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阶段性研究报告 高等教育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阶段性研究报告 高等教育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78/34466390.jpg)
-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4191458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83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300页
- 主题词:高等教育-教育体制改革-研究报告-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阶段性研究报告 高等教育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1
第一节 试点任务的进展情况1
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基本情况1
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进展情况4
第二节 试点改革成效9
一、推进高校分类指导,实现分类管理与发展目标9
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10
三、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人才专业发展能力12
四、推进高校办学体制的改革,增强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功能14
五、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促进高等学校完善治理结构15
六、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16
第三节 主要经验和典型模式17
一、优化高等教育体系,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17
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持20
三、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高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23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把高校打造成为高层次人才集聚高地27
第四节 存在的问题和原因29
一、关于政府管理机制不完善问题30
二、关于区域教育一体化发展问题30
三、关于省级统筹权和高校办学自主权问题31
四、高校优势学科建设问题31
五、产学研问题32
六、高端人才队伍建设问题33
第五节 对策和建议34
一、对高校进行分类评价、分类管理的改革思路与政策建议34
二、对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改革思路与政策建议35
三、关于省级统筹权和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改革思路与政策建议36
四、关于学科建设方面的改革思路与政策建议36
五、关于产学研合作的改革思路与政策建议37
六、对高端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的改革思路与政策建议38
第二章 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40
第一节 试点任务的进展情况40
一、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41
二、制定和完善学校章程42
三、建立健全教授治学体制机制43
四、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45
五、探索大部制改革46
六、创新基层学术组织47
七、改革学术绩效评价机制48
八、推动人事制度改革49
九、完善民主管理制度50
十、建立理事会或董事会51
第二节 试点改革成效52
一、完善了大学的领导机制52
二、加强了以章程为核心的制度建设53
三、优化了大学的组织结构54
四、深化了大学的内部管理体制55
五、保障了大学的民主管理55
六、扩大了大学与社会的合作56
七、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57
第三节 主要经验和典型模式57
一、主要经验58
二、典型模式60
第四节 问题及归因70
一、国家层面71
二、学校层面74
第五节 对策与建议78
一、抢抓机遇,充分调动各方面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积极性78
二、探索总结,及时梳理制度建设过程的经验与教训79
三、简政放权,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79
四、章程引领,积极构建具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81
五、彰显学术,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83
六、完善机制,减少改革发展阻力85
七、重视文化,促进大学精神复归85
第三章 高校办学自主权87
第一节 试点任务的进展情况87
一、明确改革总体目标,分阶段推进改革任务88
二、加强组织协调,完善改革体制机制89
三、明确改革重点领域,有效推进改革90
四、配套相关政策措施,确保条件保障到位93
第二节 试点改革成效95
一、探索高校分类指导、分类管理的改革初见成效95
二、探索“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取得积极成效98
三、推进高等学校分类管理改革初见成效100
四、改革高等学校办学体制,推进了高校的特色发展102
第三节 主要经验与典型模式103
一、典型经验103
二、典型模式108
第四节 存在的问题和原因116
一、推进改革中面临的全局性问题及原因116
二、改革中面临的问题与困惑118
第五节 对策和建议120
一、全局性的改革思路与对策建议120
二、改革的思路与对策建议121
第四章 高等学校办学模式改革124
第一节 试点任务的进展情况125
一、高等学校推进产学研结合改革125
二、产学研深度合作机制改革126
三、探索行业特色型高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模式126
四、依托行业立足地方,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机制127
五、推进高校与行业、地方共建模式127
六、地方高校与行业企业、地方共建产学研合作模式128
第二节 试点改革成效128
一、高等学校推进产学研结合改革取得明显成效129
二、产学研深度合作机制改革取得突出进展,高校产学研联盟长效机制建设得到不断加强132
