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火神派著名医家系列丛书 祝附子祝味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火神派著名医家系列丛书 祝附子祝味菊
  • 傅文录著;张存悌丛书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513219020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83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315页
  • 主题词:中医流派-学术思想-中国-现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火神派著名医家系列丛书 祝附子祝味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生平轶事1

(一)少年时期1

(二)求学西医3

(三)川中行医4

(四)沪上悬壶7

(五)兴学重教14

(六)婚姻家庭16

二、学术思想19

(一)汇通中西19

1.时代朝流,应运而生19

2.学习背景,促其成功21

3.临床实践,积极探索23

(二)本体疗法25

1.正气为本,自然疗能26

2.疾病发生,体质定性27

3.匡扶正气,顺势疗疾28

4.因缘发病,助正达邪32

(三)重视阳气35

1.时代背景,力主崇阳35

2.体质浇薄,阳虚增多37

3.远承经典,重阳有据39

4.阴阳之间,阳为主导41

5.阳常不足,阴常有余44

6.未病重阴,既病重阳46

7.辨识阴阳,中医精髓48

8.药食入胃,防寒伤中52

(四)广用附子54

1.广用附子,辛热为长54

2.讲究配伍,方法独特57

3.精选附子,重视煎法59

4.热药弊端,反思醒悟60

(五)温潜新说64

(六)发热解析67

1.人体发热,祛邪反应67

2.发热有节,顺势疗疾68

3.发热一症,体功反应69

4.辛以开表,寒热两端70

(七)伤寒新论72

1.伤寒病因,有机无机73

2.伤寒五段,阳气为本74

3.伤寒极期,劫病救变77

4.伤寒厥阴,阴阳转归79

5.伤寒成就,影响深远82

(八)温病质疑83

1.温病发生,体功反应83

2.叶桂治热,补偏救弊84

3.误导新起,自圆其说85

4.药物寒凉,损阳伤正88

(九)独特思维90

1.锐利的目光90

2.治人与治病92

3.阴阳为中心93

(十)学术著作94

三、后世传承97

(一)陈苏生97

1.生平简介97

2.跟师缘由98

3.学习成就99

4.临床发挥103

(二)徐仲才104

1.生平简介104

2.跟师缘由105

3.学习成就107

4.临床发挥110

(三)王云峰111

(四)祝氏学派112

四、医案评析119

(一)伤寒119

(二)伤食外感121

(三)带下122

(四)下利123

(五)淋病123

(六)滞下124

(七)下痢126

(八)胃痞127

(九)滞下128

(十)鼻衄128

(十一)疟疾129

(十二)痹痛131

(十三)咯血132

(十四)伤食外感133

(十五)感冒134

(十六)滞下135

(十七)伤寒136

(十八)咯血137

(十九)湿温140

(二十)伤寒(肠伤寒)141

(二十一)湿阻143

(二十二)感冒144

(二十三)感冒145

(二十四)感冒146

(二十五)感冒146

(二十六)胃肠炎147

(二十七)下利148

(二十八)胃肠炎149

(二十九)胃肠炎149

(三十)伤寒(肠伤寒)151

(三十一)伤寒(肠伤寒)154

(三十二)伤寒(肠伤寒)155

(三十三)伤寒(肠伤寒)157

(三十四)伤寒(肠伤寒)158

(三十五)伤寒(肠伤寒)160

(三十六)伤寒(肠伤寒)161

(三十七)伤寒(肠伤寒)163

(三十八)伤寒(肠伤寒重证)165

(三十九)伤寒(肠伤寒坏症)166

(四十)伤寒(肠伤寒坏症)167

(四十一)伤寒(肠伤寒)169

(四十二)伤寒湿温(肠伤寒)170

(四十三)伤寒湿温(肠伤寒)172

(四十四)伤寒湿温(肠伤寒)173

(四十五)黄疸(回归热)176

(四十六)黄疸178

(四十七)失血亡阳(月经过多)179

(四十八)咳嗽(肺风)180

(四十九)咳嗽(肺痿)182

(五十)咳嗽(肺损兼新感)183

(五十一)哮喘185

(五十二)痰饮186

(五十三)咳嗽(痰饮)190

(五十四)胸痞190

(五十五)胃脘痛(水饮)192

(五十六)肝肿大193

(五十七)腹胀194

(五十八)脾病195

(五十九)呃逆196

(六十)泄泻198

(六十一)滞下(痢疾)200

(六十二)休息痢(痢疾)202

(六十三)滞下(痢疾)203

(六十四)遗精204

(六十五)虚劳205

(六十六)月经不调206

(六十七)骨痨207

(六十八)脚肿208

(六十九)水肿209

(七十)白虎历节(关节炎)210

(七十一)中风(类中)210

(七十二)失眠212

五、弟子回忆祝味菊医案214

(一)用方重,医奇疾214

(二)温通治痢,独其匠心215

(三)慢脾惊,一语定216

(四)辨症阴阳,明若观火217

(五)用经方愈痼疾,外国人心悦诚服217

(六)辨症辨人,论治准确218

(七)肺结核何足忧219

(八)治病求本,益阳培阴220

(九)限期愈疾,刮目相看220

(十)长于温补222

(十一)辨证施治胆囊结石223

(十二)治病必求其本224

(十三)习惯性便秘与半硫丸225

(十四)不孕症225

(十五)产后顽热不退,温阳调和营卫226

(十六)重证崩漏,补摄得痊227

(十七)白带增多,子宫下坠228

(十八)疳鼓228

(十九)麻疹230

(二十)重证咳喘231

(二十一)附子温阳,消散阴霾232

(二十二)既温又托,疡症无忧233

(二十三)温导化湿,便通疹隐234

(二十四)生姜擅散血寒235

(二十五)细辛最善止痛237

(二十六)薤白头,通阳散结理气机238

(二十七)桔梗化痰擅排脓239

(二十八)擅于温补,温潜为主240

(二十九)温散宣解,治悬饮重症242

(三十)黑疸劳疾,宜健脾温肾243

(三十一)巧用阳和,顽痹得瘳244

(三十二)通导排脓,治慢性痢疾245

(三十三)治结核数良法,健补加紫河车246

六、研习体会247

(一)读书与认识247

(二)阴阳与至理249

(三)疾病与人体252

(四)药物与寒热255

(五)伤寒与六经262

(六)正气与邪气267

附录一:祝味菊年谱274

附录二:参考文献及文献研究题录276

(一)书籍部分276

(二)杂志及会议论文部分278

热门推荐