药543

二、白三烯受体拮抗药551

三、肥大细胞膜稳定药552

四、糖皮质激素554

五、钙剂554

六、其他555

第三节 研发阶段的抗变态反应药物556

第二十八章 抗炎免疫药物的临床应用558

第一节 概述558

一、炎症与免疫558

二、抗炎免疫药物分类558

第二节 抗炎药物的临床应用559

一、非甾体抗炎药559

二、非甾体抗炎药的常用药物560

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564

四、其他抗炎抗风湿药569

第三节 免疫调节药物的临床应用570

一、免疫抑制药570

二、免疫增强药577

第四节 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临床用药581

一、概述581

二、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常用药物582

三、用药原则与注意事项583

第二十九章 维生素类与微量元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586

第一节 维生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586

一、概述586

二、常见的维生素类药物586

三、维生素类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594

第二节 微量元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595

一、常见的微量元素595

二、其他微量元素类597

三、微量元素类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597

第三十章 药物与毒物中毒解救的临床用药599

第一节 概述599

一、中毒的表现599

二、中毒解救基本原则600

第二节 解救药物中毒的临床用药603

第三节 常见毒物的解救604

一、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用药604

二、有机氟类农药中毒的急救药物606

三、氰化物中毒的急救药物607

四、金属中毒解救药物609

五、抗凝血性灭鼠药中毒的急救用药610

六、其他毒物中毒的救治610

第三十一章 肠内和肠外营养制剂的临床应用613

第一节 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制剂临床应用原则613

一、明确营养支持治疗的目的614

二、营养风险筛查和评估614

三、选择营养支持途径614

四、确定热量和营养需求614

五、估算每日所需蛋白质615

六、估算其他必需营养成分615

七、营养支持治疗的时间615

第二节 营养支持治疗的给药途径615

一、肠内营养的给药途径616

二、肠外营养的给药途径616

第三节 常用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制剂617

一、常用肠内营养制剂617

二、常用肠外营养制剂619

参考文献623

中文索引625

英文索引63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