三、行业特色型高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模式进一步完善133
四、依托行业立足地方,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机制134
五、推进高校与行业企业和地方合作共建合作不断深化135
六、创新地方高校与行业企业、地方共建产学研合作模式137
第三节 主要经验和典型模式139
一、推进高校产学研深度合作机制完善139
二、发挥行业优势,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促进行业高校特色发展141
三、深化高校与行业、地方合作机制143
四、依托行业立足地方,促进高校产学研合作146
五、加强高校与地方、企业合作148
六、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强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149
第四节 存在的问题和原因150
一、高校产学研结合改革统筹机制缺位150
二、企业对校企合作办学缺乏积极主动性151
三、行业高校与企业合作存在制约因素较多152
四、高校与行业企业共建需要国家政策环境支持152
五、高校与企业行业合作共建需要政府主动统筹153
六、地方高校与企业行业合作共建需要省级政府统筹153
第五节 对策与建议155
一、建立改革试点工作协调机制,完善改革试点管理制度155
二、进一步完善改革试点运行的机制157
三、完善和加强产学研创新激励和评估、协调机制157
四、加强政府统筹力度,鼓励企业参与高校合作共建158
五、加强地方政府对辖区内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引导158
第五章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160
第一节 试点任务的进展情况160
第二节 试点改革成效163
一、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63
二、深入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65
三、试点院校人才培养综合改革168
四、有序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169
五、着力推进开放大学建设170
第三节 主要经验和典型模式171
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71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75
三、试点院校人才培养综合改革181
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185
五、开放大学建设186
第四节 问题及归因188
一、试点存在的共性问题188
二、试点存在的具体困难与问题189
第五节 对策与建议191
一、拔尖人才培养191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192
三、综合人才培养192
四、研究生培养193
五、开放大学建设194
第六章 中外合作办学及我国的粤港闽台合作办学教育体制改革196
第一节 试点任务的进展情况197
一、中外高校合作办学改革试点的进展情况197
二、来华留学生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进展情况200
三、粤港、闽台高校合作办学体制改革试点的进展情况202
第二节 试点改革成效206
一、中外高校合作办学改革试点的改革成效206
二、来华留学生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改革成效211
三、粤港闽台合作办学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改革成效216
第三节 主要经验和典型模式218
一、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四同”新模式218
二、“以我为主,中外方共同参与、科学决策”的创新管理模式220
三、来华留学生“双优战略”模式221
四、留学生招生及培养机制创新模式224
五、合作办学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227
六、构建合作平台与支持体系228
第四节 存在的问题和原因230
一、中外高校合作办学改革试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230
二、来华留学生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231
三、粤港合作办学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232
四、闽台合作办学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234
第五节 对策和建议236
一、对中外高校合作办学改革试点的建议236
二、对来华留学生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建议237
三、对粤港闽台高校合作办学体制改革试点的建议238
第七章 完善教育投入机制,提高教育保障水平243
第一节 试点任务的进展状况243
一、改革公共财政教育投入和分配机制244
二、高校生均经费的基本标准247
三、普通高校师范生资助体制改革249
四、中、小学生均经费基本标准251
五、探索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的机制等层面252
第二节 试点改革成效252
一、政府的责任意识和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得到进一步强化252
二、落实教育财政性支出增长的指标,承担政府在教育中的主要责任253
三、拓宽了教育经费筹集渠道254
四、加强教育经费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255
五、政策突破有新进展256
六、社会关注度、参与度不断提高257
第三节 主要经验和典型模式257
一、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公共财政体制和投入机制258
二、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改革探索262
第四节 存在的问题和原因271
一、对如何保证教育财政制度持续性以及应对经济波动风险政策方面预估不足271
二、教育投入仍然缺乏有效的测算和评估手段272
三、教育投入保障制度的执行缺乏各部门之间,相关领域的政策之间的协调机制273
四、对完善教育投入机制的有些难点问题还缺乏破解办法273
五、社会力量投资办学的积极性不高274
第五节 对策和建议275
一、进一步推进改革共识,继续推进深化试点改革的创新探索275
二、上级部门要及时开展试点工作研讨,并给予政策性指导276
三、完善教育财政监管制度,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率和效益278
索引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